原標題:連年虧損、償付能力頻頻下滑,增資獲批後的渤海財險又將如何續寫改革故事?

來源:時光智保 

原創 小保 

“渤海財險正面臨生死存亡,必須拋開一切進行徹底的市場化改革”。

深陷“缺血”狀態多年的渤海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渤海財險”)終於等到了緩解“良藥”。

近日,天津銀保監局發佈批覆文件顯示,批准渤海財險增加註冊資本金約3.48億元。增資後,渤海財險的註冊資本金從16.25億元變更爲19.73億元。

據時光智保瞭解到,經過此次增資,渤海財險第一大股東天津市泰達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泰達國際控股”)的持股比例將保持不變,爲40.62%,天津渤海國有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則將一躍成爲第二大股東,持股16.06%。

直線下滑

償付能力直逼監管紅線

縱觀渤海財險近年來的財報可以發現,其償付能力早已逼近監管紅線,對於資金的渴求由來已久。

財報數據顯示,從2012年開始,渤海財險償付能力充足率就開始持續下滑,從2012年其償付能力充足率爲525%,到了2018年這一數據便降至140.20%。自此之後更是一發不可收拾,到2019年四季度其核心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直接跌至112.61%,在財險公司中墊底,成爲當時唯一一家綜合償付能力低於120%的財險公司。同時,值得關注的是,其2019年4季度、2020年1季度風險綜合評級均爲C級。

2020年5月,因償付能力狀態持續不佳的問題渤海財險收到銀保監會下發的《監管函》,要求公司管理層制定改善償付能力充足率的工作計劃,切實加快推進增資擴股工作;同時加強經營管理,調整業務結構,扭轉持續虧損的不利局面。對此,渤海財險在報告中表示,2019年底年在接受監管約談後,管理層就談話內容第一時間向主要股東單位進行了彙報,並結合實際情況,根據監管要求作出經營管理安排,及時向監管部門報告公司償付能力風險防範方案及實施計劃。2020年上半年公司持續關注償付能力情況,制定償付能力應急預案。積極與股東單位溝通,制定了增資擴股方案,力爭在三季度增資到位。

從財報數據中可以看到,《監管函》下發後,渤海財險的隨後兩個季度的風險綜合評級確實回到了B級,但卻沒有如期保持,2021年最新披露的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該公司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和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均降至102.62%,風險綜合評級再度下調至C級。

面對償付能力直逼監管紅線的現狀,此次增資落定對於渤海財險來說無疑爲“雪中送炭”。據瞭解,該增資方案在今年1月便已提出。據此前增資公告顯示,擬增資的3.6億元由其第一大股東泰達國際控股出資1.46億元,持股比例不變,爲40.62%;原股東之一的天津渤海國有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出資2.14億元,升爲第二大股東,持股16.06%;第二大股東澳大利亞保險集團由於未參與此次增資,其持股比例由16.92%下降至13.93%,退居第三;其他國有股東的持股比例亦相應下降。

連年虧損

重頭業務成拖累

對於渤海財險來說,亟待解決的問題並只是資金問題。連年虧損,亦是該公司跨不過的“鴻溝”。

成立16年來,虧損貌似已經成爲渤海財險的常態。據財報數據顯示,自2016年至2018年,渤海財險分別淨虧損0.18億元、1.94億元、1.12億元,到了2019年虧損更是進一步加大,當年淨虧損2.83億元。2020年終於扭虧爲盈,但也只是實現了0.07億元的微利潤,對於公司經營所需的資金來說根本就是九牛一毛。

時光智保在查閱該公司的財報時發現,造成其連年虧損的根本原因在於車險業務。數據顯示,作爲渤海財險的重頭業務,車險對於公司的保費收入貢獻佔據了大半個江山,2017年至2019年分別爲91.27%、88.6%、88%,然後承保利潤卻始終處於虧損狀態,2017年至2019年分別承保虧損3.1億元、2.37億元,、4.5億元,均超過公司總體淨虧損數額。

事實上,自車險綜改之後,中小財險處境愈發艱難。虧損,似乎已經成爲他們所面臨的常態。在此背景下,轉型非車險成爲唯一出路。據瞭解,渤海財險已調整業務方向,着力推動非車發展,在2019年度年中工作會上,渤海財險總經理陽建軍便提出了“推進車險有質量增長”、“加快推進非車險專業化特色化發展”等工作重點。但根據渤海財險2020年業績報告顯示,其車險保費佔總保費比例仍高達87.75%,調整速度仍有待提升。

在2021年的一季度非車險條線工作會議上,渤海財險分管非車險部的總經理助理毛明光指出:“做好非車險是最大的政績,不做非車險是最大的失職。車險綜合改革前後三年,是行業非車險轉型發展的窗口期。公司實現長遠發展,必須要大力推進非車險發展,努力提高非車險業務規模佔比。”

面對各種待解的難題,正如其國資股東所言 “渤海財險正面臨生死存亡,必須拋開一切進行徹底的市場化改革”。那麼接下來渤海財險又將如何續寫這則改革故事?拭目以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