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聶海勝、劉伯明和湯洪波三位航天員首次入駐中國空間站,我國已經進入了空間站時代。中國空間站還在建造中,同時也會不斷迎來其他航天員的進駐。待到明年完全建成時,航天員可以更長時間地待在中國空間站上。

目前,三位航天員已經在空間站上開展工作,我們也有幸目睹空間站的內部究竟是怎樣的。與此前的載人飛船和天宮實驗艙相比,天和核心艙大了很多,非常寬敞,可以輕鬆容納多名航天員。

最讓人眼前一亮的是,中國空間站內部的各個操作界面和顯示屏都是中文,普通人都能看得懂大概是什麼意思。試想一下,如果未來我們普通的中國人也可以去我們自己的空間站遨遊一下,完全不用擔心看不懂操作界面的問題。

過去,我們羨慕國際空間站,宇航員可以長期駐留在太空中。而國際空間站中顯示的信息都是英文或者字母縮寫,這讓我們不少人都感到頭疼,不清楚那是什麼意思。

現在,我們終於不需要羨慕別人了,我們已經有了自己的空間站,而且裏面都是輕鬆易懂的中文。中國航天能有今天的成就,真的非常不容易,一路走來遇到了很多的挑戰,尤其是遭到了美國的極力阻撓。

當年,國際空間站在建時,我國也想加入,但遭到了美方的多次拒絕。後來,美國更是通過了“沃爾夫條款”,禁止美國宇航局(NASA)與我國的航天機構進行科技來往,中國徹底被排除在國際空間站的大門之外。

既然此路不通,我們就另闢蹊徑。於是,我國走上了獨立自主研發空間站之路。經過多年的艱難探索,我國已經掌握了空間站建設的各項關鍵技術,成功拉開了我國的空間站時代。

此前,已經有27個國家申請加入中國空間站,開展空間科學實驗。經過篩選之後,9個項目入選,這些項目來自於17個國家,其中包括歐洲多國、日本、沙特、印度。美國也申請了項目,但由於技術不達標,被我們拒絕,我們對入選項目的要求很嚴格。

由於國際空間站運行多年,已出現嚴重老化,最快有可能會在2024年報廢。那時,我國的空間站將是全世界唯一的空間站。如果宇航員要在太空中長期生活,並開展空間實驗,中國空間站將是唯一的去處。

目前,全世界已經有不少的宇航員期待未來能夠飛上中國空間站。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表示,我們在太空領域一向秉持開放合作的原則,相信未來一定會有外國的宇航員來造訪中國空間站。

事實上,歐洲航天局(ESA)此前已經派遣多名宇航員來中國,參加中國航天員的訓練。ESA的宇航員和我們的航天員同喫同住,共同訓練,彼此之間建立了友好的關係。當被問及希望是否想去中國空間站時,ESA宇航員紛紛表示非常希望。

既然參與到我國的載人航天飛行任務,並且前往中國空間站,外國宇航員就必須要面對全中文的操作界面。對此,一些ESA的宇航員已經在苦練中文。預計最早在明年,中國空間站將有望迎來外國宇航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