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多些顺畅,少些曲折。平安顺达的人生,是不可多得的福气,可遇不可求。但人生许多事,往往有因才有果。 《格言联璧》曾提出人生的两大处世天机,若能参透,将来必能大富大贵,人生顺达!
一、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 释义:做事应留有余地,劝人从善应点到为止,不要把话说绝、把事做绝。 月满则亏,《周易》里面有句话:物极必反,否去泰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行不可至极处,至极则无路可续行;言不可称绝对,称绝则无理可续言。做任何事,围绕“中和”这根主线,不走极端,不把事情做绝、把话说绝。 进一步,让三分,留余地,包含两方面意思,一是给自己留余地,使自己行不至于绝处,言不至于极端,有进有退,以便日后更能机动灵活地处理事务,解决复杂多变的问题。二是给别人留余地,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也不把别人推向绝路,做出极端的反抗。
人能生时定要求生,有百条生存之路可行,给他断去99条,留一条与他行,他也不会提着自家脑袋来拼命。倘若连他最后一条路也断了去,那么,他一定会揭竿而起,拼命反抗。史记《陈涉世家》上说,天下苦秦久矣,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意思就是,秦朝暴政,无休止地征徭役来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墓、秦长城等等,弄得民不聊生。这是起义的根本原因。陈胜、吴广因为被征徭役,却因下大雨违期到达,按照秦国律例守边误期罪该处死,无奈,身为戍卒领队的陈胜、吴广只好带头起义,点燃反抗暴秦斗争的烈火。这就是把人逼上绝路、不留余地的典型例子。 给别人留余地,实质上也是给自己留余地。断尽别人的路径,自己路径亦危;敲碎别人的饭碗,自己饭碗也就快要不保了。
二、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 释义:别人毁谤我,与其与他辩解争论,不如宽容忍让他。别人对我的欺负侮辱,与其提防,不如去化解冲突矛盾。 弘一法师也曾言:“何以息谤?曰无辩;何以止怨?曰不争。”两句话意思相同。正所谓“慈容包化同”,有了一颗慈爱的心,容、包、化、同就都会随之而来。四川地震期间,有一位妈妈和怀里的婴孩一同被压在废墟下面。妈妈用乳汁喂养孩子,但再乳汁干了以后,就咬破手指,让孩子吮吸自己的鲜血维持生命!
试想一下,如果妈妈心中没有对孩子无限的慈爱,怎会做出这种为了他人舍弃自己生命的事情?一个人,连生命都可以为他人舍弃,又有什么不能包容、同化的呢?遇到诽谤、侮辱,与其争辩、提防,不如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寻求能“容”、能“化”的方法。 观察我们周围的人,一样是遭遇麻烦和尴尬,有些人就是能够自圆其场,不至于下不来台。究其原因,他们多是些善于自嘲的人,这些人不仅可以使自己感到轻松,还可以把这种乐观的情绪传达给周围的人。他们的妥协、让步,不是伎俩,更不是怯懦,实在是一种境界。他们的亲切与耐心,绝不是逢迎,也不是依附,而是绝对的自信。 世间万事万物,能经住时间考验的,自然不需要你去争、去辩。有了这种绝对的自信,就把一切非难都留给时间!如果当时还做不到亲切与耐心,但至少请先从忍让开始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