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多些順暢,少些曲折。平安順達的人生,是不可多得的福氣,可遇不可求。但人生許多事,往往有因纔有果。 《格言聯璧》曾提出人生的兩大處世天機,若能參透,將來必能大富大貴,人生順達!
一、處事須留餘地,責善切戒盡言。 釋義:做事應留有餘地,勸人從善應點到爲止,不要把話說絕、把事做絕。 月滿則虧,《周易》裏面有句話:物極必反,否去泰來。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行不可至極處,至極則無路可續行;言不可稱絕對,稱絕則無理可續言。做任何事,圍繞“中和”這根主線,不走極端,不把事情做絕、把話說絕。 進一步,讓三分,留餘地,包含兩方面意思,一是給自己留餘地,使自己行不至於絕處,言不至於極端,有進有退,以便日後更能機動靈活地處理事務,解決複雜多變的問題。二是給別人留餘地,無論在什麼情況下,也不把別人推向絕路,做出極端的反抗。
人能生時定要求生,有百條生存之路可行,給他斷去99條,留一條與他行,他也不會提着自家腦袋來拼命。倘若連他最後一條路也斷了去,那麼,他一定會揭竿而起,拼命反抗。史記《陳涉世家》上說,天下苦秦久矣,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意思就是,秦朝暴政,無休止地徵徭役來大興土木,修建阿房宮、驪山陵墓、秦長城等等,弄得民不聊生。這是起義的根本原因。陳勝、吳廣因爲被徵徭役,卻因下大雨違期到達,按照秦國律例守邊誤期罪該處死,無奈,身爲戍卒領隊的陳勝、吳廣只好帶頭起義,點燃反抗暴秦鬥爭的烈火。這就是把人逼上絕路、不留餘地的典型例子。 給別人留餘地,實質上也是給自己留餘地。斷盡別人的路徑,自己路徑亦危;敲碎別人的飯碗,自己飯碗也就快要不保了。
二、人之謗我也,與其能辯,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與其能防,不如能化。 釋義:別人毀謗我,與其與他辯解爭論,不如寬容忍讓他。別人對我的欺負侮辱,與其提防,不如去化解衝突矛盾。 弘一法師也曾言:“何以息謗?曰無辯;何以止怨?曰不爭。”兩句話意思相同。正所謂“慈容包化同”,有了一顆慈愛的心,容、包、化、同就都會隨之而來。四川地震期間,有一位媽媽和懷裏的嬰孩一同被壓在廢墟下面。媽媽用乳汁餵養孩子,但再乳汁幹了以後,就咬破手指,讓孩子吮吸自己的鮮血維持生命!
試想一下,如果媽媽心中沒有對孩子無限的慈愛,怎會做出這種爲了他人捨棄自己生命的事情?一個人,連生命都可以爲他人捨棄,又有什麼不能包容、同化的呢?遇到誹謗、侮辱,與其爭辯、提防,不如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尋求能“容”、能“化”的方法。 觀察我們周圍的人,一樣是遭遇麻煩和尷尬,有些人就是能夠自圓其場,不至於下不來臺。究其原因,他們多是些善於自嘲的人,這些人不僅可以使自己感到輕鬆,還可以把這種樂觀的情緒傳達給周圍的人。他們的妥協、讓步,不是伎倆,更不是怯懦,實在是一種境界。他們的親切與耐心,絕不是逢迎,也不是依附,而是絕對的自信。 世間萬事萬物,能經住時間考驗的,自然不需要你去爭、去辯。有了這種絕對的自信,就把一切非難都留給時間!如果當時還做不到親切與耐心,但至少請先從忍讓開始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