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優酷、愛奇藝聯合譴責,要求保護版權

撰文/長風

編輯/楊博丞

IP已經成爲優愛騰片單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日前,優愛騰陸續召開春季招商會,也公佈了自家的最新片單。和以往一樣,無論什麼題材的劇集,在選材上都能看到不同的IP題材。

愛奇藝“爆款主推”的劇目、優酷的懸疑劇場大多爲IP改編劇。孫儷、趙又廷主演的《理想之城》,黃景瑜、肖戰主演的《王牌部隊》以及《重生之門》、《五行世家》均取材自人氣網絡小說。背靠騰訊獲得閱文大量IP資源的騰訊視頻更是直接形成了以IP生態爲基礎的擴張策略,推出了《千古玦塵》,《青簪行》等多部原著翻拍劇。

不僅是視頻網站,正午陽光、完美影視等影視公司都曾花費高價購買過IP版權。並且製作出《琅琊榜》、《香蜜沉沉燼如霜》等出圈作品。

行業熱衷於改編IP的原因在於這類劇集爲自身帶來了巨大效益。《盜墓筆記》、《慶餘年》等人氣網絡小說的翻拍劇就促使視頻平臺打開版權付費市場以及後續的超前點播付費模式,拉動了愛奇藝、騰訊視頻的會員營收增長。就連短視頻平臺也按捺不住,快手在去年8月與中國“網絡文學+”大會達成合作,以10部優質網文IP的影視劇改編爲起點,未來還將共同開發100個優質網文IP。

不過隨着大衆審美的不斷提升,IP劇粗製濫造的問題浮上水面。《鳳囚凰》、《擇天記》等只有流量沒有質量的翻拍劇被觀衆捨棄。行業逐漸意識到賭馬式的粗獷開發IP並不可行,轉而走向精細化運作。

可以看到,近兩年市場雖然仍十分關注大IP,但根據第三方平臺數據,這類劇集整體佔比正在不斷縮減。在IP改編劇走上要質不要量的良性發展道路的背景下,原創劇集也迎來了新的發展,儘管目前整個原創劇市場還面臨着諸多問題。

改編IP的本質是流量轉化

據《2020中國網絡文學藍皮書》顯示,2020年中國網絡文學用戶規模達4.67億人,全網作品累計約2800萬部,全國文學網站日均更新字數超1.5億,全年累計新增字數超過500億。拉動下游文化產業總產值超過1萬億元。這其中就包括影視改編。

這部分產業給各大視頻網站帶來極大收益,愛奇藝可以說就是最先喫到螃蟹的玩家之一。

2015年,愛奇藝上線了李易峯楊洋主演的IP改編劇《盜墓筆記》,上線僅5分鐘即刷下2460萬次點擊率,22小時後流量破億,創造了網劇最快破億紀錄。愛奇藝更是藉此撕開了會員付費模式的口子。

當該劇全集內容向愛奇藝VIP會員正式開放後,5分鐘內瞬時播放請求達1.6億次。平臺因承受不住如此大規模的流量“襲擊”,致使愛奇藝服務器“大癱瘓”。

這讓市場看到了IP的力量,各大視頻平臺以及影視公司開始囤積極具人氣的漫畫、網絡小說等各類版權,據鳳凰文創洞察報道,2017年,網文IP劇拿下了中國電視劇市場份額的70%。這些IP也給予了平臺一定的回報,比如在2016年,播放量超20億的網劇100%改編自網文IP。

近兩年IP仍在持續發揮效應,幾部爆款劇甚至進一步推動了視頻網站變現。

去年中旬,愛奇藝通過兩部熱播劇《慶餘年》和《陳情令》成功推出“超前點播”收費模式和星鑽會員,拓寬了會員付費消費場景,使得該平臺在會員數減少的情況下,會員服務業務的收入在2020年Q3仍同比增長7%至40億元。其中,《陳情令》大結局的付費點播量達到520萬,最終的點播收入高達1.56億元。

騰訊也在2021年第一季度財報表示,一些IP改編爲動畫及真人劇集的作品廣受歡迎,例如《斗羅大陸》等,會員留存率較高。

爲什麼IP改編劇能如此受追捧?這與IP擁有自帶流量的特質密切相關。

頭部網絡小說《盜墓筆記》在網上連載之際收穫了大量粉絲,在其帶動下,該小說出版的九本實體書總銷量得以超過1200萬;其他“古早”人氣網文也在粉絲力量的幫助下,得以在新興的音頻領域取得不錯的收聽量;如今的IP翻拍劇容易出爆款的原因也在於此。

這類翻拍劇可以在原有流量的推動下走進大衆視野。《贅婿》、《甄嬛傳》等IP在翻拍的時候均未播先火,大到選角安排,小到服化道,各種細節上的問題都有可能登上微博熱搜,在引起網絡熱議後引來一部分路人關注,收割新流量。

但改編IP也並非百發百中。

IP運營力不足,改編終究毀原著

自2015年IP元年至今,平臺以及製作公司着實產出了不少爆款劇集,但也沒少翻車。

《狼殿下》從劇情到臺詞都被指“辣眼睛”,大衆評分僅有4.3分;張一山版《鹿鼎記》播出之後在演員演技、情節設置、剪輯方面都遭到詬病,遭遇口碑滑鐵盧,大衆評分3.3分,成爲“最差金庸武俠翻拍劇”。採用經典“IP+流量藝人”套路、由韓國人氣漫畫《狂野少女》改編的《甜蜜暴擊》也被網友調侃“沒見到甜蜜,每一秒都是暴擊”,“改編毀原著”的“箴言”就此產生。

此前的熱門網絡小說《默讀》、《天官賜福》等作品在傳出要被翻拍成劇的時候,引發了不少書粉的牴觸,IP爆款論最終變成了IP失靈論。對於這種現象,製片人於淼將其原因歸結爲行業盲目開發。

於淼告訴DoNews(ID:ilovedonews),“有些IP並不適合改編,這些IP在開發的時候,如果是完全按照原著來拍可能會因爲缺少很多東西難以支撐。但是大刀破斧的去改也會產生很多問題,比如編劇功底是不是夠強,而且這樣做也就意味着整個IP就等於白買了,粉絲也不會接受。”這在之前已經有不少前車之鑑。

《鳳囚凰》就是魔改劇中的典型。爲了避開敏感的穿越情節,製片方對很多相關劇情進行了刪減,基本背離了原IP 的核心要點,最終豆瓣評分僅3.7。大大消耗了粉絲對IP的忠誠度,降低了原著的商業價值。作爲耽美小說的《成化十四年》也因爲在翻拍時加入了BG(異性戀)線,勸退了大量原著粉。

接受過教訓後,行業一改之前的冒進。“現在整個行業對於IP的選擇越來越謹慎。除了流量以外,業內更看重這個IP是不是一個好故事以及是否有可操作性。”不過,即便具備了這些特質,由於行業不成熟,打造優質作品依舊困難。

閱文CEO程武就曾表示,當前中國IP產業的工業化能力仍處在初級階段,IP運營能力以及IP人才儲備上還存在諸多問題。並在此基礎上提出閱文要培養更多導演、編劇在內的創作者。

而在告別粗放走向精品化趨勢到來的大環境下,IP劇開發的步調隨之慢了下來。

據艾媒數據中心顯示,從2017-2019年中國市場網劇IP劇數量佔比情況來看,中國市場網劇IP劇數量比重呈逐年下降的趨勢。這3年中國市場網劇IP劇數量佔比分別爲42%、32%以及29%。

2021年第一度該趨勢繼續保持。據IP價值觀提供的數據,2021年一季度上新劇集約爲76部,其中IP劇集數量約爲44部,約佔整體的58%,而2020年一季度上新的IP劇約爲48部,佔當季所有上新劇比例約爲77%。

IP劇集佔比下降意味着原創市場有了更多嶄露頭角的機會。

沉在水下的原創劇本

去年,原創市場便產生了《二十不惑》、《三十而已》等爆款劇集。其中《三十而已》最終點擊量破70億,超過1.7億用戶收看,微博和抖音的話題討論量均超過200億。今年的《覺醒年代》更是讓原創再攀高峯。

但相比之下,原創的戰鬥力較IP改編劇仍有一定差距。2019年骨朵平均熱度超70的劇集達27部,其中僅有4部爲原創劇集,IP改編劇集數量高達85%。藝恩發佈的《2020年國產劇集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頭部劇中IP改編劇數量稍減但仍超6成,也就是說成爲爆款的原創劇依然很少。

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爲優質原創劇本太少嗎?在劇本超市CEO王鶴鳴看來並非如此。“市場上並不缺好的原創劇本,問題在於怎麼把找到這些劇本。因爲原創是沉在水底的那部分,不像IP因爲有數據參考所以浮在水面上可以被發現。因爲無法分辨,市場錯過了很多好作品。”

在2019年的第一屆“華語編劇黃金週大會”上,主辦方發佈的《中國編劇行業現狀及發展趨勢研究報告》文件也指出,專業編劇從業人數保守估算超過14萬。而每年有作品播出的編劇僅佔3%,大量的劇本處於無法投拍的狀態。

挖掘劇本只是打造優質原創劇的一個環節,在這之外,還要給劇本找到好的製作團隊。

“因爲平臺收的不是劇本而是影片,所以一個好劇本還需要給到一個好的製片人,好的導演好以及好的製作公司,這中間的鏈條太長了。編劇如果缺乏這樣的能力,最終就會導致好故事沒能拍成好作品,平臺就不會買賬,最終只能被埋沒。所以,希望能夠有更多聯結編劇、劇本和影視公司的中介平臺出現,給原創劇本提供一個被發現的路徑。”

劇本超市作爲這樣一個平臺,目前已經與愛優騰、華誼兄弟等4000多家公司建立了深度合作,推出了《號手就位》等作品。

除了外部加持,原創市場要想更進一步發展,還要從內提高編劇的創新能力。愛奇藝CEO龔宇就在今年的“編劇之夜”上表示,愛奇藝每個月有數次的評審會,每一次看幾個項目到十幾個項目,但看到的項目都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無論是做IP改編劇還是做原創劇,平臺以及製作方的最終目的還是產出更多優秀作品,打造更多爆款。而在政策嚴打注水劇、觀衆欣賞水平越來越高的情況下,此前行業所信奉的流量即市場的理念已經不再奏效。只有進一步提升整個產業鏈的運營,讓作者、導演、編劇等每一個環節都做好做強,才能輸出受到認可的影視劇。

正如於淼所說,“作爲網文IP,《隱祕的角落》並不算多麼頭部的作品,但是在很好的運作之下,改編後的影視劇可以帶來的效果可以說是超出預期,大衆反倒是在劇的推動下開始回顧小說。”而整個產業的發展最終還是要回歸到內容與運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