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呼喚楷模,如何以藝術詮釋楷模精神,是今天的文藝工作者面臨的重要使命擔當。本期“紫金文藝評論”特別關注——電影《守島人》。

取材於“人民楷模”王繼才真實故事的電影《守島人》6月18日起全國公映,生動詮釋了王繼才忠於祖國、忠於人民的愛國情懷,讓典型可感可觸,讓觀衆共情共鳴,也收穫了專家、觀衆的好口碑。

6月22日,江蘇省文藝評論家協會、江蘇省電影家協會共同舉辦電影《守島人》研討會,與會專家紛紛發言,通過這部劇,走近英雄、感受信仰和守望受到的巨大心靈震撼。

細節令人動容 精神予人鼓舞

劉旭東(省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

總書記提倡文藝作品要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應當具備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三個條件,電影《守島人》這部作品就是一部具有精神引領度和藝術高度的主旋律電影。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影片深挖細節,比如劇中將燈塔稱之爲“眨火”,再比如一幕王繼才的孩子在島上出生時剪臍帶的鏡頭特寫,都非常震撼。這些令人動容的細節組合,賦予了這部電影特殊的生命。

好的文藝作品能夠啓迪思想、溫潤心靈,具有重要的精神引領作用。電影《守島人》以精湛的人性思考,觸發當代人的心靈共振,實現了“守島”精神、楷模精神、時代精神最深遠與最廣泛的傳遞。影片中,“一個人一生能夠做成一件事就不虧心,不虧心就不白活”。這樣的話語看起來很質樸,但實際卻能夠讓我們所有人感到強烈共鳴。同時,《守島人》開掘的精神層次很有力度,對於新時代文藝作品怎麼去培元鑄魂,很有啓示。

又一曲平民英雄的頌歌

康爾(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博導,南京大學藝術文化研究所所長)

像似性是電影語言尤其是影像語言表情達意的核心奧祕,也是其作品能夠獲得真實感的主要來源。電影《守島人》的總體風格,顯然是現實主義抑或紀實主義的。片中場景,雖然大多取自福建省的平潭島,但與事件的發生地開山島的像似性非常高。特別值得稱道的是,劉燁和宮哲兩位主要演員的造型和表演,與人物原型的像似度也很高。從他們兩位的身上,觀衆可以感受到作品所要表達的艱難、困苦、枯燥與孤寂,也可以看到執着、堅毅、苦中求樂與無所畏懼,甚至可以聞到一股驅之不散的海腥臭、花草香。

片中的許多細節,設計、展呈得也很精準到位。主人公粗糙的皮膚、背後的傷痕、鞋上的補丁、指甲縫裏的污垢以及那一面面褪色的國旗、一本本滄桑的守島日誌,都爲這部作品的思想性、藝術性以及真實感的營造,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提供了鮮活的支撐。

紮根生活爲創作基石

郭曉偉(江蘇省電影家協會常務副主席)

電影《守島人》將紀實性與故事性、藝術性融通黏合,以獨到的藝術表達,爲我們展現出一個主旋律題材的全新影像風格,顯示了更多的現代色彩。陳力導演三次到開山島實地採風,深入體驗海島生活,與王仕花同喫同住,從細微處體悟守島人的生活艱難和心路歷程,因此能夠實現作品的“內在真實”。

另外,影片時間跨度長達32年,美術組還專門重新造景設計改建了一座海島,改造了富有年代感的老街道、漁港碼頭等,實景建造升旗圓臺、禮堂、坑道、碼頭等,對道具精雕細琢,儘可能營造出逼真環境效果與“在場感”。影片的攝影也克服了海島惡劣天氣所帶來的種種困難,捕捉到人物表演和場景運動的高品質鏡頭影像,再現了人物原型驚心動魄的海島生活場景和天人合一的詩情意境,從而實現了作品的“外在真實”。

“真實”的作品一定是深入生活、歷練藝術的結晶,成功的背後一定是拼命奉獻的激情燃燒和創作質量的提升飛躍。

生命與使命交響的激越華章

張永禕(文藝評論家)

電影《守島人》從不同的角度拍攝了開山島,它就好像是在大海航行裏的一條船,王繼才與妻子王仕花相濡以沫,奮力划槳,風雨同舟,風雨同行,以島爲家,與海相伴,把自己的青春年華奉獻給了祖國壯麗的海防事業。這個故事表面看起來平平淡淡,平平常常,但爲什麼能如此感人至深,扣人心絃?

守島歲月的艱難與挑戰,突顯出王繼才夫婦出凡入勝的守島精神。這種守島精神的底色,我認爲首先是堅定不移的忠誠。五星紅旗是貫穿全片的基本線索,在這片沒有生機的島上,那面隨風飄揚的紅旗最爲醒目,也最爲鮮亮。它插在最高的地方,飄在最美的時候,他們捧旗、舉旗、揮旗,升旗,始終不忘紅旗,始終敬仰紅旗,這是至高無上的禮儀,也是丹心報國的忠誠。國旗插在這個島上,就表明這是中國的領土,守島就是守國。

開山島是一個只有0.013平方公里小島,我們不認爲它是一個孤島,因爲它的背後有祖國和人民。從上島到厭島,從厭島到愛島,從愛島到建島,從建島到興島,守島英豪履使命,時代楷模踐初心,他們甘於平凡、堅守平凡、創造非凡的感人事蹟,已成爲我們學習的榜樣、心靈的觀照和精神的滋養。這也正是影片向觀衆傳遞的主題意旨,也是能夠深深地喚起觀衆的審美共情的真正原因之所在。

似曾相識又若初見

薛穎旦(省評協副主席、新華日報全媒體文化新聞部主任)

王繼才夫婦駐守開山島32年的事蹟,大家耳熟能詳,如何能在熟悉中拍出陌生感來?令人感到驚喜的是,《開山島》出色地完成了任務。似曾相識又若初見,全新的體驗、強烈的感動、深深的共情,讓我由衷地爲這部影片、爲這支編導演主創隊伍點贊!

正如一千個觀衆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劉燁也給我們塑造了一個帶有他強烈個人風格、經他藝術提煉過的王繼才,在英雄譜系中又增添了獨特的“這一個”。影片不是去簡單地頌揚一個英雄,而是去展現一種精神,一個小人物在平凡崗位上幹好平凡工作、奉獻國家的執着精神——信守諾言、忠於職守、愛家人、愛國家。值得點讚的是,《開山島》劇本創作精雕細琢,一個接一個綿密的細節、情節、對話,讓你始終沉浸在劇情之中,很難出離。最讓人感動的是,在無人的小島,無論颳風下雨,夫妻倆每天堅持升旗,抬頭行禮的莊嚴表情,讓人們看到了普通百姓內心的堅守和信仰。32年中,他堅守孤島,忍受的是孤獨,堅守的是責任,用一生踐行一個承諾,唱響了自己的英雄之歌。可信、動情、感人!

每個人心中都應有這樣一座島

沈國芳(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電影電視系原主任,省傳媒藝術研究會副會長)

“擇一事,終一生”。電影《守島人》尋找人物的“初心”,情感線和政治線融合,真實地呈現英雄人物成長的軌跡。電影的基本情節由“獨自進島”—“夫妻住島”—“紮根守島”三個主要段落構成的,在每個段落中挖掘出人物令人可信的“初心”。王繼才獨自上島,最初是試試自己是否能有點出息的,並沒有打算待太長時間,一上島發現條件太差,想回來,又找不到人接,父親又鼓勵他堅持,他想着“不能把別人對我的信任辜負了”,也就臨時堅持了。妻子的初心也簡單:“他守島,我守他。”後來碰到父母年邁、孩子上學等問題,他們也猶豫過,但在每天的升旗活動、救人以及與壞人的鬥爭中,他們逐漸認識到了人這輩子不虧心就沒有白活。心定了後,他們就開荒種地,營造家園。68面紅旗陪伴着英雄32年。人物真實的情感和變化,軌跡清晰可見。

據說《守島人》這部電影前後孵化近7年,創作組頻繁上島體驗生活,全方位採訪採風,去了解王仕花夫婦的事蹟和精神情懷,創作組心中首先有了象徵家國情懷的“這樣一座島”,才能傳達給觀衆深厚的家國情懷。希望觀衆也帶着這種情感去觀賞,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應該有這樣一座島。

守島人:親情結構與精神展現

舒克(省電影家協會影視理論與評論工作委員會副主任)

一座小島一對夫妻,故事看似簡單,情節結構卻比較難以組合。電影《守島人》尤其注意到,利用好人物之間的勾連,表達感人的親情。通過這對夫妻各自的家庭,父母、岳父母、小姑子、一雙兒女等,形成一幅親情圖景。母親的餃子,父親的病痛,默默支持女兒上島的丈人丈母孃夫婦,幫助王繼才夫婦帶孩子的小姑子。隨着影片情節的展開,這些人物的所有行爲舉止,均與王繼才夫婦的“守島情結”密切關聯。於是,獨特的親情,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詮釋。兒子在島上誕生,女兒放棄學業,直至父親去世,這些場景都爲這個家庭的親情傾注了無比的溫度!

再就是其他人物的友情。武裝部部長王長傑臨終前,王繼才難得一次離島上岸,在病牀前陪他最後一程。那種人間真情,深深打動人心。還有船老大包正富(陳創扮演),被救者小豆子(張一山扮演),與王繼才幾十年的友情,也都成爲這種親情勾連圖景中的重要環節。整體上,逐步形成了一條非同凡響的主題鏈接,這就是影片最終想要弘揚的一種精神世界。

每個人心中都有堅守的那座島

王海波(省廣播電視總檯(集團)影視頻道副總監)

讓一個英雄走上銀幕不難,讓一個英雄走進受衆心裏、走進人民心裏不易。這是新時代主旋律影片或者說是重大主題影片創作必須要面對和破解的一個課題。電影《守島人》在這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創新探索,這也是影片之所以能夠出彩、出色和出圈之道。

電影《守島人》主要從兩個維度展開敘事:一是面對颱風、暴雨和巨浪等構成的惡劣自然環境,王繼纔是如何抉擇的?一是面對父母、岳父母、妻兒和朋友等構成的複雜社會環境,王繼才又是如何抉擇的?影片開篇,颱風、暴雨和巨浪襲來,“眨火”熄滅,王繼才立即衝出屋子,奮不顧身點亮“眨火”,這是王繼才的抉擇;面對父親因病去世、母親年邁回鄉、女兒輟學打工、兒子不願和不敢上學等來之家庭的“颱風”“暴雨”和“巨浪”,王繼才的抉擇依然是回島和守島。電影主創團隊跳出一般的敘事邏輯,把典型人物放入典型場景,擷取閃光瞬間,有機串起並不斷強化王繼才“守島就是守國”“人這輩子能幹好一件事就不虧心,不虧心就不白活”的價值理念,還原了一個真實的王繼才,書寫了大寫的“人”。

穿越孤獨的成長躍升

劉笑誼(南京大學訪問學者、副教授、影視評論家)

影片《守島人》,主人公夫妻倆,真實的生活在一個面積僅有0.013平方公里、歷時32年的空曠廣漠的時空維度下。創作者在探索主人公對生與死、取與舍、苦與樂的選擇中,做了多重對比,小小的人物與巨浪滔天的自然的對比、暴風雨襲來摧枯拉朽的力量與保護飄搖小屋與小狗的微薄之力的對比、融入社會生活的名利雙收與堅守孤島的清貧安靜的對比……背景越發宏大,人的生命存在越發渺小,人的選擇越發顯出價值觀念的作用。大海中的小島亦如每個獨立人內心的一座島,兩座島同樣需要在與外界既獨立又聯繫的存在中,有選擇有堅守。

影片通過對堅守的講述,既觸及了對自然的敬畏,又從真實的人性成長出發,與人物共同經歷內心成長,完成了對主人公王繼才夫妻人性超越的理解,探索並回答了信仰引領下,平凡人如何實現生命意義的宏大。

以影像爲時代鑄魂

陶賦雯(省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副研究員)

《守島人》贏得了廣泛的讚譽與好口碑,如何拍攝符合時代精神的當代“英模片”值得我們認真思忖。

電影《守島人》以王繼才、王仕花在嚴酷的日常生活流中展示出普通人立足職責、堅守信仰的質樸與偉大,以及他們曾經的猶豫、害怕與放棄:在最初準備完成任務、找到人就離開開山島時,王繼才說是“父親讓我來這裏守島”,王仕花談到“丈母孃說不能輸給你父親”。兩人的質樸彌堅的情感與堅韌強大的內心令人感動。

由侯勇先生飾演的當地人武部部長王長傑,其身上延續着軍人父親“打硬仗”“守承諾”的血脈,影片着重表現了他對安排王繼才上島後的“愧疚”“擔憂”“無奈”“敬佩”“極力彌補”的真實心態,亦是一位敬守職責又帶有人性溫暖的我黨的幹部形象。在青年演員中,宮哲飾演的王仕花質樸又深情,在弱小的身軀下有着一種與王繼才同樣“倔強又執拗”的可愛。

今天我們學習王繼才精神,用影像繼承其遺志,是當代文藝工作者的不竭使命。其實我們每個人都面臨自己的“開山島”,我們要思考怎樣去守住這個“信仰之島”。

這股力量,叫做信念

泰州市評協副主席 劉治

《守島人》的敘事手法彷彿紀錄片,平實,真切,可信,我們如同王繼才的鄰居朋友,體驗着他的生活,感受着他的孤獨。男主人公是如何從常人成長爲英雄的?電影沒有直接給出答案,但守島人的那句臺詞,我們都印象深刻,“一個人,一輩子,幹好一件事,就不虧心,不虧心就不白活!”這是王繼才的人生信條,一個普通黨員,用他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什麼叫忠誠!

看完電影,忽然生出一個念頭,要去開山島看看。出海的人們經過那座小島時,應該都會抬頭仰望吧,即便在風雨如晦的夜晚,依然有燈塔高高聳立,那是王繼才生前堅定守護的“眨火”,出海夜行的人們,看到這束光芒,內心自然會生出勇敢的力量。這股力量,叫做信念.........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顧星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