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6月23日訊 由中國經濟網聯合中國平安推出的《金融消保大咖說》第二期節目於今晚20:00準時開講。本期節目的話題是“‘僞冒銀行’騙局套路深,新型電信詐騙需警惕”。中國財政學會政府與社會融資專委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人民銀行原副局長安起雷和平安銀行深圳分行消費者權益保護中心消保管理崗張志,分別結合典型案例分析了電信詐騙的套路並提出了防範建議。

圖注:左起,中國財政學會政府與社會融資專委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人民銀行原副局長安起雷、中國經濟網主持人郭樅樅

圖注:平安銀行深圳分行消費者權益保護中心消保管理崗張志

來路不明鏈接藏風險 僥倖心理要不得

“對一些不明來路的鏈接,我們往往有僥倖心理,隨意地就打開了某個鏈接。”安起雷表示,電信詐騙分子就是利用了這種僥倖心理。

近年來,電信詐騙屢見不鮮,但大多數人都不相信這樣的事情會發生在自己身上。“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爲電信詐騙的目標。”安起雷表示。

他還表示,電信詐騙分子往往有備而來,對電信詐騙被實施對象的社交範圍、表達習慣等進行過前期基礎性的研究,這就使電信詐騙被實施對象處於弱勢的地位。

安起雷提醒,不要輕易相信不明來路的鏈接、微信和電話。可以在平時多看相關的法治宣傳節目,提高應對技巧和警惕性。

此外,電信詐騙分子還可能通過打“親情牌”的方式,僞裝成電信詐騙被實施對象熟悉的人來實施電信詐騙。

當面對這樣的突發情況,安起雷建議,最好的辦法就是先冷靜下來,停一停,不能衝動,一定要慎重。

警惕貸款詐騙局中局 不聽不信不轉賬

據張志介紹,第一步,詐騙分子會在我們常用的一些網頁中植入有關低息、放款快的貸款廣告,一旦消費者點擊、填寫聯繫方式,詐騙分子就會通過改號軟件,使電話號碼顯示爲銀行客服,致電消費者進行貸款營銷。或者,詐騙分子直接通過改號軟件隨機致電消費者進行貸款營銷。

第二步,在消費者表示有貸款需求後,詐騙分子就會添加消費者的QQ或微信進行後續聯繫,而詐騙分子的QQ或微信的頭像、朋友圈內訊息等會顯示僞造的銀行logo、員工工牌、銀行貸款業務的相關介紹,同時還會將僞造的資料發送給消費者。詐騙分子甚至還會建立羣聊,讓消費者將賬戶、身份證、虛假的貸款合同提供給所謂的“客戶經理”和貸款審批“客服”。

第三步,僞冒的“客服”會發送僞造的放款通知書,然後以收款賬戶交易流水記錄不足爲理由,要求消費者向其提供的陌生個人賬戶轉賬,以增加流水記錄,證實還款能力,同時還會承諾後續款項會原路返回。一旦消費者轉賬,詐騙分子會以各種理由拖延回款時間,並且還會要求消費者向其他賬戶轉賬,以增加流水記錄、加快審批速度,從而持續騙取資金。

第四步,詐騙分子以驗證賬戶是否正常、是否具備還款能力等爲由,要求消費者支付保證金、手續費,或者要求消費者提供賬戶餘額的截圖,同時向消費者發送並要求提供驗證碼。一旦詐騙分子獲取了這個驗證碼,就會通過不法途徑轉出賬戶資金。還有一種方法,是要求消費者掃描他們提供的二維碼,直接轉賬到一個陌生的個人賬戶。

“以上這些詐騙手法以及提供的貸款機構資料可以以假亂真,消費者難以辨別,如果防騙意識不強,並且根據對方的要求去轉賬之後,直到沒有放款或者對方失聯,轉出資金無法回收,才致電銀行覈實,再去報警、報案已經晚了。”對此,張志提醒廣大消費者要“不聽、不信、不轉賬”避免上當受騙。

“不聽”,是指切勿輕易聽信網頁或者收到的短信鏈接、電話當中的貸款渠道。可以通過如撥打官方客服電話、銀行網點對外公示的電話來覈實員工、銀行的營業執照、公章、合同這些信息是否真實,在確認對方身份之前,切勿泄漏個人信息。

“不信”,是指切勿相信所謂的“刷流水、貸款保證金、低息、無抵押、秒放款”。據張志介紹,正規貸款需要提供一系列的輔助資料,經過金融機構對資質的嚴格審查才能獲得放款。

“不轉賬”則是指,凡是在放款前要求轉賬的都是騙術。正規的貸款平臺和金融機構,肯定不會在放款前要求交納任何費用。

銀行如何守住反詐“最後一道防線”

張志表示:“銀行作爲金融機構,在防範金融類的電信詐騙方面具備一定的人才、技術和經驗優勢,同時又處在攔截詐騙的關鍵環節,在政府和監管單位的指導和支持下,爲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制定了全方位的、系列的應對措施。”

據張志介紹,在事前預防方面,銀行會通過聯網覈查、實名認證、人臉識別等有效工具和手段,覈實確認消費者的身份真實性,同時會詢問賬戶或U盾用途,進行相應的風險提示,比如賬戶和銀行卡僅能本人使用,不得出租、出借給他人,必須妥善保管好實體介質及密碼等。對於發現的可疑跡象,將根據監管要求採取相應措施加以管控。同時,根據相關監管要求對業務辦理的過程進行錄音、錄像,並妥善保管相關影像和檔案資料。

此外,銀行還會開展常態化、多元化金融知識宣傳教育,向消費者普及常見詐騙手法、防詐反詐的技巧等等,提升大家的風險識別及防範能力。

在事中攔截方面,對於轉賬、取現等業務,銀行會與消費者詳細確認轉賬用途、收款方是否是陌生人等,對於業務涉及金額比較大的,設置雙人複覈、多重審覈等流程。通過數據篩查,及時回訪發生大額轉賬的消費者,詢問用途並提示風險。對於發現疑似被詐騙情形,會協助消費者及時切斷與詐騙分子的聯繫、重置賬戶或網銀密碼、合規凍結止付等等。

同時,銀行通過建立高效銀警協調合作機制,一方面第一時間將成功堵截的電信詐騙案件報告給警方,協助警方開展案件調查和案情分析,加強新型電信詐騙案例的研判和預防;另一方面,對於客戶不聽勸阻類的可疑電信詐騙,也會通過與警方的敏捷協作,發揮警方的權威性和說服力,幫助客戶有效識別電信詐騙,杜絕財產損失。

最後,銀行也會推動事後的管理、流程優化。銀行都設有官方客服熱線,供消費者反饋及查詢各類問題,幫助消費者答疑解惑,若遇到疑似詐騙情形,消費者可以第一時間通過官方渠道加以覈實。同時,銀行會定期總結和分析消費者反饋的問題,從中發現可優化的系統設置、辦理流程等等,進一步梳理並完善管理制度,比如針對代理辦卡、批量辦卡等業務設立更爲嚴格的實名制審查條件。

銀行卡遭盜刷銀行賠?要看具體情況

今年5月份出臺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銀行卡民事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簡稱《銀行卡規定》)。

根據《銀行卡規定》,發生僞卡盜刷交易或者網絡盜刷交易,借記卡持卡人基於借記卡合同法律關係請求髮卡行支付被盜刷存款本息並賠償損失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發生僞卡盜刷交易或者網絡盜刷交易,信用卡持卡人基於信用卡合同法律關係請求髮卡行返還扣劃的透支款本息、違約金並賠償損失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髮卡行請求信用卡持卡人償還透支款本息、違約金等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不過,如果持卡人對銀行卡、密碼、驗證碼等身份識別信息、交易驗證信息未盡妥善保管義務具有過錯,髮卡行主張持卡人承擔相應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持卡人未及時採取掛失等措施防止損失擴大,髮卡行主張持卡人自行承擔擴大損失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在安起雷看來,《銀行卡規定》是在注意到現實當中的一些具體情況而出臺的,是在制度層面和銀行操作層面把握了平衡。有利於銀行內部加強管理,幫助老百姓最大限度的防範和堵截電信詐騙活動,有效地打擊犯罪。

“我們不能理解爲只要發生了銀行卡遭盜刷情況,所有的損失都應當由銀行承擔。反過來,也不能說出現了銀行卡遭盜刷,銀行沒有一點責任。這裏要看具體情況,實際上高法的司法解釋裏,也涉及了很多的情境,在什麼情況下銀行要擔責。”安起雷指出。

據中國經濟網記者瞭解,不是隻要銀行卡遭盜刷,用戶就可以向銀行索賠,這是有前提的,必須是真的遭盜刷。向銀行索賠,需要進行舉證,持卡人可以提供生效法律文書、銀行卡交易時真卡所在地、交易行爲地、賬戶交易明細、交易通知、報警記錄、掛失記錄等證據材料進行證明。也就是說,只有證明確確實實遭遇了盜刷,用戶才能獲得銀行的相應賠償。

關於《金融消保大咖說》

新興金融消費場景不斷出現,讓我們的生活更爲便利,但也讓不法詐騙分子有更多可乘之機,給我們的金融財產安全造成隱患。爲積極配合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中央網信辦、公安部的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相關工作,普及金融基礎知識、提升金融消費者素養,號召廣大網友爭做金融好網民,中國經濟網聯合中國平安今年繼續推出12期金融消費者素養提升系列公益課堂。節目旨在傳遞科學的投資理財理念,防止人民羣衆受騙上當,引導金融消費者正確使用金融服務,倡導理性消費投資。

(責任編輯:魏京婷)

來源:中國經濟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