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完善生育休假与生育保险制度,促进三孩生育政策更好落地,近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提出了“延长带薪父亲陪产假”、“落实父母育儿假制度”等建议,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其中,如何实现“父亲带薪陪产”,尤其惹人注意。

生养孩子的责任,从来不是只压在女性身上。特别对职场女性来说,左手事业,右手家庭,的确有些不堪重负。如果没有来自丈夫的支持,家庭照料方面的短板就始终难以弥补。所以,要破解“不想生、不敢生”的问题,一方面要把男性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另一方面要让男性在生育方面承担更多责任。研究表明,父亲陪产时间延长,母亲回归职场的时间便会相应缩短。一个母亲拥有更多更好的职业选择,客观上也会增进家庭的福祉。

那么,如何推动“父亲带薪陪产”呢?从世界范围来看,男性参与育儿已是不可回避的趋势。一些国家从发放生育津贴、减免税收、做强托幼服务等多领域多管齐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其中,“父亲带薪陪产”作为带薪育儿假制度的一部分,可以像杠杆一样撬动起各领域的变革。

从根本上来说,“父亲带薪陪产”的主要功能在于提升两性育儿分工的公平性。但现实情况是,目前不少地方的父亲陪产假仅为7天。父亲在家庭育儿中仍是“不起眼的配角”。这就需要发挥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的作用,综合地为父亲降低经济方面的压力。譬如,可以由生育保险来支付父亲陪产期间的生育津贴;也可以鼓励为家里的“顶梁柱”购买意外伤害保险或者重大疾病保险,用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合力编织的大网为人们“兜底”。

男性带薪陪产,有可能遇到来自用人单位的压力。如果用人单位对此有顾虑,压力便会传导给“爸爸”们,让带薪陪产搁浅。按照专家的建议,应当推进相关立法工作,推动用人单位在法律框架下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运营能力。具体来说,企业可以建立更有包容性的知识共享机制,支持员工能够相互替代工作。企业也可以针对“陪产爸爸”实施更有弹性的工作制度,平衡陪产和工作的需要。政府可以考虑适度补贴用人单位的相关成本。

最后,支持父亲陪产,不只要靠经济和法律的手段。刚性的制度变革向来需要柔性的观念变革作支撑。当“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家庭观念淡出历史,但新的生育文化逐渐建立起来,因生育制度变革而产生的社会成本才会更有效地降低。

文/广州日报评论员 杨博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莫伟浓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胡俊

来源:广州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