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深圳一家醫療器械商,製造出2名千億富豪

6月中旬,資金鍊緊張的華夏幸福,出售了深圳、東莞等舊改項目,接盤方是一家深圳房企鵬瑞地產。

鵬瑞地產規模不大,卻是頂級豪宅“深圳灣1號”的開發商,老闆是邁瑞醫療創始人之一徐航。

2020年,58歲的徐航以1200億元身家居胡潤中國百富榜第24名。邁瑞另一創始人、董事長李西廷以1150億元,排在第27名。

徐航

因爲疫情,呼吸機、監護儀、輸注泵、移動DR等產品需求大增。去年,這家國內最大的醫療器械企業營收210.62億元,淨利潤66.58億元。

更亮眼的是走勢強勁的股價,從去年1月2日的179元/股一路走高至468元/股,至今市值近5700億元,成爲A股“醫療一哥”,被市場冠以“醫械茅”之稱。

自立門戶

跨界地產的徐航,10年前起已逐步退出邁瑞的日常管理。李西廷纔是邁瑞的核心人物,擁有的30.7%股權,以當前股價,市值1700億。

1951年,李西廷出生於安徽一個農村家庭,22歲那年,他從部隊退伍參加高考,考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中科院武漢物理研究所工作。

李西廷來源:官方微博

1986年,中科院與美國一家上市公司合資成立了深圳安科高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安科”),主要從事大型醫療影像設備如磁共振(MRI)、CT等產品的研產銷。專業契合的李西廷,被中科院調往工作。

當時深圳還是 “小漁村”,國內大量醫療器械的配件、耗材等供應鏈高度依賴海外進口。李西廷深感中國醫療器械技術的匱乏, “一個醫院要1萬多種醫療設備,中國只能做消毒櫃、病牀、鑷子、夾子、針管,稍微有點技術性的都沒有。”

恰逢發展幾年的安科出現頻繁人事變動,已做到辦公室主任的李西廷決定自立門戶,說服安科同事徐航、成明和等人一起,成立了邁瑞醫療。

與很多新創醫療器械公司一樣,邁瑞的起步是從代理商開始,第一年主要代理監護產品,賺到了第一桶金。

當時國內醫療器械清一色是國際品牌,代理模式的問題在於,對上游價格談判能力弱,供應鏈控制力幾乎爲零,自主研發成了邁瑞的必選之路。

“我從中科院到深圳安科已經是‘下海’,當時就想試試能不能再往深海里走,通過自主創新做中國自己的醫療器械。如果做不成,大不了再去打工。”李西廷稱。

李西廷和徐航熟悉領域是超聲設備,該領域研發與製造耗時耗錢,爲快速切入市場,形成品牌,他們選擇門檻相對低的單參數血氧飽和度監護儀,將市面上的成熟產品買回研究,再進行重組生產。

當時一臺進口監護儀售價13萬,邁瑞以不到一半的價格推向市場,很快獲得進入低線城市醫院的機會。

據早期報道,邁瑞在“農村包圍城市”期間,組建了近800人的銷售隊伍,專攻河南、四川等內陸市場。

現在看來會受非議的產品“模仿”,讓早期的邁瑞建立起了產品線,在血氧飽和度監護儀後,邁瑞又開發了超聲和體外診斷產品。

1999年,邁瑞基本形成了三大產品線:生命信息與支持領域(含監護儀、除顫儀、麻醉機、呼吸機、心電圖機等);體外診斷領域(含檢測儀器和相關試劑);醫學影像領域(含超聲診斷系統、數字X射線成像系統等),一年營收超億元。

擁抱資本

研製產品需要不斷燒錢,創業之初的邁瑞開局並不是一帆風順。

李西廷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採訪時回憶,當時沒品牌、沒技術優勢,也沒有資產可以抵押,在尋找資金時,喫過很多閉門羹,後來在深圳科技局協調下,才獲得了595萬元的無息貸款。

這筆錢很快用完,李西廷又跑到美國華爾街找“金主”,最終拿下美國華登基金200萬美元的投資,之後又引進軟銀等明星投資機構投資。

2003年,邁瑞醫療進入真正高增長期,當年非典爆發後,國內對生命監護類、診斷以及醫學影像領域的投入大幅增加,各地方醫療資源補給加速,帶動了邁瑞銷售增長與品類擴張。

同時,憑藉高性價比的醫療器械產品,邁瑞開始試水反向出口,拓展海外市場,長期被歐美品牌壟斷的全球醫療器械市場,逐漸有了中國品牌的身影。

2006年,邁瑞在紐交所上市,募資約2.7億美元,成爲中國首家海外上市的醫療設備企業。

資本加持下,邁瑞開啓了一系列併購。2008年,併購Datascope公司生命信息監護業務,獲得其在美國中小醫院的直銷網絡,躋身全球監護儀市場前三;2013年,併購了美國超聲診斷系統技術領先的新創公司Zonare,進入高端彩超領域。

邁瑞在國內也沒停止“買買買”,從輸注泵、檢測儀、試劑、內窺鏡、生物材料到骨科耗材無一落下,由此建立了國內醫療器械領域最全的產品線。

“你看電視節目裏,無論是新聞還是影視劇,只要拍到醫院的醫療設備,基本上都能見到邁瑞的產品。”李西廷頗爲自豪地說。

一位醫藥行業分析師向《21CBR》記者表示,與醫療服務或者藥品相比,國內醫療器械的發展相對早期,行業集中度不高,在器械尤其高端產品線裏,進口替代率較低,有大量發展空間。

行業的週期性,從邁瑞橫向對比能看出端倪。2015年從紐交所退市時,邁瑞營收80億元,市值不過210億元,2018年登陸創業板後,市值升至5700億元,六年裏,翻了26倍。

國產替代

或許是國內市場的機遇,讓邁瑞的市值一路高漲。

國內醫療器械的國產替代正式加速,邁瑞成爲受益者,不斷提高產品市佔率。根據中國醫學裝備協會數據,邁瑞是國內監護儀、除顫儀的第一大品牌。

疫情爆發後,2020年5月,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公佈《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設方案》,着力提升重大疫情防控救治能力短板。

西南證券測算,國內醫療新基建方案將爲監護儀、呼吸機市場帶來約百億增量,按份額預計將爲邁瑞帶來約50 億收入。

比如在超聲診斷系統方面,全球範圍內,醫用超聲設備還是以通用電氣、飛利浦、東芝等公司爲主,國產設備所佔份額較少,邁瑞的全球市佔率大約在7-8%左右,在國產替代與海外市場上均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李西廷表示,以往海外高端醫院招標時,大多瞄準外資品牌,現在他們開始關注國內品牌。“邁瑞通過及時供貨,進入到西歐和北美幾百家高端醫院,海外發展在2020年速度至少提前五年。”

2020年邁瑞海外收入爲99.16億元,同比增長41.21%,佔總營收近半壁江山,未來該比重計劃提升至70%。

對標全球第一大醫療器械公司美敦力,通過自主研發、收購兼併以及國際化成爲國際巨頭,2020年營收289億美元,淨利潤48億美元,晚了42年出生的邁瑞,成長路徑相似,體量上有很大差距。

邁瑞三大產品線全球可及的市場規模約1000億美元,公司2019 年收入約23 億美元,市場份額約2.3%。

李西廷提到,後疫情時代, 全球市場擴容,中國醫療器械的“黃金十年”比預期成色更足,中國會誕生世界級的醫療器械公司。

現實是,國產醫療器械尚未實現全品類突破,部分高端設備仍以進口爲主,在國際市場“能打”的國產設備鳳毛麟角。

李西廷多次提到,邁瑞要用十年進入國際市場前20名,用更長的時間進入前10名。

他表示,邁瑞將保持高強度的研發投入。過去三年,公司研發投入佔營收比例保持10%左右,居A股醫療器械公司研發費用首位。另外,邁瑞也在開拓新版圖,比如獸用器械、微創外科和骨科耗材。

在李西廷看來,“要在全球贏得市場,做到第一,還需要兩代人甚至幾代人的努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