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现代汽车集团21号表示,已从日本软银集团手中收购了波士顿动力公司80%的股份,接手这家知名机器人生产商,希望以此涉足机器人产业,合作发展自动驾驶、城市空中交通等新兴领域。不过,分析认为,对于机器人制造这一尖端科技的未来,“现代”需要证明的是机器人产品能否真正“赚钱”。

根据收购细则,“现代汽车集团”会长郑义宣“自掏腰包”,斥资249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4.2亿元,买下“波士顿动力”20%的股份;另外,现代汽车及其两个子公司共同持股60%。由此,“现代汽车集团”共持股80%,剩余20%的股份仍在“老东家”软银手中。“波士顿动力”在本次并购中估值约为11亿美元。

现代汽车表示,机器人技术在过去十年中取得重大进展,能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提供帮助。现代希望通过这次合并让两家公司各施所长,合作并拓宽在自动驾驶、物流以及城市空中交通等领域的发展。

“波士顿动力”起初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个研发项目,1992年独立出来,自成公司。2013年被谷歌收购,2017年又以据说不到2亿美元的低价转手给“软银”。现在,“波士顿动力”是敏捷机器人开发领域的“巨头”,研发的“明星”产品“亮相”以来备受各界关注,包括“机器狗”——“斯波特”(Spot),可“抓举”23公斤重物的机器人“斯特雷奇”(Stretch)以及人型机器人“阿特拉斯”(ATLAS)等。

据介绍,“波士顿动力”成为公司以来,推出的部分产品已经实现商业化。“斯波特”已被推向市场,主要用于勘测环境、收集信息等;今年推出的新一代升级产品“斯特雷奇”目前在官网接受预订,主要用于物流业装卸货物。在最新发布的宣传片中,现代汽车展现了更多愿景,如“斯波特”用于帮助医护人员在病房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从而减少感染风险,或者成为视障人士的得力助手。

然而,理想虽然美好,但业界分析认为,真正要让研发异常“烧钱”的机器人业务“赚钱”,恐怕没那么简单。事实上,软银这次之所以出售波士顿动力,不仅仅是为了获取资金,更重要的是减轻“不赚钱”的研发投资负担。之前,谷歌也没能将这摊业务做起来,最终将“波士顿动力”低价转手。

7年3次易主,背后是这家公司差强人意的盈利能力。“波士顿动力”作为机器人领域的前沿企业,领先的技术背后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但始终没能实现产品大规模量产商用,因此一直难以盈利。以“斯波特”为例,彭博社报道称,截至去年年底,公司售出了大约400套“斯波特”,收入约3000万美元,但软银为“波士顿动力”花费了1.5亿美元的运营费用。鉴于这家公司一直在亏钱,新主“现代”要想让“能干”的机器人“赚钱”,可能并不容易。

来源:环球国际视频通讯社

编辑:邢远

责编:段忠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