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現代汽車集團21號表示,已從日本軟銀集團手中收購了波士頓動力公司80%的股份,接手這家知名機器人生產商,希望以此涉足機器人產業,合作發展自動駕駛、城市空中交通等新興領域。不過,分析認爲,對於機器人制造這一尖端科技的未來,“現代”需要證明的是機器人產品能否真正“賺錢”。

根據收購細則,“現代汽車集團”會長鄭義宣“自掏腰包”,斥資249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4.2億元,買下“波士頓動力”20%的股份;另外,現代汽車及其兩個子公司共同持股60%。由此,“現代汽車集團”共持股80%,剩餘20%的股份仍在“老東家”軟銀手中。“波士頓動力”在本次併購中估值約爲11億美元。

現代汽車表示,機器人技術在過去十年中取得重大進展,能在人們的生產、生活中提供幫助。現代希望通過這次合併讓兩家公司各施所長,合作並拓寬在自動駕駛、物流以及城市空中交通等領域的發展。

“波士頓動力”起初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一個研發項目,1992年獨立出來,自成公司。2013年被谷歌收購,2017年又以據說不到2億美元的低價轉手給“軟銀”。現在,“波士頓動力”是敏捷機器人開發領域的“巨頭”,研發的“明星”產品“亮相”以來備受各界關注,包括“機器狗”——“斯波特”(Spot),可“抓舉”23公斤重物的機器人“斯特雷奇”(Stretch)以及人型機器人“阿特拉斯”(ATLAS)等。

據介紹,“波士頓動力”成爲公司以來,推出的部分產品已經實現商業化。“斯波特”已被推向市場,主要用於勘測環境、收集信息等;今年推出的新一代升級產品“斯特雷奇”目前在官網接受預訂,主要用於物流業裝卸貨物。在最新發布的宣傳片中,現代汽車展現了更多願景,如“斯波特”用於幫助醫護人員在病房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徵,從而減少感染風險,或者成爲視障人士的得力助手。

然而,理想雖然美好,但業界分析認爲,真正要讓研發異常“燒錢”的機器人業務“賺錢”,恐怕沒那麼簡單。事實上,軟銀這次之所以出售波士頓動力,不僅僅是爲了獲取資金,更重要的是減輕“不賺錢”的研發投資負擔。之前,谷歌也沒能將這攤業務做起來,最終將“波士頓動力”低價轉手。

7年3次易主,背後是這家公司差強人意的盈利能力。“波士頓動力”作爲機器人領域的前沿企業,領先的技術背後需要大量資金支持,但始終沒能實現產品大規模量產商用,因此一直難以盈利。以“斯波特”爲例,彭博社報道稱,截至去年年底,公司售出了大約400套“斯波特”,收入約3000萬美元,但軟銀爲“波士頓動力”花費了1.5億美元的運營費用。鑑於這家公司一直在虧錢,新主“現代”要想讓“能幹”的機器人“賺錢”,可能並不容易。

來源:環球國際視頻通訊社

編輯:邢遠

責編:段忠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