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紅燈禁區保險股:20天淨流出115億,真的因業績不好?

來源:今日保

保險股從未如此狼狽。

今年以來,保險股疲軟之極。無論大盤走勢如何,保險股始終有一股“小步慢跌不休”鈍刀子勁頭,與過去兩年的走勢大相徑庭。

觀保險板塊去年6月尚停留在1837點高位,如今已跌至1087點,一年跌去近五成。其中,60%爲今年上半年所跌。

據《今日保》統計,過去20個交易日,五大上市險企A股淨流出資金達115億元。期間,活躍性最高的中國平安、中國太保兩者合計百億級。

這絕非是保險股迎來牛市的前奏,相反,常常見到明明微漲卻出現資金淨流出之現象,愈發彰顯了保險股的未來整體並不樂觀。

作爲A股大藍籌,聯想過去兩三年保險股之高光靚麗表現,可知多少投資者深陷期間。介於保險獨特的商業模式,與當下諸多的傳聞,保險股如斯表現的邏輯到底是什麼?

1

回天乏術,此乃大盤趨勢使然

事實上,通過比對保險股板塊整體的日K線圖、周K線圖、月K線圖不難得出如下結論:自2021年開年以來,整個保險股一直處於打滑梯式下跌中,期間雖然多次掙扎反彈,但最終結果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單一從日K線趨勢來看,自2021年3月以來,保險股整體呈跌勢,儘管也曾於5月12日打開振疲起衰之勢,然而僅僅掙扎了一個月,至5月27日又重新開啓了下跌模式。搞笑的是,至6月10日收關時,保險股的整體價值競然重新回到了5月12日的價值起點。

2020年5月15日至2021年6月22日收盤時的周K線的表現則相對漂亮,近乎於完整的拋物曲線,繫上方壓力線所繪製的土饅頭,讓人不禁聯想起《紅樓夢》裏的那句詩:“縱有千年鐵門限,終須一個土饅頭。”

事實上,在宋代詩人范成大的原詩裏,這兩句的後面一句更爲觸目驚心:“三輪世界猶灰劫”。

幾乎一語成讖。

唯獨月K表現所屬的2016年8月31日至2021年6月22日時點區間內的趨勢是樂觀的,雖然K線接連經歷了三度波峯波谷的衝擊,然而,無論如何整體的趨勢的確是呈上揚的。

但是,取得這種趨勢背後的代價是,此前保險股整體,曾經遭遇過上方壓力線飛流直下三千尺般的重力打壓。這一態勢最終被季度K線圖完整反映。

從季度K線圖表現來看,自2007年3月以來,上一輪保險股的波峯是2008年6月。這也是整個保險股最爲榮耀的至高時刻。其時大盤爲2852點。

此後保險股整體便開啓了跌跌不休的趨勢,即使期間幾曾奮力掙扎,偶有小幅波動,但終於還是落得三輪世界猶灰劫的下場,回天乏術。

2

長期看,是市值護城河的坍塌

爲何會形成這種整體向跌的趨勢?

遍問各保險股相關人士均稱,是業績下滑使然。

綜合多家保險股上市企業公告不難發現,保險股自行總結的業績下滑的原因無非有二,一是保費收入減少,二是險資投資成績單難看。

不得不承認,2020年的新冠疫情的確一度造成市場對於保險股的搖擺,除了對難以預見全面的賠付風險的擔憂,疫情下保險市場拓展必然受限的假設也是投資者恐惶的根源。

於是,在這些短暫的焦慮與恐惶當中,上市險企2020年報數據的不漂亮也在情理之中了。

再看今年前5個月中國平安、中國人壽、中國太保、新華保險及中國人保累計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約1.3萬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29萬億元同比微增0.69%。

事實上,往昔上市險企的市值護城河,幾乎都是“大個險+大續期+長期儲蓄”的成功,但今年以來人海戰術難以爲繼、銷售人力與產品繼續率陸續下滑,尤其新單與健康險下滑明顯,而資本市場不確定性加劇也令險企利潤最重要的一條腿投資更加不明朗,這也是保險股被持續看空的原因。

尤其是中國平安的股價表現最爲典型。這家痛苦轉型中的頭部險企,今年前五月保費收入呈負增長5.66%。

在投資成績單方面亦貌似雷聲陣陣。投資滙豐與華夏幸福尚未走遠,又傳來了卜蜂集團的減持。

事實上,華夏幸福通過劃轉武漢等地的資產進行債務的衝抵之後,中國平安到底是贏是虧尚難定論。

至於滙豐銀行2020年取消分紅一事,作爲滙豐銀行第二大股東的中國平安,因此減少了今年的投資收入約60億元左右。但是,中國平安也承認,在過去幾年裏已累計獲得133億元分紅。因此投資滙豐銀行亦不能算是投資失誤。更恰當的定位應當是,在長期投資過程中經歷的短期波動。

實質上因巨大的續期規模,頭部險企的當前經營尚未影響到近兩年之經營利潤。這也是其2021年一季度淨利潤尚在增長的原因。上述保險核心指標影響的是未來,這也是壽險經營的不同。

3

兩融背後的漲跌內卷,亦是一大誘因

進入2021年3月以來,兩融業務的操作也是影響保險股漲跌的重要因素之一。

以中國太保爲例,其先於3月25和26日分別融資淨賣出3700萬元和5600萬元,隨後又在3月29日融資淨買入100萬元。隨後,在3月30日、3月31日,中國太保共計融賣出3200萬元。

不難看出,在整個2021年3月份的兩融業務中,中國太保以融賣出爲主,與融買入的成交比例爲93:1。公開消息顯示,2021年3月恰恰是18家券商研報集體唱多保險股事件的發生月,但是從K線不難看出,2021年3月亦是今年保險股整體跌勢滑鐵盧之起點。

最低級的交易買賣常態是,市場集體拋售出清的貨物,往往會因爲一時供求比的失衡而進入跌價趨勢。

4月

1日融賣出100萬元;

又於2日,6日和7日融買入1.3億元;

8、9兩日融賣出5700萬元;

12日起至15日共計融買入1.3億元;

16日融賣4200萬元;

19至21日融買1.96億元;

22、23日融賣出500萬元;

26、27日融買入5800萬元;

28至30日融賣出1.76億元;

加總可知,整個4月中,中國太保融買入5.14億元,融賣出2.81億元。

5月

進入5月後,中國太保共融買入3.81億元,融賣出5.1億元;

其中,12日以前,融買0.95億元,融賣僅0.06億元。

由此可知,在2021年4月至5月12日以前,由於兩融造成的買大於賣,造成了5月12日以後的中國太保小幅度漲勢。但這無異於是一種“自幹無”的操作,沒有真金白銀操作下製造的任何市場繁榮景象,都不過是假象。

截至6月22日

中國太保共計融買入4.16億元,融賣出2.81億元,融資融券餘額達23.06億元的規模。

市場常識是,融賣代表該時刻爲交易方認定的股價高點,而融買則代表該時刻爲股價相對低點。而能夠操縱兩融的人士,無一不是業內人士或者股市無影手。因而,盛行於3月的融賣,無疑是業內對未來市場看跌的遠期對沖手段。

除中國太保,新華保險、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中國平安以及天茂集團等全部的保險股均深入涉足兩融業務。

新華保險融資融券信息顯示,2021年6月22日融資淨買入578.78萬元;融資餘額19.87億元,較前一日增加0.29%。

融資方面,當日融資買入8294.01萬元,融資償還7715.23萬元,融資淨買入578.78萬元。融券方面,融券賣出3.98萬股,融券償還8500股,融券餘量20.13萬股,融券餘額942.11萬元。融資融券餘額合計19.97億元。

2021年6月23日,中國平安融資淨買入5.2億元。天茂集團更是融賣遠高於融買,最終融資融券餘額達到了4.6億元……。

4

外資減持影響,宏觀風雲的預傳導?

如果說,保險股遭遇大股東拋售減持是導致其下跌的原因之一;那麼,其遭遇外資投資者的密集清倉無疑是市場發出拋棄信號的前奏。

梳理中國平安的公告不難發現,近半年來,中國平安一直遭到股東卜蜂集團的減持。 

2021年1月

卜蜂集團就減持平安H股2.2億股,佔總股本的1%。若按照兩次減持區間的股價均價計算,卜蜂集團合計回籠資金超280億元。

至2021年6月

卜蜂集團累計減持該公司H股1.83億股,佔總股本比例達1%,減持後持股比例降至6.85%。

公開資料顯示,卜蜂集團,在中國又稱正大集團,由謝易初、謝少飛兄弟於1921年在泰國曼谷創建,經過百年發展,其業務覆蓋飼料、水產、食品、商業零售、電訊、醫藥、房地產、國際貿易、物流、金融、傳媒、互聯網、教育和工業等衆多領域。

換言之,卜蜂集團是泰國資本企業。

據中國平安的相關財報顯示,2012年,卜蜂集團出資93.9億美元(約合727.36億港元)受讓滙豐控股所持中國平安9.76億股H股股份,相當於每股59港元,成爲中國平安單一大股東,股份佔比一度高達15.57%。

通過計算可知,卜蜂集團對中國平安的減持已達到8.72%,超過半數。

除了第一大股東卜蜂集團以外,中國平安還遭到另外兩家外資股東的減持操作。

2021年1至6月以來,貝萊德實施了16次減持套現操作,僅6月10日和11日就分別減持了中國平安H股1295.60萬股和1099.15萬股。

摩根大通也對中國平安進行了頻繁的增速持操作,減持後,摩根大通持有的中國平安股份降至10.88%。

同樣遭遇股東減持的還有中國人保。2021年5月,其旗下的內地金融機構海外上市第一股——中國財險(上市代碼2328)公告稱,遭到外資股東花旗集團以場內每股均價7.48港元減持75.53萬股。

新華保險則更是遭到股東瑞士再保險的清倉。2021年5月,港交所信披顯示,瑞士再保險以場內每股均價29.2港元的價格,悉數拋售了其持有的約7785.78萬股的新華保險H股股份,清倉套現達22.73億港元。

業內人士的共識是,外資資本的操作一直被市場視爲價值投資的標杆。他們枚舉了近期發生的一個實例是,高瓴資本剛清盤好未來(學而思)的股份,隨後教育部宣佈全面叫停線上線下的課外補習班。

多位業內人士頗爲隱晦的對《今日保》表示,以此類推,就不難理解同樣遭遇外資出清的保險股,爲何會被市場列爲應該退避三舍的“紅燈區”了。

只不過,這波外資的操作是否也能被看作是宏觀風雲的預傳導?讓人無從揣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