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青亭网”(ID:qingtinwang),编辑:hi188,36氪经授权发布。

时间过得飞快,从2016年国内VR市场从泡沫中破灭开始,到现在由Oculus、索尼、HTC、Valve等引领的VR市场终于有了起色。和多年前相比,如今的VR硬件已经更为务实,产品也能被更多人接受,在游戏娱乐和垂直行业得到不同的应用和探索。

2020年,Oculus Quest 2、《半衰期VR》在国内外获得大量好评,由此也促进了世界范围VR生态的活跃。随着VR势头升起以及一众的游戏和社交巨头的推动,一个新的词“元宇宙”“Metaverse”正在席卷2021年,热度高涨,“元宇宙概念股”成为上半年热门关注话题。

那么,当我们谈元宇宙、Metaverse时到底在说什么?

抱着疑问,我看了不少宣称是元宇宙、Metaverse的产品(或者是概念ppt)和报道,然后我更茫然了。

什么是元宇宙?

元宇宙英文原词“Metaverse”,出自尼尔·斯蒂芬森1992 年的科幻小说《雪崩》,在这部小说中讲述了大量有关虚拟化身、赛博朋克等场景。

而Metaverse一词则是由Meta+Verse组成而成,Meta指超前,Verse由Universe演化而来,泛指宇宙、世界。至于中文词义“元宇宙“,也由此直译而来。甚至,我们还会看到很多公司产品名都在采用Meta、Verse这些词根,不乏MagicVerse、Cyberverse、Ominiverse、MetaHuman Creator等等。

根据维基百科定义,元宇宙是一个虚拟空间合集,是结合虚拟和现实世界的持久性的、开放共享的3D虚拟世界。这个概念和当时我们解释Magicverse时基本一致,然而时过境迁,曾一心想要扩展消费级AR市场的Magic Leap,早已转型to B领域。

电影《头号玩家》

更形象地说,元宇宙就像是电影《头号玩家》中描绘的基于互联网,永久在线的数字空间,在上面可以完成各种活动,不仅仅是游戏,甚至还可能虚拟和现实结合联动,甚至还有有太游戏中必不可少的货币系统等。

为什么“元宇宙”这个词在今年就火了?很简单,市场热度+炒作。Roblox上市先掀起元宇宙概念;Epic Games获得10亿美元融资发展Metaverse,致力扩展游戏的元宇宙;Oculus Quest近两年带动VR市场活跃度,传闻苹果即将入局AR/VR眼镜,也让更多人认为虚拟融合时代即将来临,多方面因素共同推动这一概念。

“元宇宙”是个超前概念

首先我们需要认清,元宇宙就是一个概念性的名词,是一个当前技术还不能实现的超前“概念”。

今天有越多越多的公司在把VR社交、虚拟化身、3D虚拟空间形容为元宇宙,比较常见的是一个现象是,很多AR/VR、社交、游戏、科技企业喜欢用一些听起来很炫酷的名词来包装自己的技术,包括不限于:元宇宙、数字孪生、数字永生、全真互联网等等,似乎加上这些词就能拔高自己的技术和产品水平。

大的公司相对来说更能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作为VR行业的龙头,我从来没见过Facebook经常把元宇宙挂在嘴边,毕竟Facebook作为互联网社交巨头,却VR社交上栽过跟头--最开始的VR社交平台Spaces早已关停,直到现在新的VR社交平台Horizon还未正式上线。虽然Horzion目标也是元宇宙,但目前Facebook官网仅使用社交概念来宣传和阐释。扎克伯格在近期采访中少见的提到Metaverse一词,“Oculus的目标是让更多玩家通过VR进入到元宇宙”,而这句话也是基于虚拟社交的大背景之下。

前不久上市的Roblox把元宇宙概念写入招股书,并给出了元宇宙的8个特征;获得10亿美元融资的Epic Games,虽然官方在新闻稿标题中提到Metaverse,但文中提到的却是“在XX游戏中构建社交、互联生态”,也表明它是以游戏为基础。腾讯去年底也提出了全真互联网概念,至今没有明确的解释。

NVIDIA Omniverse数字工厂

NVIDIA则是用元宇宙的概念去做了一个虚拟3D工作流平台Omniverse,可以更好的帮助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甚至可以帮助宝马汽车一个工厂建立了完整的数字化版本,这不比那些宣称元宇宙的概念产品酷百倍?

VR会议平台《Engage》

很多初创企业在宣传上就比较直接了,VR会议平台《Engage》为例,近期又公布了一个元宇宙的新平台:Engage Oasis。很难想象,目前的VR社交平台基本上单一最大房间容纳也就几十人(Engage 1.2版最大支持50人,此后更新日志中从未提及同时在线数量),却说要建立元宇宙,何以令人信服?曾采用Engage进行线上会议的HTC VEC大会官方直播信号还有掉线情况,商务场景中谁又能接受掉线呢?

各类VR会议平台基本都是类似,VR会议应用《MeetinVR》最多可支持35人进行会议;AR/VR协作应用《Spatial》免费版最大支持40人同时在线;VR社交平台《vTime XR》则面向更小众群体,单一房间最多仅4人;《VRChat》《Rec Room》单个虚拟空间最大联机数量也都在几十人左右。

新晋的VR、AR硬件公司同样如此,常常把5G、数字孪生、元宇宙这些概念放进PPT,我建议先把基本的AR、VR技术和产品体验做好。

据我们了解,国内无论是AR、VR硬件、还是软件生态,和国际差距仍然很大。如果这样下去,似乎差距只会更大。甚至我也在怀疑,这些口口声声宣称元宇宙概念的公司,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自己的员工知不知道自己在其中负责什么业务?相信很多人都经历2016年VR泡沫,我们不希望那些概念性的产品在VR、AR相关行业用各种概念包装,继续混淆视听。

元宇宙产品的细分化

元宇宙产品包括几大特征:虚实融合的3D空间,连接人和人、人和物,永久在线、数字货币体系,不同的公司个体有不同的说法。显然,游戏和社交是目前最符合上述特点的两大产品线,因此我们目前看到的最多的案例就是游戏和社交领域的参与者。

从产品角度看,未来的确存在元宇宙式的产品。抛开各种研究报告的生搬硬套,我们理解的元宇宙就是基于游戏和社交生态的延续,未来的“元宇宙”概念一定是也将是划分领域的。元宇宙可以看作是3D时代的虚拟空间,当我们先拿掉它时,在2D时代:如果你是一名QQ用户,我可以认为QQ秀就是元宇宙;如果你是一个电影谜,我可以认为《黑客帝国》、《头号玩家》就是元宇宙;如果你是一个动漫迷,我可以认为《刀剑神域》就是元宇宙;如果你是一个游戏玩家,我可以认为《动物之森》、《Dreams》就是元宇宙;…

上述举例意味着“元宇宙一直存在于互联网世界”,上市场景基本上满足对应时间段人们对于“虚拟空间”概念的需求。只不过,随着技术推进,人们对此需求不断提高。

进入3D时代,可能和AR/VR目前发展现状十分相似。以VR为例,目前主流消费级VR应用以游戏、娱乐为主,数量相对庞大;同时VR在垂直行业还有面向教育、培训、医疗、文旅等不同领域的探索和案例,这些共同推动了VR技术的发展和落地。

由此我猜测,不同的应用场景会创造出不同的“元宇宙”,大而全的元宇宙依然各个公司用来描绘美好未来场景的噱头。未来的元宇宙将按照不同领域来划分,不同行业甚至还会形成平行赛道。至少目前NVIDIA的Omniverse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它专注工作流,没有想要抢夺任何游戏娱乐的空间,而其它领域的玩家想要与它竞争也将更为困难。

也因为元宇宙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未来的产品势必和今天所想象的有所不同。腾讯研究院在《Metaverse: 互联网的未来是虚拟时空?》一文中提到:不同于科幻小说,我们只能在现有事物上,对元宇宙的可能性展开略显保守的想象。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元宇宙带来的体验是今天的游戏和社交网络无法比拟的,并非对现有的互联网体验做简单加法。

从技术底层角度看,元宇宙还能进一步细分。虚实融合的3D空间是一个关键,这其中有很多关键因素:AI技术、AR/VR、虚拟仿真,数字人(虚拟偶像),云渲染等等。所以说要解决的问题太多了,例如前面提到的掉线问题和最大联机数量,假如未来直接云端运行应用,那么有可能体验会得到进一步改善。

借鉴2015、2016年的VR历史,过度吹捧起来的市场热度是虚无的。这一点跟鼓吹5G+VR是一个道理,并非有了5G技术、你的VR产品和项目体验就更好。基本的产品形态有没有做好,产品体验有没有Oculus好?软件体验有没有Rec Room好?这些都是关键。

Facebook《Horizon》

因此,任何仅仅宣称元宇宙的公司都值得警惕,这时我们需要看看它是否拥有基础建设,一个强大的游戏生态,一个互通互联的社交体系等。回过头再看看Facebook。我认为,Facebook自从收购Oculus后目标一直都是建立“元宇宙”,但是它根本不会去把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说给他的消费者,而是通过不断强大社交平台,发展VR、AR、手势操作、脑机接口、肌电信号控制等技术,不断进行技术储备,一旦技术Ready,玩家自然就会陷进去。那时候,更让人担心的可能是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综上所述,当你再看到“我们离元宇宙越来越近”的描述时,基本就能知道这是扯淡,因为它听上去和几年前经常听到的“我们距离VR爆发已经很接近了” 别无二致。

参考: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etaverse

https://www.oculus.com/facebook-horizon/

https://www.cnet.com/features/mark-zuckerberg-on-facebook-vr-future-new-sensors-on-quest-pro-fitness-and-a-metaverse-for-work/

https://new.qq.com/omn/20210607/20210607A06CJV00.html

https://view.inews.qq.com/a/20210429A0AYSS00

来源:36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