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連山脈,書不盡鐵骨忠心,戈壁黃沙,掩不住先烈英名。青海,這片中國革命的重要紅色沃土,無數忠於革命、視死如歸的紅軍戰士在這裏用他們鮮血和生命,書寫了氣壯山河的英雄史。6月23日,“追尋先烈足跡——青海站”線下走訪活動來到西寧市烈士陵園、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無論是前期征戰歷程,還是後期逆境磨礪,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以堅定非凡的意志、憑信仰的力量書寫了撼天動地的壯麗詩篇。

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

西征路漫漫

西路軍的前身是爲執行“寧夏戰役計劃”而渡過黃河的一部分紅軍。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一、二、四三個方面軍在甘肅會寧勝利會師後,形成了紅軍橫跨黃河兩岸發展,打通蘇聯、雄峙西北的戰略態勢。黨中央及中革軍委爲了貫徹已定的奪取寧夏的戰略計劃,根據當時敵我雙方情況,於10月11日發佈了《關於十月作戰綱領》(即寧夏戰役計劃),紅四方面軍之五、九、三十軍及總直部隊21800餘人,奉命於10月下旬西渡黃河,執行“寧夏戰役計劃”。後因戰局發生變化,中央決定放棄寧夏戰役計劃,11月11日,已經渡過黃河的部隊組成西路軍,肩負“在河西創立根據地,直接打通遠方,準備一年之內完成之”的重任。面臨的敵人是長期盤踞在青海和河西走廊的軍閥馬步芳、馬步青部,“二馬”有正規軍3萬多人,加上青海和河西反動民團近9萬人,敵人共計兵力達12萬人。過河部隊從此踏上了血戰河西走廊的悲壯征程。

西安事變爆發後,局勢發展一波三折。蔣介石在得悉紅西路軍成功渡河西征後,電令軍閥馬步芳圍追堵截。爲了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西路軍在缺糧少彈、地凍天寒的極端環境下,與佔據絕對優勢的敵人進行了殊死搏鬥。

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陳設

徐向前在《歷史的回顧》中的幾句話,深刻地記錄了這段烽火記憶:“在這裏,沒有男同志和女同志、輕傷員和重傷員、戰鬥人員和勤雜人員的區別,屯自爲戰,人自爲戰,舉刃向敵,爭爲先登。圍牆被炮火轟塌,血肉就是屏障,前面的同志倒下去,後面的同志堵上來。輕傷員不下火線,重傷員倒在地上,仍緊握手榴彈,準備與敵人同歸於盡。在這裏,生存就是戰鬥,戰鬥就是生存。指戰員的智慧、勇氣、力量發揮到最大限度,爲了勝利,爲了紅軍,爲了人民。”

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展廳

在高臺,紅五軍面對敵近2萬人的圍攻血戰8晝夜;在張掖西洞堡,西路軍一舉全殲敵馬步芳青海憲兵團1000餘人,繳獲槍支1200餘支及少量彈藥。之後,又在倪家營子、三道柳溝等地與敵人展開了浴血奮戰。全軍將士萬衆一心、前仆後繼,與敵人鏖戰近5個月,經歷大小戰鬥80餘次,重創馬步芳、馬步青軍隊,但終因孤軍深入,寡不敵衆,1937年3月,這支隊伍永遠地融入到了祁連山中。

僅存的3000多人被編爲三個支隊分路遊擊。東返中的王樹聲支隊和張榮支隊,很快化作了數十個甚至上百個堅持就地遊擊並伺機東返的支隊。西行支隊在穿越祁連雪山,後經安西、白墩子、紅柳園的戰事後銳減到了400多人,到達迪化後組建了“新兵營”,爲革命保存了力量。

信仰堅如磐

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陳設

“巍巍峨峨祁連山,風刀血劍裂骨寒。紅旗指出峯讓路,戰士刀頭血未乾。”西路軍在整個河西戰事中先後有萬名將士血灑疆場,英勇犧牲,這片紅色的土地留下許多英雄的故事。

孫玉清,西路軍九軍軍長,因身負重傷,被叛徒出賣,在轉戰祁連山的過程中不幸被俘。押到西寧後,軍閥馬步芳軟硬兼施威逼誘勸孫玉清歸降。孫玉清漠然視之。他大義凜然,義正詞嚴地說:“我從參加革命起,就把生死置之度外,現在我死而無憾,並引以爲榮!”“紅軍是殺不完的!”孫玉清在看望被俘的紅軍戰士時,還不忘宣揚革命事業,鼓舞大家的鬥志。1937年5月下旬,見“勸降”無果的馬步芳以“危害國民罪”將年僅二十八歲的孫玉清殺害在了新華布鞋廠後院的馬廄旁。

三十軍副軍長兼八十八師師長熊厚發因左臂中彈,傷口嚴重惡化,不得已與大家分離。在離別前,熊厚發請李先念爲自己開了一封黨員介紹信,說:“如果有幸不死,將來回到延安好再爲黨工作。”在和大部隊分別不久,他就遭到了馬忠義部的圍剿,他犧牲在了祁連南山青海一邊,時年23歲。

劉瑞龍,西路軍總政治部宣傳部長,他和劉靜生、魏傳統等八位西路軍指戰員不幸被俘,被關押在監獄中。爲了獄中堅持同敵人鬥爭,他們建立了祕密黨支部。劉瑞龍任書記、魏傳統任副書記。在每天放風時間,黨支部的成員便聚在一起,用手指、樹枝在地上劃下“堅定”二字互勉;還常常一同吟唱《蘇武牧羊歌》,以“留胡節不辱”“大節不稍虧”“歷盡難中難,心如鐵石堅”等歌詞相互激勵。直至被解救出獄,黨支部成員沒有一個人暴露身份。

董振堂,紅五軍軍長。1937年1月1日,紅五軍部分兵力在軍長董振堂指揮下,一舉攻克高臺縣城。5日,西北軍閥馬步芳、馬步青抽調兩萬餘兵力,對高臺縣城發動猛烈攻擊。當時,守城紅軍西路軍只有三千多人,且糧草彈藥極其匱乏,戰士們平均每支槍只有5發子彈。面對數倍於己,且裝備精良的敵人,這支衣單食薄、兵器簡陋的西路軍隊伍和軍閥“馬家軍”血戰近半個月。20日終因寡不敵衆,兵殤高臺。軍長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楊克明等紅五軍將士兩千餘人和八百多名抗日救國義勇軍戰士全部壯烈犧牲。

還有那些在戰場上同敵人展開殊死戰鬥、被俘後面對敵人的殘酷迫害,以各種手段堅持鬥爭的英雄,表現出了視死如歸、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

魂歸西寧

西寧市烈士陵園

從1936年10月下旬至1937年4月間,在歷經70餘次大小戰鬥、殲敵2.5萬餘人的情況下,西路軍陣亡7000多人、被俘9000多人。其中部分被俘戰士經由祁連山脈,被轉押至西寧、循化等地。據有關部門查證,西路軍被俘將士共有3000多人囚禁在青海各廠礦、煤窯、醫院、劇團等處服苦役。其中“新二軍補充團”是規模最大的集中營。反動軍閥馬家軍勒令他們在西寧修橋、蓋房。在敵人的嚴密監視下,被俘西路軍戰士每天要幹10多個小時繁重的體力活,終年食不果腹,衣不蔽體。大量西路軍戰士遭到馬家軍慘無人道的迫害。據統計,1600多名西路軍戰士在西寧慘遭殺害。

即使是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中,面對敵人的這樣瘋狂的殘害,被俘人員仍然堅持與敵人鬥智鬥勇,傳播革命精神。在循化贊卜乎村服勞役的被俘西路軍在修建紅光清真寺時,曾被敵人嚴密監視。但他們仍然堅信革命的力量,在燒製花磚的過程中,紅軍巧妙地將紅五星、鐮刀、斧頭、“工”字鐫刻在了花磚上面,就這樣,一塊塊帶着革命信仰的花磚被鑲嵌在了贊布乎清真寺的房梁和屋脊上。

黨組織沒有忘記這些英雄兒女們,自1936年12月“西安事變”發生後,周恩來根據黨中央指示,多次派遣地下黨員或特邀民主愛國人士前往甘、青兩地,利用各種渠道,通過各種辦法與“二馬”交涉,要求停止對西路軍的進攻;看望被俘人員、密囑中央指示。經過艱苦不懈的努力,使得4000餘人返回革命隊伍。

徐向前爲西路軍題詞

爲紀念紅西路軍犧牲的英烈,早在1954年,西寧市人民政府在西寧市各族羣衆的幫助下,從楊家臺、苦水溝等地,從反動軍閥殘害紅軍將士的“萬人坑”中,挖出了一具具骸骨。政府集中埋葬和修建紅軍墓,並隆重集會進行公祭,讓英雄安息、讓後人銘記。1954年,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在西寧市烈士陵園內修建,黨和國家領導人朱德、李先念、徐向前等先後爲紀念館題詞。

紅軍西路軍烈士雕塑

在西路軍紀念館內,一份份帶有斑駁印記的文件、一把把帶着彈痕的武器,遺留着當年戰場硝煙。鳳凰山下,南川河畔,圓拱形的花崗岩墓旁擺滿的鮮花,寄託着人們的悼念與追思。

大漠雪山,留下了英雄們的鏗鏘足跡;硝煙熱血,鑄就了先烈們的巍峨雕像。歷史在這裏閃光,精神在這裏傳承,你們的名字有人知曉,你們的功績與世長存。這些爲革命事業捨生忘死、前赴後繼的先烈,終將爲黨和人民所銘記感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