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誰吹起了海底撈的泡沫?

來源:環球老虎財經app

海底撈4500億港元的故事並沒有講多久。僅用了4個月,市值便跌去2600億港元。

疫情貫穿始終的2020年,海底撈開店熱情不耗半分,年度新增門店544家。需求緊縮的外因下,人才儲備匱乏和管理不善才是其癥結所在,翻檯率和資金流等問題逐漸凸顯,市值泡沫難以爲繼。事實上,海底撈當初逐漸膨脹的泡沫少不了二級市場的肯定和助推,當然也不能忽視一衆券商對於海底撈的鼓吹,其中方正證券是忠實的“唱多者”。

頹勢下,海底撈沸騰不再,至暗時刻似乎已然來臨。

6月23日,海底撈報跌1.73%,收盤價37港元/股,市值跌破2000億港元,較之2月4500億港元的市值高點,蒸發了近2600億港元。4個月時間,市值神話曇花一現,腰斬過後頹勢依舊。

二級市場失利外,海底撈在備受關注的翻檯率上也“折了腰”。相關媒體稱,海底撈4月份餐廳翻檯率不到3次/日。若依據國信證券所測算的“3次/天的翻檯率是海底撈單店的盈虧平衡線”,海底撈單店處在微利或虧損狀態。

長期以來,海底撈將新店視爲業績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即使是疫情貫穿始末的2020年,海底撈不曾停止增開門店。

而關於業績的可持續性增長,海底撈創始人張勇表示不抱有希望。張勇認爲外界神話了海底撈,海底撈麪臨着所有餐飲企業面臨的困難。他表示將會整合好現在的門店並且還會擴張,因爲這是他的使命。

即便如此,唱多海底撈的券商仍然較多,其中方正證券可以說是其忠實的“擁躉”。

1

 方正證券,海底撈的忠實“唱多者”

根據Choice數據統計,海底撈自2018年登陸港股,摘得“火鍋第一股”頭銜以來,衆多券商共計發佈了112份券商研報。

經疏理,2018年、2019年、2020年券商發佈關於海底撈的研報數量分別爲17份、30份和34份。而截至5月28日,2021年剛過半便有31份券商研報出爐。

天風證券光大證券關於海底撈的相關研報發佈最多,爲9篇,2021年以來相關研報也同樣爲3篇。

值得一提的是,海底撈最新發布的研報爲方正證券發佈的《股權獎勵計劃落地,火鍋龍頭髮展可期》,發佈時間爲5月28日。

上述研報提到,2021年餐飲業機遇與挑戰並存,方正證券認爲短期經營數據不改公司中長期優質服務+強供應鏈的核心競爭力,看好火鍋龍頭實現強者恆強,因此維持對海底撈的“推薦”評級。

同時,方正證券預計海底撈2021-2023年營分別爲545.2、755.1、909.1億元,同比增90.5%、38.5%、20.4%;淨利潤分別爲42.3、68.3、82.9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267.5%、61.4%、21.4%。

研報同時指出,受疫情反覆衝擊,2021年企業精細化運營、成本管控能力的重要性凸顯。

事實上,對於海底撈長期發展的肯定,方正證券早在3月4日便發佈《海底撈:短期業績波動不改長期邏輯,後疫情時代餐飲龍頭值得期待》,予以看好,維持“推薦”評級。

方正證券始終認爲海底撈短期業績波動不改長期邏輯,其核心競爭力較強,通過優秀的管理體系+穩定的供應鏈已形成以服務爲標誌的強品牌力。

同時,方正證券認爲海底撈的拓店速度符合預期,能夠支撐其餐飲龍頭地位穩固。

自2018年以來,關於海底撈的相關研報,方正證券共計發佈6份。具體來看,方正證券2018年發佈1份研報,2019年發佈3份研報,2020年沒有發佈相關研報,但2021年以來已經發布3份,這一數據同發佈總量最多的天風證券和光大證券相同。

在海底撈市值泡沫尚在的2月4日,方正證券發佈了《海底撈:中式火鍋龍頭,正處黃金發展期》,首次覆蓋給予“推薦”評級。

2

不再沸騰的海底撈

自2018年9月港股上市後,海底撈頭頂着無數光環,更是創造了餐飲股的市值神話,其股價於當年10月29日創下最低價15.27港元/股後逐漸攀升,至2021年2月16日到達歷史最高股價85.75港元/股,漲幅高達257.58%。

然而,2月16日的股價似曇花一現。自此,海底撈股價呈單邊下行態勢,一去而不復返,至6月23日,跌幅近55%。

被新冠疫情籠罩的2020年,海底撈營收286億元,同比增長7.8%,而巔峯時期的2018年,其營收增速爲59.53%;2020年淨利潤3.09億元,同比下降86.8%,即同比2019年,海底撈少賺了20.38億元。

在淨利大幅下滑之際,海底撈的門店擴張熱情未曾消減。2020年新增門店544家,全球門店網絡增至1298家,平均每天開出1.5家門店,創下公司成立以來開店速度的新高。

不難得出,快速的門店擴張非但沒有爲其帶來顯著效益,反而出現了營收增速暴跌、淨利潤驟減,甚至翻檯率顯著下降等情況。

財報數據顯示,海底撈2020年平均翻檯率爲3.5次/天,2019年爲4.8次/天,2017年與2018年整體翻檯率達到5次/天。據悉,湊湊火鍋已經恢復到了2019年的業績,海底撈的翻檯率仍然只有疫情前的70%左右。

對於海底撈,“成也開店,敗也開店”。新店無疑能夠驅動業績增長,但新開門店需要“爬坡期”。新門店相對老店盈利能力必定是差的,如此一來,快速布店拉低了海底撈的平均盈利能力和單店翻檯率。

對此,海底撈曾將翻檯率納入員工KPI,拼命提高翻檯率後,直接影響了業績和消費者體驗。

財務承壓後,海底撈也曾通過漲價彌補盈利缺口。但漲價的效果並不突出之外,消費者的投訴量還累計攀升。

值得注意的是,新增門店544家,意味着需要544位有經驗的店長。然而,在大規模擴店大需要人才之時,海底撈在人員層面卻出現了嚴重漏洞。

海底撈對外承認自身的管理短板和應對能力不足的缺陷。說到底,快速擴張背後的人員儲備乏力和內部管理不善是其業績下滑的根本原因。

有觀點指出,在疫情期間逆勢擴張更像是海底撈在餐飲市場的一場豪賭。在疫情大面積影響餐飲業情況下,海底撈的規模和股價不可不謂逆勢增長。股價增長的背後自是少不了二級市場對海底撈門店快速擴張的肯定。

海底撈股價如今這般跌幅,是前期漲幅過大、泡沫釋放的陣痛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