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趙漢斌

這種野生菌可以喫嗎?什麼樣的野生菌有毒?食用野生菌如何烹飪更美味?……每年南方雨季時節,安全食用野生菌的問題總會成爲公衆關注的熱點,也是菌物科研人員的服務重點。

“菌窩子App”界面截圖

記者6月24日從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獲悉,一款基於應用市場和微信小程序的“菌窩子App”近日已正式上線運行。廣大消費者只需拍照上傳野生菌的實物圖片,系統可快速提供相似品類的辨識信息,免除公衆因蘑菇種類繁多、名稱記憶難、是否可食用等帶來的困惑。

“目前,絕大多數人都擁有手機,給隨時隨地方便查閱野生菌知識奠定了基礎。與傳統的招貼畫相比,這個系統簡明直觀的‘知菌’‘鑑菌’功能,可讓安全食用野生菌的宣傳實現傳播效果最大化。”昆明食用菌研究所所長孫達鋒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他們與昆明臻海科技公司共同開發的“雲南大型真菌(蘑菇)數字化應用移動服務系統”項目的初衷,主要是爲加大食用菌特別是野生食用菌宣傳科普力度,讓受衆科學識菌、安全食菌,構建食用菌質量安全順向可跟蹤、逆向可溯源、風險可管控的全程追溯體系。通過手機移動端互聯網,以實現“食用菌科普知識”和“食用菌質量安全溯源”等平臺功能,促進雲南省食用菌產業的健康發展。

在這個平臺上,除了拍照識菌,還開設了知識百科、辨識比對、烹飪食譜等互動版塊,配置了資訊信息、安全警示、知識文庫、信息交流等欄目,並預設了市場動態、專家答疑、栽培技術等服務項目。

“菌窩子App”界面截圖

“栽培和野生食用菌相關的食用、營養、保健、藥用等食品知識以及野生毒菌的毒性、中毒症狀、救助、警示等安全常識,是我們科普的重點。”孫達鋒說,通過3D三維模型、圖片和文字描述等,實現實物與展示內容的對比以及品種之間的形態對比等,較爲全面的展示品種特徵,提高辨識能力;此外,App還有意向喜歡食菌而又不熟悉烹飪方法的外省消費者推薦營養食譜,既可輕鬆瞭解各食用菌的營養價值,品嚐到健康的味美佳餚,又能通過食用警示降低誤食野生毒菌的安全風險,達到“讓羣衆科學識菌、安全食菌”的目的,同時也有利於促進食用菌尤其是栽培食用菌的產業發展。

這一系統通過3個多月的內部運行測試,上線運行反響良好,目前已上載了200多種雲南常見菌類。“有後臺專家團隊的支撐,受衆上傳的圖片越多,系統自動鑑別得也會越準確。我相信不久後,我們將幫助廣大用戶鑑別幾千甚至上萬種菌類,成爲大家隨身攜帶的‘食用菌實用手冊’,滿足大衆實時獲取食用菌科普知識的需求。”孫達鋒說,他們還將盡快開展網絡移動端的“食用菌質量安全溯源”系統的研發,力求通過所這一渠道,實現食用菌商品交易、餐廳用菌等渠道的質量溯源。

編輯:張爽

審覈:王小龍

來源:科技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