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納指突破歷史高點,美聯儲或是“披着鷹皮的鴿”

且不提美聯儲可能只是“披着鷹皮的鴿”,即使其立場轉爲偏鷹派,機構也並不認爲這會導致中國加速收緊政策。

美聯儲的鷹派表態上週一度導致美股拋售、短端美債收益率飆升、美元大漲。然而,本週標普500指數再度挑戰歷史新高(4257.16點),以科技股爲主的納斯達克指數週四凌晨已經突破歷史高點,買盤洶湧。冷靜下來的市場突然開始思考——如果美聯儲只是“披着鷹皮的鴿”,那會怎麼樣?

通脹仍難突破5%

6月17日美聯儲的利率聲明是一個關鍵轉折點,美聯儲當時釋放了更爲鷹派的加息信號——點陣圖(dot plot)顯示,2023年年末之前有兩次加息,而上次會議的中位值爲零。

更關鍵的是,6月有多達七名委員認爲,2022年就應該開始加息。雖然七名委員在整個委員會的佔比還未達50%,但去年12月的會議只有一名委員、今年3月有四名認爲2022年應該加息。按照這樣的趨勢,在下半年超過半數委員認爲明年應該加息的可能性正在上升。

這一意外的信號當時直接讓五年期美債收益率大幅飆升11BP(基點),而整個債券收益率曲線開始走平,可見當時市場對短期的緊縮預期非常強烈。

但交易員在一頓恐慌操作後開始慢慢緩過神來——“上週我在組合裏做了一點風控和少量減倉。上週五仔細思考以後,決定等一個週末再說。畢竟週五是所謂的‘四巫日’,市場缺乏一定的理性。不妨等市場冷靜一個週末後再觀察,”資深美股交易員、清溪資本合夥人司徒捷對記者表示,“我們暫且不考慮聯儲的情況,先看看市場流動性的實際情況——美聯儲目前仍在每個月買入1200億美元的資產,歐洲央行的購債量則達到了1000億歐元,且繼續保持負利率。如果美聯儲是鷹,那可能只是一隻‘披着鷹皮的鴿’。”

此外,本週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國會聽證會上也成功安撫了市場。他重申,最近通脹攀升只是源於暫時的因素影響,稱不會因爲通脹擔憂就先發制人地加息,暗示美聯儲在退出QE和加息方面會保持耐心。

鮑威爾面對議員的咄咄緊逼,不能像上週“糊弄”才幾個記者提問那樣“王顧左右而言他”。在聽證會上,議員直接問道——“5%的通脹可以接受麼?”。鮑威爾回答:“當然無法接受”。 這實際上是劃定了通脹觸發美聯儲緊縮的條件。美國5月整體CPI已同比大漲5%,而核心CPI同比增長3.8%,而鮑威爾說的應該是美聯儲最青睞的通脹指標——核心PCE(個人消費支出)。

上月的核心PCE環比上漲0.7%,同比上漲3.1%,後者爲近30年最高。關於本週五的PCE數據,交易者和經濟學家預測環比上漲0.6%,可能將同比推升至3.4%。因此,即使通脹比想象中持續更長時間,但要突破5%仍是很難的。

更關鍵的是,當前美聯儲最在意的就是就業——市場目前過度關注通脹,但其實還有1500萬美國人在領失業金,還有近幹萬個崗位空缺。正如鮑威爾所言——就業復甦的路徑是確定的(崗位都準備好了),只不過時間點很難判斷(什麼時候美國人願意出來幹還不知道)。所以,現在美聯儲一定要壓住通脹預期,等待經濟逐步恢復,而非真的要加速開啓收緊貨幣。

“我們預計美聯儲可能會在今年12月的會議上宣佈明年1月啓動縮表,但加息預計要到2023年二季度,”野村全球宏觀研究主管蘇博文(Robert Subbaraman)在6月24日的野村東方國際第二屆中日資本市場峯會上提及,“早在2014年初美聯儲也說要開始加息,但實際上真正第一次加息是始於2015年12月,因此其中有很長的間隔。”

蘇博文表示,經歷了太長時間的低通脹,美聯儲終於在2020年8月引入了“盯住平均通脹”的新貨幣政策框架,即美聯儲不會在通脹觸及2%的目標後就開始收緊貨幣政策,而是在一段時間容忍更高的通脹,以使得一個商業週期的平均通脹接近2%,以此來創造足夠多的就業。但由於疫情,供給短缺的現象意外導致通脹突然大幅飆升。因此市場擔心的是,如果通脹預期加劇,最終美聯儲必然落後於市場,也可能導致其後續更激進地收緊政策。

“但就目前來看,這種風險仍然可控。我們仍認爲美國通脹是暫時的,美聯儲會很緩慢地推進貨幣政策正常化。歐洲則可能更爲緩慢,QE計劃可能要持續貫穿2022年,我們甚至對於歐元區加息沒有任何預期。”蘇博文稱。

交易員再度開始博弈美聯儲

當美股市場聽到不同於上週的信號後,就繼續跟着音樂起舞,直到音樂停止爲止。

司徒捷對記者表示,交易員經歷了一個心理轉變——“一開始市場擔憂美聯儲會快速緊縮,認爲在接下去兩年會加息四次,所以收益率曲線前端大大偏離了‘點陣圖’,也就是短債收益率比較高;過了一陣子,市場會開始接受美聯儲真的會在低利率水平保持很長時間,於是大家開始買短債、拋長債,收益率曲線或重新走陡。同時,市場開始擔心通脹,資金可能重新大量進入更能對沖通脹的大宗商品、TIPS(通脹掛鉤債券)以及價值股。”

本週市場的表現也的確如此。嘉盛集團全球研究主管韋勒(Matt Weller)對記者稱,“上週標普500指數大驚失色,出現2月以來最嚴重的跌勢。但就在週二動能再度轉向,標普500指數急速反彈1.4%,指數在歷史高位附近盤整了兩個月後,當日形成‘大陽線’,技術面十分強勁,表明全天買盤壓力不容忽視。”由於目前財報季“青黃不接”,加之市場要等待美聯儲給出的進一步信號,因此如今技術面正在指導交易。

“美股牛市持續到今年年底的可能性當然存在。納斯達克100指數和標普500指數都不斷創出新高,創新高是上行趨勢下的一種特徵,而非下行趨勢。目前貨幣環境仍相當寬鬆,全球經濟也處於重啓進程中,積壓的需求仍待釋放,居民儲蓄也處於極高的水平,這有助於美股繼續維持強勢。”韋勒表示。

無獨有偶,高盛近期提及,大量資金仍在準備進入美股。該機構分析稱,家庭部門的需求是一季度股票最大的淨買入來源,總計淨買入1720億美元。高盛目前已將2021年全年家庭部門淨買入總額的預測從3500億美元上調至4000億美元,估計目前家庭部門將44%的資產配置在股票上,略低於2000年“科網泡沫”歷史峯值的46%。此外,任何通脹持續上升的跡象都將有利於股票,而非債券或現金。數據顯示,創紀錄的5.5萬億美元現金正在場邊觀望。

難以影響中國政策

在國內市場,更多的疑問在於——美聯儲的立場變化究竟會如何影響中國政策?

且不提美聯儲可能只是“披着鷹皮的鴿”,即使其立場轉爲偏鷹派,機構也並不認爲這會導致中國加速收緊政策。

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對記者表示,“中國市場利率正常化始於2020年年中,遠遠領先於美聯儲,我們的美國利率團隊只預計10年期美債收益率會小幅上升,在年底前達1.8%(目前接近1.5%),這意味着中美利差在今年下半年仍將維持在一個相當高的水平。”

在中國出口極其強勁的背景下,出於逆週期政策框架的考量,2021年一季度開始中國的信貸增速就已逐步放緩,“因此我們認爲信貸放緩的主要時期可能已經過去。實際上,5月廣義信貸同比增長已下滑至11.2%(2020年底爲13.4%),與名義GDP增長基本一致,實現了穩定宏觀槓桿率的政策目標。”他稱。

各界認爲,中國跟隨着美國進一步大幅收緊政策的可能性不大。邢自強表示,考慮到近期經濟指標放緩,下半年地方政府特別債券發行量可能會提升,年初至今僅用了總額度(3.65萬億元)的26%,2019年-2020年的同期佔比高達65%。

中國5月零售額同比增長12.4%,1-5月不含農戶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15.4%,二者均低於前值且不及預期;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亦回落至8.8%。野村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對記者表示,這些數據表明,隨着發達國家經濟重啓、服務業消費重啓,中國被壓抑的需求可能消退、出口減弱,同時中國房地產相關的緊縮措施和飆升的原材料價格抑制了實際需求。“下半年中國經濟增速可能觸頂回落,因此中國可能會加快政府債券發行,並微調信貸政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