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跨度最大、寬度最寬的曲梁斜拱人行橋——廣州首座珠江兩岸人行橋將於明日(6月25日)舉行建成開通儀式,全球徵名活動也將解開最後懸念,宣佈人行橋正式命名。

據廣州日報記者瞭解,人行橋明日開通後,市民可以登錄“跨珠江人行橋”公衆號進行登橋預約,預約成功後憑預約號登橋。今日記者已經成功預約了6月26日登橋名額。

今日,廣州日報記者率先獨家登橋探營,看到人行橋施工基本完成,橋面上已經鋪種了鮮花,現場還在做燈光最後調試。記者看到,人行橋上處處凸顯服務市民、方便市民的設計方向,橋上有遮陽雨棚、清涼噴霧以及立體綠化來調節微氣溫,就連扶手寬度也可以讓市民舒服地憑欄眺望。

橋上飄花香,明日完美呈現

今日下午,儘管不時下着小雨,但橋上的最後準備工作依然緊張有序地開展。記者看到,人行橋獨特的曲梁斜拱,已經全部粉飾上玉白色,顯得剛勁有力,又簡約現代,無論遠看還是近觀,都非常搶眼。

花城處處花飄香,在人行橋上,同樣看到鮮花朵朵,入口處、橋中央都已經種了紫色和紅色的千日紅,與棕櫚色的地板色調和諧一致。記者看到,來自中鐵廣州工程局的建設工人正進行橋面附屬最後施工和調整,確保橋樑每一個細節的完美呈現。

施工工人看到自己親手建造出來的人行橋,都感慨萬分,在工程完成離別之際,有工人依依不捨。“從去年5月份中標以來,我就一直在橋上工作,居住在橋的旁邊,每天都沒有離開過它。看着珠江上這座最新的藝術品,造型如此優美,地標影響力這麼大,我也很自豪能參與到工程中來。”項目副經理劉麗生感慨地說。

設計遮陽雨棚,噴霧全開好清涼

廣州首座珠江兩岸人行橋不僅“顏值”高,而且設計處處體現以人爲本,廣州日報記者今日看到,橋上設置了遮陽雨棚、清涼噴霧以及立體綠化來調節微氣候。今日記者在橋上時也遇上了小雨,但站在遮陽雨篷裏,不僅能遮風擋雨,還能體驗到雨中賞江景的美妙。

值得一提的是,人行橋設計非常人性化,“橋面採用無障礙坡道,方便人們上落,地面也做了防滑處理,倒圓角防撞設計、休閒坐階等人性化的措施,都可以讓市民舒適在橋上走動。”人行橋項目設計負責人、主創設計師、華南理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副總建築師丘建發說。

除了人性化設計,人行橋上還有高科技運用。據丘建發說,這是廣州首個以智慧橋樑理念設計的人行橋,橋上的視像識別系統,能夠識別橋上的人流量與行爲,在出現擁擠等危險情況時可以及時預警管控。橋上還裝有顯示屏幕,能顯示實時人流、風速和天氣狀況,掃一下橋上的二維碼,還可以提供旅遊信息、智慧導覽以及科普教育等服務。

市民上橋要預約,憑預約碼上橋

據悉,人行橋開通後,市民遊客上橋,可以通過公衆號預約。

具體辦法:

1、登錄“跨珠江人行橋”公衆號,在“遊覽預約”一欄,點擊“個人預約”

2、選擇預約日期和時段,登記姓名和手機號碼,就可以進行預約。

目前可預約的最早日期爲6月26日。市民遊客上橋,也要出示穗康碼綠碼。

溫馨提示:人行橋上嚴禁各種擺賣,嚴禁放飛無人機,市民需要文明遊覽。

200張照片記錄人行橋建設全過程

廣州首座珠江兩岸人行橋在珠江上展露優美的曲線造型,連日來吸引無數市民前來“打卡”,有市民對人行橋更是到了“愛不釋手”的程度,在人行橋建設過程中,每天都會拍照一張,從開建至今,已經精選了200多張照片。

“從打樁開始,不知不覺過去了300多天,看着人行橋一步一步地搭建起來。”在廣州國際媒體港裏的廣州市廣播電視臺工作的鄧美霞直言,她工作的地方就正對着人行橋,“每天上下班的時候經過人行橋,我都會忍不住拿起手機就拍。”她說,“我之所以堅持要拍攝這座就在身邊的人行橋,因爲這是屬於廣州的人行橋,是在我成長的城市的人行橋,這種特別的親切感,讓我更加希望用鏡頭記錄它。”

讓我們一起期待

明天見!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全傑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蘇俊傑、蘇俊傑、蘇韻樺、全傑

視頻/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蘇俊傑、全傑

視頻剪輯/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蘇俊傑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王圓媛

點分享

點收藏

點點贊

來源:廣州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