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臺區世紀金色嘉園小區緊臨南二環,小區西側和南側都有酒店,居民的便民服務圈受到擠壓,無論是老人買菜、孩子上學,都面臨着“一公里”的問題,各種各樣的車成了居民生活的代步工具。晚高峯,下班的年輕人開着汽車回來了,接孩子的家長騎着電動自行車也回來了,買菜的老人開着三四輪電動車同時到了小區門口。這麼多車同時湧進小區,卻又一輛都見不着了。鄰近不少小區的居民都挺好奇,停車難是老舊小區的普遍問題,人家這兒的車“藏”哪兒去了?

各行其道:微循環一目瞭然

世紀金色嘉園小區門口便是南二環開陽橋,想在院門口爲居民們協調停車很難,3棟樓1300多戶居民,家家戶戶都涉及車的問題,無論是機動車還是電動車,都得一股腦地塞進小區裏纔行。

6月21日晚高峯,記者來到了世紀金色嘉園小區探究這裏的停車辦法。一進小區記者便看到,這個小區的樓院挺特殊,面積不大,且是一個單通道的小區。樓院內的長廊裏,剛剛買菜回來的老人們正在閒聊,放學的孩子們圍繞着噴泉景觀嬉戲,“一老一小”絲毫沒有受到晚高峯車輛進出的影響。

原來,小區停車治理並沒有用上什麼“黑科技”手段,只是小區門口幾道簡單的矮柵欄,便搭建出了車輛進出微循環的框架。以機動車爲例,居民開車回來,從左側車道進入小區,前行一段後左轉,前方通往樓院內部的通路便堵死了,機動車和居民休息的小廣場便不再有任何交集,只能從道路盡頭再左轉,進入地上或地下停車場。

一上一下,電動自行車、三四輪電動車各行其道。

再看電動車,無論是電動自行車還是三四輪電動車,進入小區後,則沿着右側道路一路前進,這條路同樣在小廣場前便“斷了頭”,從這裏右轉再分成上下兩條路,電動自行車去往地下停車庫,三四輪電動車進入地上的專用停車棚。這些車如果出小區,爲了避免與來車交叉,便要沿着小廣場繞場一週。在這個並不寬敞的樓院裏,這樣的微循環方式完美解決了人車交叉的難題。

倒退半年:這裏是另一番景象

“空間對我們來說簡直就是奢侈品。”若倒退半年,世紀金色嘉園小區的居民同樣會倒這樣的苦水。和很多老舊小區一樣,這裏也面臨着停車的難題——空間狹小、單通道、小區外停車資源不足,幾項因素疊加,解決的難度無形中翻了幾倍。

很多居民還記得,今年以前,那時候小區裏的三四輪電動車是沒有地方停放的,居民休息的小廣場成了三四輪電動車的天然停車場。屬地右安門街道在治理相關問題前做過統計,最多的時候小廣場上同時擠放着71輛三四輪電動車。

家長不敢讓孩子在這樣的樓院裏玩耍,老人進出要側着身從亂停放的車輛中間擠過去,開車的上班族出門就堵車……算來算去,全程堵車時間有一半竟然在自家的樓院裏。

變化顯著:離不開各方的支持

根據屬地豐臺區右安門街道的調查發現,世紀金色嘉園各類車輛“煮餃子”的難題是從2016年開始顯現的,三四輪電動車激增是其中一個因素。小區物業負責人馮立傑告訴記者,早在2019年,物業便有治理這一問題的決心了,當時也制定了初步的方案,但是業主的意見難統一,物業也沒有執法權,所有的想法都難實現。

2020年,隨着《北京市物業管理條例》的實施,屬地街道、社區開始引導小區籌備業委會,居委會副主任劉寒協助,多位熱心居民、黨員樓門長支持,經過數月的努力,2020年11月21日,世紀金色嘉園小區的業委會組建完成。

“法治精神是我們的核心。”業委會主任張晶說,業委會成立後,在居民齊女士、艾女士的幫助下,過去用於業委會籌備的微信羣也很快轉化成了正式的實名制業主討論羣。在這個微信羣裏,業主們圍繞着《北京市物業管理條例》展開了很熱烈的討論,舉出了小區存在的問題。小區停車問題首當其衝,以超過三分之二的高票成爲了業委會成立後的“一號問題”。

小區業委會和物業積極協商,業委會成員集合全體業主的智慧,根據大家的停車、活動空間等需求提出了具體的方案,這裏面既包括停車方案,也包括人車分離的內部行車微循環方案。結果發現,這些方案與物業在2019年初步設想的方案不謀而合。

停車棚改造完畢後,三四輪電動車的停放井然有序。

小區的機動車不再開進樓院,過去的電動自行車停車棚騰了出來,改造爲三四輪電動車停車棚,並配有專門的充電樁。經過屬地街道相關職能部門的治理,71輛三四輪電動車中,在清理了“殭屍車”、非本樓居民車輛後,還剩下45輛。隨着交管部門對三四輪電動車開展源頭治理,小區的三四輪電動車也沒有再增加的趨勢,停車棚車輛飽和率控制在了90%。

地上的停車棚改造後,經多方協調,小區以前閒置的地下空間也被利用起來,電動自行車的停放轉入了小區地下空間。

長效保持:輿論監督是關鍵

2020年12月15日對於世紀金色嘉園小區來說是個“大日子”。

這一天,按照業主們認可的小區停車管理辦法,街道、物業、業委會各方配合對樓院裏亂停放的三四輪電動車展開了集中整治。那一晚看到治理效果後,居民們發出的歡呼聲大家至今記憶猶新。

集中整治後,雖然偶爾也有亂停的情況,但是現在這樣的事越來越少了,從行車到停車,居民們已經形成了“肌肉記憶”。

張晶說,實名制業主討論羣是一條重要的保障,這個微信羣目前既是大家討論問題的議事廳,也是進行普法的園地。過去亂停車,僅僅靠保安去勸阻,收效甚微,亂停車的人很難意識到自己給別人添了麻煩。現在發現亂停車的情況,業主們養成了“隨手拍”的習慣,照片發在羣裏,會有很多人譴責,這便形成了強有力的輿論監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