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報業辛迪加網站6月23日文章,原題:適應中國是不可避免的 在最近的峯會公報中,北約國家領導人宣稱中國對“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構成了系統性挑戰”。中國駐歐盟使團的回應很明確:“我們不會對誰形成‘系統性挑戰’,但如果誰要對我們進行‘系統性挑戰’,我們不會無動於衷。”

  造成這種情況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爲美國總統拜登基本繼承了其前任特朗普的對華政策:激烈競爭,需要時合作,必要時對抗。因此,正如中國對北約公報的回應所暗示的那樣,它採取了三管齊下的回應:不尋求戰鬥,不害怕戰鬥,必要時戰鬥。

  北約不是拜登推動美國做法的唯一平臺。在最近的七國集團(G7)峯會上,以及在與歐盟領導人的會晤中,拜登還試圖說服美國的盟友形成反對中國(和俄羅斯)的統一戰線。美國參議員桑德斯看到了問題。他最近警告稱,通過將中國塑造成一個生存威脅,美國政界實際上是在爲一場新的冷戰“擂響戰鼓”,而這場新的冷戰不會有贏家。正如他所說,美國圍繞“與中國的零和全球對抗”來組織外交政策“在政治上是危險的,在戰略上是適得其反的”。

  美國對中國的錯誤態度根植於對絕對國家安全概念的持久信念。儘管這可能是美國在二戰後掌控單極世界秩序的幾十年裏的一個合理目標,但在當今的多極體系中,這是不現實的。在當今世界,試圖“遏制和對抗”那些具有不同價值觀或制度的國家,而不是談出一個適應它們的新全球契約,將導致衝突。這無疑阻礙了在氣候變化等共同挑戰上尋求互利經濟合作的能力。

  更深入看,即使在這個“小國家集團”內部,像與中國發生衝突這樣的決定也不一定反映大多數人的意願。正如約瑟夫·斯蒂格利茨所說,今天的美國更像是一個富豪統治的國家而不是代議制民主國家,收入最高的1%的人能夠引導大多數公共政策朝有利於他們的方向發展。這些人將全球兩個最大經濟體推向衝突,整個世界將遭受巨大痛苦,而絕大多數人在這件事上沒有發言權。如果美國及其西方盟友真的相信民主,他們應該會發現這是不可接受的。

原標題:外媒:中國三管齊下回應北約

值班主任:李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