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65年前的一張新民晚報

徹底改變了我的命運,

將我這一生和芭蕾緊緊聯繫在一起。

第二代“瓊花”扮演者薛菁華,此次跟隨中芭《紅色娘子軍》一起來滬。

薛菁華 圖/郭新洋

在前天美琪大戲院舉行的觀衆見面會上,氣質出衆、身姿優雅的薛菁華被衆多特地趕來捧場、排隊簽名合影的舞迷團團圍住。

她用一口老派的上海話同他們聊家常,彷彿幾十年未見的老友,而置身家鄉,那些回憶也被定格,如一張張舊照片般印在腦海中。

一張張劇照是觀衆的回憶

也承載了薛菁華的青春

圖/郭新洋

媽媽帶我報的名

“要不是媽媽在夜報上看到招生的消息,當機立斷就帶了我去報名,我大概就和芭蕾擦肩而過了。畢竟,那時候才11歲的我,夢想是當一名醫生。”

薛菁華《紅色娘子軍》劇照

薛菁華的媽媽讀過大學,熱愛藝術。

1956年7月的一天,她在新民晚報上看到北京舞蹈學校來上海招生,又寫明會特邀蘇聯芭蕾舞專家前來教學,直覺這對於身材頎長的女兒是個不錯的機會,當機立斷就帶她去報了名。

薛菁華在此前的採訪中

提到自己是如何走上芭蕾之路的

圖/我在視頻

當時剛考完試、已被心儀初中錄取的薛菁華,對於芭蕾舞一知半解:“就是在電影《列寧在1918》裏看到過那麼一兩分鐘的片段,記得那是一段《天鵝湖》,我也只曉得芭蕾舞是要把腳尖踮起來跳的舞。”

青年薛菁華

薛菁華至今記憶猶新考試的場面:“招生的臨時考點設在紅旗歌舞團,就在石門一路南京西路的交界口,現在王家沙的隔壁——一棟老舊的洋房裏。來考試的有幾千個孩子吧,最後選了30個,都是上海人,我很幸運,就是其中之一。”

薛菁華考入北京舞蹈學校是千里挑一

圖/我在視頻

直到錄取通知書寄到家裏時,媽媽才驚覺,這是要把女兒送走了,又捨不得了。

“可是捨不得也要捨得,我記得媽媽送我上火車,車廂裏都是跟我一般大的孩子,火車發車聲響起時,一車廂的孩子放聲大哭。隨行的輔導員倒是鎮定,拿出一個大西瓜給我們一人一塊分好,說:‘好了,都別哭了,來喫西瓜吧!’大家就都不哭了。”

薛菁華的舞鞋

那是個“車馬慢”的時代,南京長江大橋都沒造起來,還需要擺渡,開到北京用了足足三天。

南北地域氣候、飲食習慣差異巨大,初到時,小薛菁華也不能適應:“北方很少喫米飯,時常有風沙、氣候乾燥,我很想家,特別難過時就給媽媽寫信。”

無奈,一封信走走停停寄到上海要一個禮拜,等媽媽回信過去,小女孩已經忘了之前那些不適應和難過了。

薛菁華練功照

現在長駐在深圳

學芭蕾的日子,有苦有甜。

“那時候的小孩都單純聽話,總歸老師怎麼說我們怎麼做,但卻似乎怎麼做都是錯。不是肚子沒收緊,就是屁股沒收緊,要麼就是膝蓋沒伸直,總之就是反反覆覆、日以繼夜地練習。”

薛菁華談起學舞練舞的那段日子

薛菁華記得,第一次得以回到上海在舞臺上跳給媽媽看,已經是1965年,她隨團來上海在福州路的市政府大禮堂表演,演的就是《紅色娘子軍》。

薛菁華《紅色娘子軍》劇照

有老舞迷問薛菁華,既然現在也退了,是不是該回上海了?

她有些感傷:“上海是故鄉,當然魂縈夢牽,但爸爸媽媽都走了,家也就散了。”

薛菁華練功照

現在的“瓊花”化身一顆傳播芭蕾的種子,常年擔任教學工作。

受老一輩芭蕾名家舒巧邀請,薛菁華如今在香港舞蹈團幫忙訓練演員,爲工作方便,平時長駐深圳。

薛菁華說——

這輩子我就做了一件事情

跳芭蕾舞,教芭蕾舞

圖/我在視頻

但對於上海,她甚是懷念。

坐在美琪古樸大廳裏,她悠悠起身道:“以前,我家就住泰興路,離美琪大戲院也不遠。這次來上海住在城市酒店,推開窗依然是熟悉的風景,還能看見‘新民晚報’老大樓的金字招牌,真的是緣分。”

薛菁華《紅色娘子軍》劇照

相關鏈接

作爲“紅色靜安·百年經典”主題系列活動重頭戲,中央芭蕾舞團經典保留劇目《紅色娘子軍》將於今晚起至27日在美琪大戲院上演。

《紅色娘子軍》主題展覽也同步在美琪大戲院展出。

新演藝工作室

作者:朱淵

編輯:小開

圖片:郭新洋攝、主辦方提供,部分源自網絡

新民晚報文化部

來源:新民晚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