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略過《早春圖》裏的無限生機,見識過《千里江山圖》中的大美河山,在《張好好詩》中欣賞了女性之美,也在《祭侄文稿》中感受到了至情。由中茶獨家冠名播出的大型書畫文化類慢綜藝《書畫裏的中國》迎來第一季收官之作,今晚21點北京衛視、北京時間同步播出。作爲本季的收官之作,節目最後,九十高齡的書壇泰斗沈鵬先生作爲北京衛視《書畫裏的中國》節目總顧問,親筆題字“書畫裏的中國”的視頻詳細披露,讓更多朋友一睹書法大師揮毫潑墨的風采。

最後一期節目中,萬壽寺“茶畫會”主人王剛邀請來自己的好友、和珅的“老上級的爸爸”——“雍正”扮演者陳建斌,和自己再品書畫裏的茶道。李傑(姝姝)、徐怡恆(嬅嬅)和北京大學建築與景觀設計學院副教授、北京大學美學與美育研究中心研究員李溪,中國美術學院現代書法研究中心研究員許力,還有知名評論人石述思,欣賞北宋作品中的茶道文化。

從《思詠帖》到《精茶帖》

茶學家蔡襄的詠茶之道

飲茶作爲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古代歷來深受文化學者喜愛,茶文化興於唐朝盛於宋朝。在宋代,飲茶之風興於全國,上至達官貴人,下至市井百姓,都把飲茶當成生活的一部分,由此也有了關於龍鳳團茶“前丁後蔡”的說法。作爲宋代有名的茶學家,蔡襄留下了很多關於茶文化的作品,如《茶錄》、《思詠帖》和《精茶帖》等。在北京衛視《書畫裏的中國》第四期節目中,王剛和閻維文就品賞了蔡襄《思詠帖》中提到的茶文化,本期節目中,王剛繼續攜陳建斌,再品蔡襄寫給好友李公瑾的《精茶帖》。

在《精茶帖》中,蔡襄提到“精茶數片”作爲送給好友的禮物,一般人會認爲僅數片是否過於寒磣。節目中王剛也解讀到,北宋時期隨着製茶工藝的精煉,對茶葉的講究也越來越多,精茶數片在當時已經是非常貴重的禮物了。那麼這件墨寶與《思詠帖》有何不同?鎖定今晚21:00點北京衛視《書畫裏的中國》揭曉答案。

陳建斌賞《清明上河圖》趣解“天之美祿”

書法泰斗沈鵬題字“書畫裏的中國”

說起雍正,很多人腦海中都會想起陳建斌的模樣,作爲普洱最忠實的愛好者,雍正將普洱列入了貢茶的名單。因此在第一季的收官之作中,雍正的扮演者陳建斌就來到節目中,邊品嚐中茶普洱,邊欣賞北宋時期的茶文化。在《清明上河圖》中描繪了北宋時期的繁華景象,自然少不了茶館的畫面。但在尋找茶館之時,最先吸引到衆人眼球的,竟是“天之美祿”,陳建斌還趣味調侃是宋朝的抹茶冰淇淋,而實際上這是北宋時期的酒館。至於當時的茶館則被稱爲“腳館”,用以讓過往的行人歇腳喝茶。如果說《清明上河圖》是描繪了宋朝市井平民的茶文化,那宋徽宗的《文會圖》則是貴族文人的茶道聚會,在這幅畫中還有哪些不爲人知的茶文化細節?此外,談到詩歌時,我們知道詩聖杜甫、詩仙李白,那茶聖是誰?茶仙又是誰呢?在最後一期北京衛視《書畫裏的中國》中,王剛將一一爲我們揭曉答案。

往期節目片尾時,各位書法名家會爲當期節目主題題字。在第一季的收官之作中,作爲北京衛視《書畫裏的中國》節目總顧問,書法泰斗沈鵬老先生題字“書畫裏的中國”的視頻也在節目中與觀衆見面,九十歲高齡的沈老先生下筆有神,有力地傳達出節目的文化底蘊。沈老墨寶堪稱《書畫裏的中國》全季點睛之筆,在過往十週七十天裏陪伴所有觀衆徜徉於書畫之海,探尋古今傳奇。此外,書畫界諸多名家的參與,讓節目更添質感。胡抗美、劉洪彪、陳振濂等書法名家的加盟,是對節目形式的高度認可,甚至有些書法名家因行程等原因無法參與,也以自己的形式對節目表示支持。不知不覺十期節目迎來最後一期,所有參與節目的主創人員和專家學者也對節目表示高度讚美。

萬壽寺“茶畫會”主人王剛坦言,以通俗易懂又有趣的形式,把中華文化的瑰寶展現給觀衆尤其青少年是每個電視工作者的責任。在回想這十期的內容,最讓王剛感動的是,觀衆跟他說自己是帶着孩子看的節目。參加過北京衛視《書畫裏的中國》節目錄制的文化學者們,也認爲節目用羣衆喜聞樂見的形式解讀藝術作品,拉近了觀衆與名作之間的距離。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蒙曼更是直言“《書畫裏的中國》以書畫爲線索,用書畫勾勒中國歷史,講述中國故事,不僅可以講出中國人獨特的審美情趣,更可以構架出中國人傳承至今的民族精神”。今晚21:00鎖定北京衛視《書畫裏的中國》第一季收官之作,更加深入地瞭解北宋興盛的茶道文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