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職場打工人來說,每天最開心的時刻莫過於乾飯了。飯點一到,美滋滋的打開外賣,配着下飯綜藝,還有什麼比這更愜意呢?

開心乾飯之餘,你有沒有想過,你的外賣爲什麼會出餐這麼快?

料理包火爆背後:爲外賣行業提速、降成本

買菜、洗菜、切菜、炒菜,傳統的做飯流程,少則需要幾十分鐘,多則兩三個小時。對於在快節奏中工作和生活的年輕人來說,點外賣更省時省力。

美團的《2020外賣行業報告》指出,中國的外賣市場已經超過了6500億。

對於外賣商家來說,外賣的一大痛點是要求快。新聞中常見的外賣小哥與餐廳衝突、外賣小哥與用戶衝突、以及被系統困住的外賣快遞員等,背後大多數是“速度”惹的禍。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料理包橫空出世,成了餐飲界最受歡迎的祕密武器。

料理包爲速度而生,因爲幾乎所有的成品料理包利用水煮、炒鍋、微波爐等方式都可以做到快速出餐,商家僅需要準備熱米飯或者麪條等主食即可。原來10分鐘才能做出一份飯,現在兩三分鐘就能搞定。

除了出餐快,料理包還極大降低了餐飲外賣商家的原材料和人工成本。在工廠規模化生產的便利下,料理包的價格可以做到最低。某料理包生產廠家提供的產品批發價目表顯示,大部分料理包的單價都在10元甚至5元以下。比如,200g每袋的咖喱雞丁、宮保雞丁出廠價分別爲3.9元和4.5元。終端餐飲商家經過加工出餐,零售價能達20元到30元每份。照此計算,食材成本佔比大都在30%以內。

網友直呼:料理包鏈接發我!

料理包進擊餐飲市場:行業做大,喫的卻更差

2020年年底,西貝開了“沒有廚師,沒有廚房”的功夫菜餐廳,餐廳內覆蓋的八大菜系竟全是半成品直接加熱上桌。

品牌餐飲尚且如此“糊弄”,市場上五花八門的料理包還可以放心食用嗎?

央視《快線12》節目曾揭露安徽合肥一家外賣速食包的生產情況:“這排骨都快放一年了,圖便宜,一下買了十來噸”“冷庫就是零下七八度,行不行就這樣了,夏天進來都出汗”……工作人員一邊說着,一邊把掉到地上的原材料又重新丟進了池子裏。

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生產出來的料理包,主要供應外賣生意,銷量很大。

“外賣裏大概有70%的餐品,比如常見的三杯雞、香菇滑雞、滷肉飯等,都是用料理包做出來的。”一家料理包工廠職工表示。

據某餐飲店老闆說,他們是加盟店,料理包是由總部統一配送。他說,外賣生意很不錯,每週都跟供應商拿貨,然後儲存在冰櫃裏,保證都是最新鮮的貨。然而,這些“新鮮”的貨,也都是去年年底生產的。

對此有網友表示:外賣行業越做越大,我們喫得越來越差。

“家庭料理包”全面開花,足不出戶喫盡全國美食?

近年來,料理包除了進入餐飲商家,也逐漸進入家庭。

2020年10月份,自熱食品品牌“自嗨鍋”宣佈完成逾5000萬美元C輪融資,估值5億美元。五個月前,他們剛剛完成B輪融資,而A輪融資也剛剛過去一年的時間。資本之所以押注自嗨鍋,看重的是其在大衆用戶間的走紅和出貨能力。

在2020年春節之後,由於疫情的影響,海底撈、小南國、西貝、盒馬等也紛紛在電商零售平臺上銷售料理包。小南國在其旗艦店裏推出了陽春麪、獅子頭、糖醋小排等產品。據報道,這些產品與2019年同期相比,整體銷售額增長了100倍以上,不少產品一上線就秒空。

打開橙色軟件,各種家庭適用的料理包應有盡有,銷量都在千件以上。

從奶香濃郁的內蒙古羊蠍子鍋,到鮮辣過癮的公安牛肉鍋;從麻辣火爆的自貢鮮鍋兔,到清甜可口的椰子雞火鍋,應有盡有。

看到這些宣傳圖,網友們紛紛表示抵不住誘惑。

“新工藝+品牌”加持,速度和品質或可兼顧

一般來說,正規料理包工廠在生產流程管控、食安風險控制都有嚴格的控制,餐飲品牌高度定製和監管的料理包,與普通餐飲店的料理包有着明顯的差別。

在技術的加持下,一些料理包確實可以在不依賴防腐劑的常溫條件下保存12個月。據浪潮工作室報道,這種看着沒有安全保障的塑料袋學名叫“殺菌軟袋”或“蒸煮袋”,它的多層薄膜結構被多種實驗證明,能夠安全有效的保留食物的外觀和口感。

除了包裝獨特,料理包的殺菌方式也非常嚴格。

除了常規的加熱殺菌之外,微波殺菌、超聲波殺菌、紫外線殺菌、輻照殺菌以及超高壓殺菌等都被應用到了料理包的製作上。跟常規的加熱殺菌相比,其他的殺菌方式,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還可以儘可能地保留食物的口感和營養。

一些大型餐飲品牌如今還自建中央廚房生產料理包,不少中央廚房已經可以完成半成品和成品的加工配送,成品配送到門店,門店加熱後出餐。在全國性的連鎖餐飲料理包品牌中,60%-70%擁有自建的中央廚房。

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食品安全博士鍾凱曾撰文稱,餐飲的中央廚房模式有着集約化生產和監管的優勢,只要是規範製作,速食包(料理包)的食品安全風險遠小於門店現場製作菜品的風險。

據《新食材》的報道,有食藥監局人士表示,監管部門對企業的中央廚房式的料理包工廠也是持支持態度,因爲集中生產更便於日常管理。

(大衆網·海報新聞 編輯劉明明 實習編輯 趙雅文 綜合自中新經緯、人民網、新週刊等)

來源:大衆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