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讯 (记者 郭剑烽)为庆祝建党百年,统筹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传承,着力展示革命文物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教育效果, 今天上午,“上海少年村旧址”修缮保护工程竣工验收仪式在上海少年村旧址所在驻地部队举行。

图说:少年村旧址 宝山区人民政府供图(下同)

宝山作为上海的北大门,开辟了“百年开埠、百年工业、百年市政、百年军事、百年教育”的伟大基业,承载着上海近代发展的缩影,拥有深厚的红色文化根基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百年来风云际会,一代代共产党人在宝山这块热土上留下了顽强抗争、奋勇拼搏的身影。今年,宝山区立足地方历史和区域特色,对本区的红色资源进行系统性梳理,通过“百个红色文化符号评选”,记录下党和人民在宝山地区的革命历程和感人事迹,“上海少年村旧址”便名列其中。

上海少年村,1946年由赵朴初等人创办,是一座曾经被誉为培养国家建设和革命接班人的人才摇篮。2002年被宝山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宝山区文物保护单位。上海少年村旧址内鹤庐、八角亭这2栋始建于1921年的历史建筑历经风雨侵蚀,年久失修,其原貌及结构安全性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

图说:少年村现在景象

按照国家《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的意见》要求,宝山区人民政府出资300余万元,对其实施修缮保护。此次修缮保护遵循“修旧如故”原则,尽可能恢复其历史原貌。根据专家论证评审意见,在对整体结构进行加固的同时,参照历史照片和同时代建筑,将外墙恢复为水刷石外墙,恢复了“鹤庐”东侧二层后期封闭的外廊,复原了原外廊建筑的基本风貌;对底层水磨石嵌花地坪进行修复,使正中的双龙戏珠图清晰可见;同时对木门窗、室内墙面、照明、电气等设备设施、楼梯木踏步面、小青瓦屋面等进行了修缮。整个修缮工作严格遵守真实性、完整性、可逆性、可识别性和最小干预原则,对文物整体做到了最大程度的保护。

图说:竣工验收仪式现场

上海少年村旧址修缮工程竣工验收后,将在不有损文物本体的前提下,军地双方结合新时代新要求,积极探索管理和运用革命文物的新模式,让革命文物在创新传承中活起来,使之成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将围绕党史学习教育,以宝山红色文化符号为主线,着力打造一批红色教育阵地,推介一批红色研学线路,切实用好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相关链接:上海少年村旧址简介

上海少年村旧址建于1946年,前身系上海净业孤儿教养院,是上海佛教团体净业教养院和惠生慈善社联合创办的一所收容教育孤儿、家境贫困儿童和流浪儿童的慈善机构。主要负责人有赵朴初、许啸天、段力佩、周文耕等,一些进步青年和共产党员担负起教育、抚养的责任,并以教师的合法身份从事革命活动,传播真理。宋庆龄和她领导的中国福利基金会曾给予大量援助,当时有房屋25间,田地80亩,池塘1亩。1951年由中国人民救济总会上海分会接管,后并入上海儿童福利院。该村于1954年停办,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94969部队驻地。

现少年村尚存鹤庐、放生池八角亭2栋建于1921年的历史建筑。鹤庐原为上海惠生慈善舍的养老院,两层砖混结构建筑,斜坡式屋顶,二楼走廊中央突出一平台,整体呈正方形结构,边长19.14米。正门上挂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科嘉定进士秦曾潞题字的“鹤庐”楷书匾额,匾额右侧题字“筮六贤甥雅鉴”字样。八角亭位于放生池上,两层砖混结构,攒尖顶,亭内中立一八角柱,由柱帽伸出的八条横梁用以承重,外墙八面都开有万字长窗。

2002年11月12日公布为“宝山区文物保护单位”,并于2002年、2018年分别实施修缮保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