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不僅是偉人的詩情畫意,也體現了關注民生、造福流域人民的情懷。

萬里長江第一壩——葛洲壩水利樞紐,位於湖北省宜昌市境內的長江三峽末端河段上,是長江干流上第一座大型水電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低水頭大流量、徑流式水電站。

長江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萬里長江奔流不息,不僅給我們以舟楫灌溉之利,也是一座巨大的綠色能源寶庫。“萬里長江日夜流,流的都是煤和油”,長江人誓言要切斷“巫山雲雨”,在長江干流上建設大型水利樞紐。

葛洲壩工程的研究始於上世紀50年代後期。1970年12月中旬,周恩來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討論了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的有關問題。隨後,毛澤東作出批示贊成興建此壩。12月30日,8萬軍民舉行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開工大典,中華民族朝着“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的宏偉藍圖邁出了第一步。

在當時的形勢下,葛洲壩工程建設採取的是邊勘測、邊設計、邊施工的方式。由於種種原因,1972年底,決定工程停工。在葛洲壩工程修改設計工作基本完成後,1974年底,主體工程重新開工。1988年底,全部工程建設完工。它成爲20世紀我國自主設計、施工和運行管理的最大水利樞紐工程。

長江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1981年1月3日開始大江龍口截流(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是我國水電建設史上的里程碑。它主要由攔河壩、發電站、船閘、泄水閘組成,大壩最大壩高47米,水庫庫容約15.8億立方米,電站總裝機容量271.5萬千瓦。

40年來,葛洲壩水利樞紐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

1998年,長江遭遇百年不遇特大洪水,葛洲壩水利樞紐採取超常規手段,削減洪峯流量達2000立方米/秒,爲保障長江大堤的安全、爲保護數千萬荊楚兒女的生命財產安全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黨的十八大以來,它又配合三峽工程以及長江上游的多個水利工程,確保了長江中下游的安瀾。

在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過程中,它一直默默地奉獻,所發電量相當於節約標煤1.784億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878億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1740萬噸,爲生態長江美麗中國建設發揮了十分重要作用。不僅造福湖北人民,而且通過特高壓輸送到長三角、珠三角,爲我國成爲“世界工廠”奉獻力量。

工程淹沒了三峽地區的多個險灘,改善了川江航運條件,成爲長江航運的重要樞紐,葛洲壩船閘通過量現在每年超過1億噸,夜以繼日地運輸着西南地出口的外貿物資、工業製成品以及長三角的高新技術產品,爲促進長江經濟帶構建“雙循環”新格局、黃金水道形成作出了重要貢獻。

新中國成立以來,伴隨着重大工程的重大戰略機遇,葛洲壩水電站、隔河巖水電站、三峽大壩,一大批以水電爲代表的重大工程項目,尤其是世界知名水利樞紐源源不斷地彙集宜昌,形成特色水電產業,對宜昌高質量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稿源:荊楚網

作者:彭智敏(湖北省社會科學院長江所 研究員)【糾錯】編輯:廖逢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