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又現上千萬元假保單!以假亂真究竟是誰惹的禍?

來源:保險文化

一款產品半年曝出兩起千萬假保單事件

6月中旬,某壽險周口中心支公司曝出上千萬假保單事件。起因是周口市沈丘縣東胡莊村多名村民稱其購買的某壽險“儲蓄型保單”無法“兌現”,疑似假保單。

據瞭解,僅東胡莊村的“投保”金額就高達千萬元。

早在今年年初,該壽險公司就曾在河北邯鄲邱縣被曝出高達6250萬元假保單,而且案發的產品與東胡莊村假保單是同一款產品。此外,在河北唐山古冶區、遷安市也被發現有該壽險公司的假保單。

案發產品停售後仍在售賣

據悉,案發產品是一種“儲蓄型保單”,在當地已開展十多年,含人身意外傷亡保障,還有分紅,存取方便,利息爲定期一年年息3.5% ,定期兩年4.0%,定期三年4.5%。利息比銀行存款高,吸引了許多村民購買該款產品。

而事實上,備受村民喜愛的這款產品是一款團險產品,名爲“團體年金保險(分紅型)B款”,首次開辦日期爲2008年11月1日。2011年7月,該壽險總公司曾下發文件嚴禁個人銷售該產品,只能銷售單位對單位、公對公轉賬業務的團體年金保險業務。

而多地的代辦員稱,自己自2011年起就開始推廣該款保險產品,並沒有聽說停售之事。比如,河北邱縣支公司多名投保人是在2011年以後開始購買該款產品,本金和利息都能照常兌付,直到2020年12月,投保人發現產品到期後無法正常支取,向人保壽險的客服查詢保單號和身份證後發現,保單並不存在,其持有的個人保險憑證及公章均爲僞造。

違規操作“團險個做”

據《財新網》報道,河北邱縣支公司的假保單案牽扯到的違規銷售方式,就是監管層一直嚴禁的“團險個做”。

所謂團險個做,指的是保險公司將個人客戶集中起來組成虛擬的團體險客戶,其目的是上衝保費規模,並且很多時候會與銀行聯手組成銀保渠道,即保險公司出產品、銀行出客戶。

這是監管部門一直嚴查的違規操作,隨着近年來監管部門不斷規範銀保業務,目前市場上已鮮有“團險個做”,但前些年的歷史遺留問題也在陸續爆發。

業內人士稱,無論是“團險個做”,還是“個險團做”,都會嚴重侵犯被保險人的個人權益,也侵犯了保險公司的權益,被保險人面臨着出險後不能及時得到理賠,保險金被惡意截留的風險,保險公司面臨着償付能力受損的風險。

假保單事件在業內時有發生

此次爆出的假保單是“團險個做”的極端事件。但事實上,假保單事件在保險行業時有發生,多家頭部大公司都曾被曝假保單案。

業內人士稱,頻頻爆出假保單事件,折射出保險公司合規管理不到位,導致內部違規操作得以鑽漏洞。對此,保險公司在強化合規管理的同時,還要做好基層從業人員的培訓與合規教育,強化全員合規意識。

對於體量巨大的大型保險公司來說,內控合規涉及到數量龐大的營銷團隊及相關制度、政策方案,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而目前來看,保險行業的技術化水平與銀行業相比還比較弱,可採用技防加人防的方式加快科技化水平。比如,保單識別技術在結構化輸出保單內容的同時,還可以藉助第三方接口進行保單真假的鑑別,在大大提高保單內容錄入的同時,也使得保險行業內控水平進一步提升。

而對於消費者來說,投保後務必要通過保險公司官網渠道或者客服進行查詢確認,避免拿到假保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