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女排精神,凭实力称雄。女排精神,不仅仅是一种精神,更多的是持之以恒的动力与不怕艰难的毅力。女排精神是永不过时的话题,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甚至是在学业中,我们都应该一如既往地学习这种品格,坚持这种精神。

有这样一位愿意迎难而上的英雄,她用自己的坚持证明了她无畏她就可以--梁艳。

排球的出现是梁艳坚持的动力。热爱让她开始,责任让她坚持。14岁的她,因为对排球的热爱选择了这段旅程。身高占据显著优势的她在排球之旅中熠熠生辉。

她的努力没有白费。一年的时间进入市级甚至省级排球队,四年的时间进入国家队。这是怎样的一种实力与天赋。如果说这完全是老天的恩赐,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在队内,她没有把这简短的四年时间当做一种骄傲的底气,而是继续虚心地向前辈学习,甚至她都不是那么自信--曾经向教练提出自己的愿望:建议教练找别人替代自己。

身高占优势的她臂长的优势却没有那么明显。在一次比赛中,她希望教练可以找别人来代替她。幸好"慧眼识珠"的教练并没有满足她的愿望。只留下了一句话:她可以不在这个位置,唯一的条件就是找到比她更合适的人选。也正是因为教练的选择给了她坚定的决心。

自此,她可以信心满满地上场。一百分的干劲与八十分的自信也成为了她轻装上阵的底气。有她参加的第一场比赛就成功拿下了世界杯冠军。这不仅是她的第一个奖项,也是女排冠军之路的开端。

这个冠军称号,一拿就拿了整整五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梁艳也也开创女排史上"五连冠"的先河。

对她来说,排球不止是一项体育活动,更多的是精神的源泉,自我的归宿。她从排球中,学会了大无畏,学会了乐观豁达,学会了迎难而上,学会了自信勇敢等等。"五连冠"也并没有成为她骄傲的资本,相反,她反而谦逊地说道:"恰逢其时,她赶上了最好的时候"。

但是"五连冠"要付出的努力也只有梁艳知道,高强度的练习让她的身体也大不如从前,她选择了退役。

退役并没有阻断她前进的步伐,她"不走寻常路"--选择了继续入学苦读。

考取中国人民大学,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正是她在排球中习得的品质--坚持勤奋,让她成功进入这个众人梦寐以求的大学。因为热衷所以选择。选择新闻专业曾有一段时间处于不适应之中,但是她没有放弃。不服输,不放弃是她学有所成的奠基石。这段大学之旅,她不仅获得了学业,也收获了爱情。

很多人好奇:这么成功的人会找一个什么样的人作为伴侣与其共度余生。那当然,优秀的人所遇到的都是优秀之人。"凡夫俗子"也会"知难而退",但对于梁艳来说,志同道合是最重要的。所以他选择一位同专业同学校的人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大学结束后她在热爱的领域从事了满意的工作--编辑。"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是一年如三百六十五天,还是三百六十五天如一天"。或许她不想每天按部就班地做着同样的事情。她的人生之路并不止步于此。

完成了排球事业,完成了学术事业,她又勇往直前--经商。这是多么需要魄力的一件事。有多少创业失败的前例,但是她无畏,她坚定,她开始。

仅凭几年的时间,她从"打工人"纵身一跃成为老板。开办体育公司的她对买卖有着与生俱来的敏感度,对体育也是情有独钟--体育界和商业界她所从事的事业都与体育有着情丝万缕的联系。慢慢地,她的公司越来越大,国内国外都有她的身影。曾有一段时间,在一天内,国内国外来回跑。她也意识到事业和工作不能兼顾--公司的收益并没有让她迷失自我,她总是能在合适的时间做出适合的决定。

看着白发日益增加,皮肤日益松弛的母亲,她也逐渐淡出了自己的事业,继而选择回归家庭。

她曾说,她想多花一点时间陪一陪自己的家人。不管是女儿还是母亲,都是她的骄傲。

"你生来应为高山,而非草莽"。这是对梁艳最好的描述。从体育到学术到商业,从"五连冠"到"新闻天才"到"商业奇才",这是怎样的一种跨越,这是怎样的一种阅历,这又是怎样的一种成功。

愿我们生来自由,生来无畏。愿敢于拼搏下的我们有着梁艳这样的魄力与勇气。愿巅峰相见!

谢谢观赏,关注我,了解更多精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