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應運而生,應時而長——中國保險業從0起步,總資產已超23萬億

每經記者 塗穎浩    每經編輯 廖丹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的征程上,我們必須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科技自立自強,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堅持依法治國,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強盛、中國美麗。

在新發展格局下,中國保險業大有可爲,未來的發展前景更加光明。

應運而生,應時而長。中國的保險業已實現保費收入4.5萬億元、總資產超23萬億元,躋身全球第二大保險市場,成績斐然。當前,隨着中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民衆的保障意識不斷提升,保障需求日益多元,爲保險業帶來新的發展契機。

起步:保險事業波折中前行

1949年9月,中央召開第一次全國保險工作會議,批准成立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同年10月20日,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成立,這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家國有保險公司,標誌着中國的保險事業就此起步。

在1949年到1978年近30年曆程中,保險業走過了幾番波折歷程。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1979年11月,全國保險工作會議召開,中斷了20年的國內保險業務正式宣告恢復,中國保險業迎來了嶄新的發展時期。

在恢復發展階段,保險市場從中國人民保險獨家經營,擴展到平安保險、太平洋保險獲批組建。1992年上海成爲對外開放保險業務的首個試點城市,美國友邦保險公司作爲第一家外資保險公司在上海設立分公司,此後試點城市逐步擴大至廣州、深圳等。

199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頒佈,由此,我國保險業進入規範發展階段。1996年,《保險代理人暫行規定》《保險管理暫行規定(試行)》等一系列保險業法律法規相繼出臺,保險法制建設逐步健全。1998年,原保監會成立,肩負起對中國保險業的監管職責。

數據顯示,1994~2000年,保險業保費收入從376億元增至1598億元,年化增速約27.3%,保險公司達到33家。

發展:改革開放後小步快跑

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世貿組織,2004年底保險業結束加入世貿組織的過渡期,率先在金融領域實現全面對外開放。保險業也成爲了我國金融體系中開放時間最早、程度最高的行業。

隨着保險業對外開放進程加快,市場主體日益豐富。

截至2010年,保險公司總數達到142家。經過了重組改制,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中國人保、中國太平等發展成熟的保險業巨頭們開始陸續亮相資本市場。

在這一階段,保險業獲得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2006年國務院發佈《關於保險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即“國十條”,交強險、健康險等政策紅利極大促進行業發展,保險業2001~2010年保費收入從0.2萬億元大幅提高至1.45萬億元,保持了年化約24%的高速增長。

2011年,加息週期疊加銀保新規,保險業陷入瓶頸期,保費收入首次出現負增長,監管層定調“整頓、鬆綁、改革”。2012年保險資金運用市場化改革,批准下發保險資管牌照,大幅拓寬投資工具,提高險企權益投資上限。2013年人身險費率改革,廢除2.5%預定利率上限,產品吸引力上升。

多重鬆綁之下,保險業2011~2016年保費收入從1.43萬億元突破3萬億元,維持16%年化增速。

2017年以來,“保險姓保”,強監管、補短板、治亂象、防風險成爲監管導向。2018年,銀保監會成立,將銀監會和保監會職責整合。這一階段,保險行業從規模導向轉變爲風險導向,2017~2020年保費增速整體放緩。

現在:快速成長爲保險大國

2014年國務院發佈《關於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即“新國十條”,對巨災保險、農業保險、商業養老、健康保險、責任保險等各領域改革進行部署,標誌着我國以“頂層設計”形式明確保險業在社會經濟中的地位,明確中國保險業要努力由保險大國向保險強國轉變。

數據顯示,中國保險業的保費收入和資產規模分別從1980年的4.6億元和14.52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4.53萬億元和23.3萬億元,年均增長速度分別高達25.84%和27.35%,這一速度無疑令人咋舌。中國保險深度(保費/GDP)從1994年0.77%提升至2020年4.45%,保險密度(人均保費)從31.55元提高至2019年3051元。

1979年恢復之初僅1家市場主體,到2020年底,我國保險機構數量達到了235家。截至2020年末,境外保險機構在華共設立了66家外資保險機構、117家代表處和17家保險專業中介機構,外資保險公司總資產1.71萬億元。保險市場規模在全球已躋身第二位,世界500強中有7家中國內地的保險公司。

在產品端,保險產品日益豐富,保障屬性大幅提高,原保費收入佔規模保費比例從2016年64%提高至2020年80%。在投資端,當前保險公司已經成爲資本市場重要的機構投資者,是繼公募基金之後的第二大機構投資者。

展望:新時代下迎接新機遇

保險是經濟助推器、資金融通器、社會穩定器。在堅持保險本源的過程中,保險業作爲國家經濟發展“壓艙石”的作用不言而喻。支持實體經濟、協助政府構築民生保障網、完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建立巨災保險制度、創新支農惠農方式、支持“一帶一路”建設等方面,保險業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展望保險行業未來發展,隨着中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民衆的保障意識不斷提升,保障需求日益多元,爲保險業帶來新的發展契機。同時,人口結構變化、金融科技方興未艾,對外開放競爭壓力,中國保險業機遇與挑戰並存。

當前,以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爲代表的保險科技已經深刻地改變了保險行業的形態,也成爲驅動保險行業發展的新動力。在業內人士看來,保險業數字化轉型已步入深水區,唯有進一步加深保險科技的應用,才能在創新中穩健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原中國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曾表示,“十四五”期間,保險業要堅持市場開放和數字化轉型這兩種新動能。數字技術拉動經濟轉型發展方式的轉變巨大,藉助數字技術,將持續推動保險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我國正在處於新的發展格局的構建當中,保險業要充分把握堅守服務實體經濟本分,積極助力國內大循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