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瞭望》調查:警惕病險水庫成汛期“定時炸彈”

存量大、除險加固資金全面到位難、中小水庫管護機制不健全等問題,讓不少病險水庫仍帶病運行

◆ 

部分水庫病患治理不夠徹底,日常維修養護跟不上,安全鑑定沒有實現常態化

◆ 

有的山塘建設年代久遠,沒有專門負責的管理單位和機構,只能靠村裏自行組織人員進行監管

隨着我國南方地區進入主汛期,防汛救災壓力增大。水庫是防洪的重要屏障,我國現有9.8萬多座水庫,一些已接近或達到設計使用年限,部分水庫陸續進入病險行列。

近年來,我國對近7.2萬座病險水庫進行了除險加固。記者在雲南、貴州、江西、浙江、湖北、湖南、陝西等地調研瞭解到,通過除險加固,不少水庫比原來新建時壩面更寬更牢靠,措施更強,有效降低了安全隱患。

但是,由於存量大、信息化建設滯後、除險加固資金全面到位難、中小水庫管護機制不健全等問題,仍有病險水庫帶病運行,安全度汛存在風險。

多地水利行業受訪人士建議,可從資金來源多元化、安全鑑定常態化、管護模式專業化、防汛建設信息化、水庫產權清晰化等六個方面着力,儘快補強水庫防汛保安薄弱環節。

小型水庫存隱患

我國有4700多座大中型水庫、9.4萬多座小型水庫。現有病險水庫多爲小型水庫,除險加固任務艱鉅。水利部門介紹,目前,尚有3.1萬多座水庫沒有在規定期限開展安全鑑定;部分水庫受超標準洪水、強烈地震等自然災害影響,不同程度損毀;受財力所限,已開展的部分水庫除險加固標準較低;部分水庫管護力量薄弱,日常維修養護不到位,積病成險。

記者調研發現,一些病險水庫存在這些新老隱患:

一是小型水庫信息化建設滯後,自動測報存在短板。部分小型水庫管理信息化系統設施較爲老舊,甚至有的水庫用於監測水位的探頭已經失靈。

江西的水庫數量位居全國第二。江西省水利廳建管處副處長陶理志介紹,一些地理位置偏遠的小型水庫信息化程度不高,水雨情監測系統尚未完全覆蓋,有的還靠肉眼觀察獲得數據。

記者在鄂西北一座總庫容爲1068萬立方米的調蓄水庫看到,這座以灌溉爲主、兼具防洪等綜合功能的中型水庫,只有一個水雨情監測點位和攝像頭,一旦出了故障,就將給水庫管理和安全度汛等埋下隱患。

二是地方資金落實有困難,影響除險加固進度。例如,陝西的水庫大多建於上世紀50年代初至70年代末。近年來,陝西對700餘座病險水庫實施除險加固,但因資金配套不到位,部分水庫病患治理不夠徹底,日常維修養護跟不上,仍有600多座水庫未做安全鑑定。

“除險加固項目地方資金落實有困難,前期費用嚴重不足。”陝西省水利部門受訪負責人說,水利部對規劃內的138座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實行定額補助,其餘75座由地方自籌。但由於縣級財政沒有專項列支工程前期費用,部分水庫無法開展前期工作,錯失了列入國家補助項目計劃的機會。

西南部分地區的水庫爲小庫高壩,項目資金難以滿足除險加固需求。同時,一些地方病險水庫的除險加固建設標準不高,容易埋下隱患,增加後續除險加固成本。

三是小型水庫、山塘管護力量薄弱。以江西爲例,部分小型水庫位於大山深處,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有的水庫的壩頂公路和進庫的公路未能完全硬化,增加了監管難度。還有的山塘建設年代久遠,沒有專門負責的管理單位和機構,只能靠村裏自行組織人員進行監管。

受訪業內人士分析,我國現有病險水庫多爲小型水庫。小型水庫工程產權基本爲縣級政府或鄉鎮、村組所有,由於基層力量薄弱,工程管護能力和水平不足,難以實現統一規範管護。此外,極端天氣導致單點暴雨增加,也讓已除險加固的水庫存在安全隱患。

加大除險加固資金保障

“除險加固不是修修補補,更像是病險水庫的一次重生。”浙江省水利廳運行管理處處長趙法元等多位受訪者認爲,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直接關係着安全度汛的大問題,建議增加專項撥款,實現資金來源多元化。

陝西省水利廳河湖運行處處長周照程建議,加大中央對水庫除險加固的補助投入,對新增小型水庫除險加固落實資金渠道,明確省、市、縣三級財政分攤比例和脫貧縣的政策,確保專款專用。

相關業內人士建議,可由國家和省級財政投入爲主,取消經濟落後地區的地方配套,並通過明晰產權,吸引社會資金投入。

在地處鄂西北山區的湖北南漳縣,記者瞭解到,全縣水庫已完成第一次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全部安裝水情雨情自動測報系統。

“在國家項目資金不足、縣級財政困難無配套資金的情況下,我們通過地方債券和縣級水利投資公司,向銀行貸款對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南漳縣水利局水庫河道股負責人周善玲介紹,該縣去年被確定爲“全國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樣板縣”。

另一方面,經費不足也影響着病險水庫的安全鑑定。按水庫大壩安全鑑定相關辦法規定,大壩在竣工驗收後5年內應進行首次安全鑑定,以後應每隔6~10年進行一次鑑定,做到問題早發現、早處理,避免水庫“久病成險”。

“據測算,完成一座大中型水庫安全鑑定需要100多萬元,小型水庫8萬~10萬元。”中部某省水利部門介紹,大壩安全鑑定工作所需費用,原則按照大壩隸屬關係由同級地方政府承擔,該省今年安全鑑定任務數爲2227座,比2020年1380座目標任務增加近一倍,經費投入壓力大。

給水庫安上“智慧眼”

記者調研瞭解到,多地反映,病險水庫安全度汛壓力大,近年來多地均有水庫在汛期新發生散浸、滲漏等險情。多位受訪者建議,需完善隱患臺賬和應急預案,對病險水庫防汛實行特殊化。

湖南是全國水庫第一大省,水庫數量佔全國總數約七分之一。湖南省水利廳有關負責人建議,要深入排查水庫安全度汛的薄弱環節,建立隱患臺賬,對於正在實施除險加固的病險水庫,逐庫落實工程安全度汛責任人;對尚未除險加固的病險水庫,嚴格控制運行,督促逐庫拿出安全度汛措施,經信息系統逐級覈對、審覈並上報至水利部備案。

同時,更應充分運用新科技,讓水庫防汛建設實現信息化。周照程說,陝西大多數水庫建於20世紀50~70年代,受歷史條件制約,當時沒有進行信息化建設,有些小水庫儘管配備了信息化管理手段,由於各種原因發揮作用也不足。他建議加快配備大壩安全監測、水雨情監測及視頻監控設備,提升小水庫的科學防汛能力。

陶理志建議,督促各地緊盯小型水庫大壩運行情況,加強水雨情測報系統等科技成果應用,嚴格落實水庫調度運用計劃和防汛應急預案,加強預報預警,做到險情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

提升小型水庫管護專業化水平

爲破解小型水庫管護能力和水平不足難題,多位受訪者建議可鼓勵探索多種模式,實現小型水庫管護專業化。

浙江70%以上的水庫建造於上世紀80年代前。浙江省淳安縣水利水電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淳安縣創新小型水庫管養分離模式,2016年5月成立了縣屬國有企業——淳安縣水利工程養護管理有限公司,通過專業化公司,規範水庫維修養護。

周照程建議,對分散管理的小型水庫,可探索實行區域集中管護、政府購買服務、“以大帶小”等專業化管護模式,全面提升小型水庫管護水平。

而從深層次看,需探索機制改革,實現小水庫產權清晰化。浙江省玉環市農業水利建設運行服務中心主任曾海英說,可探索小型水利工程確權頒證,明晰小型水利工程權屬,落實管護主體和管護責任,有利於促進小型水利工程管理規範化、維護專業化,確保工程安全運行和效益充分發揮。

他介紹,2020年12月底,台州開展首例小型水庫確權登記,標誌着當地水利工程“三化”改革(管理產權化、物業化、數字化)取得新進展。產權明晰後,未來水庫擴建也可通過抵押融資,廣泛吸納社會資金投入,進一步拓寬水利建設資金社會化投入渠道,形成全民辦水利的良好氛圍。

來源:瞭望微信公號

責任編輯:朱學森 SN24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