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保費增速拐點未現 五大險企市值年內縮水8627億元

記者:蘇向杲

7月14日,銀保監會披露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保險業保費(文中“保費”均指“原保險保費”)收入達2.9萬億元,同比增長5.2%,較前5月的同比增速(5.5%)進一步下滑0.3個百分點,也低於一季度的同比增速(7.8%)。整體來看,保險業保費增速仍未出現拐點。

上述數據發佈當天,保險板塊重挫2.98%。7月15日,保險板塊反彈3.55%,與今年以來的跌幅相比,保險板塊反彈有較大空間。今年以來截至7月15日,保險板塊跌幅達29%,位列各行業第二。隨着保險股下挫,A股五大上市險企總市值年內合計已跌去了8627億元。

保險股緣何如此低迷?結合險企管理層人士及券商研究員觀點,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一是,保險業保費增速持續放緩;二是,經過過去兩年權益市場的大漲,今年保險機構普遍下調了權益投資收益預期,市場擔憂投資端收益不及預期;三是,A股市場風格分化,“銀地保”不被關注。

行業保費增速進入低谷

基本面的持續下行,是保險股持續低迷的主因。

今年1月份,保險業呈現強勁復甦態勢,行業保費收入同比增長11.2%;前2月,保險業繼續復甦,行業保費同比增速回暖至12.42%。從3月份開始,保險業逐月累計保費增速持續放緩,行業保費一季度同比增速降爲7.8%,前4月增速再次降爲4.34%,前5月增速微幅反彈至5.5%,前6月卻再度降爲5.2%。

上半年保險業增速雖處於下行通道,但行業保費整體降幅並不劇烈,爲何保險股大幅殺跌?是投資者反應過度了嗎?不盡然,若仔細觀察對人身險公司業務價值影響較大的新單保費這一指標就會發現,行業保費增速降幅雖小,但人身險新單保費出現大幅下滑。保險業保費構成中,人身險保費收入佔比持續在80%上下,財產險保費佔比則持續維持在20%上下。因此,人身險保費增速對保險板塊整體增速影響巨大,新單保費增速又直接影響人身險公司的整體業務價值。

進一步來說,保險公司當期保費收入等於續期保費與新單保費之和。其中,續期保費爲此前已簽訂保險合同的保費收入,而新單保費爲當期新業務,險企會將新單保費按照不同險種、不同繳費期限折算“標保”後計入“新業務價值”,因此,當期新業務價值其實是市場和機構衡量保險股增長潛力的一個重要指標。

今年人身險公司新單保費增速頗讓投資者揪心。從3月份開始,個險新單標保增速掉頭直下,單月同比負增長達29%,4月份、5月份進一步惡化,該指標同比負增長幅度分別達37%、43%。部分投資者發現新單保費增長勢頭“不妙”,開始賣出保險股。數據顯示,今年以來保險板塊合計跌幅達29%,最近2個月跌幅就高達21%。

多家險企人士對記者表示,在人身險還未從疫情中完全復甦過來之際,今年保險業“開門紅”大幅透支了消費者保險需求。2021年1月31日,《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範(2020年修訂版)》正式開始實施。對某些疾病而言,舊規理賠額度會更高一些,因此這被險企視爲一個絕好的舊版重疾險促銷噱頭和銷售窗口期。

不過,“促銷一時爽”之後,保費持續下滑的負面效果顯現出來了。保費增速下滑疊加部分主流險企下調了今年權益市場投資收益預期、資本市場投資風格變化等影響,總體看,諸多因素共振,讓保險股市值大幅縮水。

清倉OR堅守?

對投資者來說,當下最關心的是保險股是否已觸底,是抄底還是離場?這個問題並不好回答。不過從業內人士及研究機構的觀點來看,多數認爲保險業“短期有困難,長期有潛力”。

“後疫情時代,險企負債端銷售承壓,短期難有明顯改善。未來隨着渠道轉型推進以及客戶經營能力提升,改善可期。” 銀河證券分析師武平平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平安證券分析師王維逸表示,長期看好保險板塊的配置價值,建議短期重點關注中報預期與市場情緒變化帶來的交易機遇。

中國人壽總裁蘇恆軒此前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十四五”時期,壽險業仍將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保險業將深度參與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且普惠保險空間廣闊;保險業在參與新基建、新型城鎮化、碳中和等重點項目方面大有可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