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掘金碳中和 公募看好兩大核心賽道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於7月16日啓動,公募基金普遍看好碳中和所帶來的投資機遇。部分基金經理表示,電動車和光伏分別從能源使用端和生產端推動實現碳中和,是兩大核心投資賽道。

投資機會豐富

鵬華中證低碳ETF基金經理閆冬指出,碳中和不僅是我國的中長期目標,而且已經成爲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共識。作爲這樣一個大的主題投資機會,涉及到的行業以及上市公司衆多,這些行業間受益於“碳中和”的程度以及時間維度各不相同,投資機會較爲豐富。

滙豐晉信低碳先鋒基金經理陸彬表示,新能源行業可能是未來5年最好的賽道。一方面,新能源行業大市值公司比較多,能容納較多資金。另一方面,新能源行業細分行業特別多,產業鏈包括整車、電池、材料,以及零部件和智能駕駛。

此外,新能源產業鏈龍頭公司在中報業績預告中透露了靚麗業績。石大勝華預計上半年扭虧爲盈,預計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5.75億元-5.95億元。天齊鋰業修正後的中報業績預告爲盈利7800萬元-11600萬元,去年同期則是虧損69656.51萬元。贛峯鋰業預計上半年淨利潤爲13億元-16億元,同比增長730.75%-922.46%。

電動車電池市場空間大

平安基金研究總監張曉泉指出,碳中和趨勢下有兩個主要投資方向,分別是電動車和光伏。其中,電動車是從能源使用端實現碳中和,光伏則是從能源產生端去實現碳中和。

閆冬進一步表示,碳中和目標的實現,核心還是在於能源結構的一次大調整。投資中看好的方向首先是能源需求側,重點包括交通、建築部門的電氣化(如電動車電池、綠色建築等),傳統工業部門的技術改造以及CCUS等方面;其次是能源的供給側,重點包括清潔能源發電(光伏、風電、水電)、氫能、電力存儲與傳輸等。

創金合信新能源汽車基金經理曹春林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新能源汽車行業自2020年下半年開始開啓了新一輪爆發,這種爆發是由技術進步、政策導向、車型供給等多因素共振而引發的。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將步入一個較長期的高增長時期,作爲高成長的核心資產,該行業應享有較高的估值。

張曉泉直言:“電動車的產業空間巨大。根據我們的預測,到2025年,僅電池市場就能達到7000億元規模,到2030年,市場規模會達到15000億元。如果加上其他產業配套,包括自動駕駛軟件服務等,這裏面的空間是非常巨大的。”

曹春林認爲,電池環節是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中競爭格局最好的,中國的龍頭公司也是目前全球範圍內的龍頭公司。“我們把電池環節分爲上游資源、電池材料、電芯三大細分領域,這些領域的龍頭企業都具備很好的投資價值。高鎳三元電池在新能源汽車上的綜合成本會優於磷酸鐵鋰電池,很快能看到其在運用上成爲主流。”

光伏具有“雙擊”機會

針對光伏行業,景順長城股票投資部投資副總監李進直言,在這場新能源革命裏,光伏應會成爲主力軍。在過去十年,光伏的成本下降是最大的。預計到2030年,光伏的裝機容量應該能有23%的年複合增長率。

張曉泉表示,光伏行業去年就已經實現平價發展,今年是進一步夯實平價基礎,未來光伏發電的價格還會繼續下降,這意味着光伏發電的競爭力還會繼續提升。張曉泉說:“光伏行業未來10年的發展空間應該是10倍級別的,值得認真研究和關注。但歷史上光伏板塊的估值水平基本上是在15倍到25倍之間,目前的整體估值水平也都是比較低的。而隨着碳中和的持續推進,光伏板塊估值中樞會迎來系統性的上調,具備盈利和估值雙擊的機會。”

創金合信工業週期基金經理李遊指出,從中長期看,光伏是空間大、確定性高的行業,市場對此的分歧不大。短期來看,光伏行業受壓制的因素主要是上游多晶硅的漲價,導致下游的需求減少,由此會倒逼上游企業進行降價,因爲光伏行業只有實現平價,或者相對火電成本更低,纔有競爭優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