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校企地產“淡出”

來源:樂居財經 呂秀倫 

時隔一年,北大方正破產的陰霾還未散去,以高科技著稱的清華紫光集團同樣遭遇被申請破產重整。

7月16日,北京一中院裁定受理徽商銀行對紫光集團的重整申請,並指定紫光集團有限公司清算組擔任管理人,預示着其重整落定。

中國兩大最牛校企,不約而同走向了殊途同歸的命運。受此影響,旗下地產業務平臺公司也難逃受牽連的“宿命”。眼下,有消息傳出,保利發展已與平安在洽談收購北大方正體系內北大資源資產事宜。

對於東窗事發不久的紫光集團而言,其旗下地產業務平臺——紫光科技的目前處境似乎也不容樂觀,它已有近兩年未出現於土地交易場上。

如此一來,不免質疑,背靠資源強大的名校,紫光、方正緣何會出現債務危機?但不可否認的是,以高科技著稱的兩家校企所染指的地產平臺,正在跟隨母公司演繹着其興衰“宿命”。

紫光的地產生意

7月9日,紫光集團(全稱“紫光集團有限公司”)收到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送達的一紙《通知書》。相關債權人以紫光不能清償到期債務,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具備重整價值和重整可行性爲由,向法院申請對紫光集團進行破產重整。

作爲聲名遠揚的知名芯片高科技企業,紫光集團緣何會走到被破產重整的地步?

紫光集團的前身是清華大學的校辦企業,最早起步於1988年。當年,清華大學成立清華大學科技開發總公司;5年後,在此基礎上成立紫光集團,註冊資本6.7億元。

在公司股權上,紫光集團由清華大學下屬全資子公司清華控股有限公司持股51%,北京健坤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健坤投資”)持股49%。

穿透可知,二股東健坤投資由紫光集團現任董事長趙偉國控股,持有70%股權;另外,李義、李祿媛二者均持有健坤投資15%股權。

對於紫光集團成敗,趙偉國是關鍵人物。

任職紫光集團董事長期間,他主導的一系列收併購動作,被外界稱爲“併購狂人”,收購標的從美國直至中國臺灣,先後收購了展訊通信、銳迪科微電子和新華三等企業,並斥巨資投入存儲器芯片製造,

對外投資的一路高歌猛進,致使紫光集團資金危機顯現。去年10月底,紫光集團決定不行使“15紫光PPN006”永續債的贖回權;次月,“17紫光集團PPN005”公司債券未能與投資人達成展期協議,這成爲紫光集團首隻違約的債券。

銀根一旦發生違約,就易產生多米諾效應,紫光集團亦是如此。

從那時起,紫光集團連續發生到期債務實質違約。16紫光01、16紫光02、17紫光03、18紫光04、19紫光01、19紫光02等6只債券違約,其當前違約本息共計約68.83億元;另外,今年12月底還有一支13億元規模的債券到期。

紫光披着芯片高科技企業的外衣,還做着隱祕的地產生意,這與趙國偉也密不可分。

趙偉國控股下的健坤投資成立後,他選擇去新疆投資房地產。據他回憶,“當時進入房地產就像搶錢一樣,我帶100萬元去新疆,回來的時候已經賺到45億元,獲利4500倍。”

2009年,紫光集團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同年6月,趙偉國被任命爲紫光集團總裁,並通過健坤集團成功入駐清華大學旗下的紫光集團。

據樂居財經獲悉,紫光集團旗下地產業務板塊主要集中於北京紫光科技服務集團有限公司(下稱“紫光科服”),其成立於2011年,曾用名“北京紫光置地投資有限公司”。

2016年,紫光科服陸續在北京、南京、武漢、成都、蘇州、廈門等一二線城市,開發紫光科技園區項目。截至2018年,它進駐8個高科技產業集聚城市,管理項目數量達10個,管理資產規模達600億元。

嚴格意義上來說,紫光科服或許更像是一個被冠以“紫光”名稱的地產公司。

在紫光科服股權上,北京冠華展業科技服務有限公司、北京亞燃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紫光集團有限公司各持股49%、36%、15%,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長,均是趙偉國昔日商業上好夥伴李祿媛。

值得注意的是,大股東冠華展業科技的實際控制人同樣是李祿媛,最終受益股份高達99%。進而,李祿媛也成爲了紫光科服的實際控制人,持股達49.6125%。

從變更記錄來看,紫光科服從最初由紫光集團控制下的北京紫光投資有限公司持股100%,逐漸演變到如今由李祿媛個人持股最多。

此外,紫光科服的股權質押也頗爲引人關注。2019年10月底,紫光科服將同一標的企業紫光天府科技產業發展的不同股權數額,質押予錦州銀行不同支行;在此次質押前,紫光科服同樣將該標的企業質押予錦州銀行某支行。

在紫光科服6次股權出質中,5次質權人是錦州銀行不同支行,不難看出錦州銀行成爲其妥妥的“金主”。

然而,在往後的時間裏,均再未發現紫光科服有股權質押動作。而紫光集團最近一次拿地是在2019年12月2日,當時,由紫光集團、紫光股份、紫光國微及紫光科服以聯合體身份耗資66.09億元摘得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地塊。

如今,伴隨着紫光集團的光環逐漸“消退”,關於紫光科服在地產上故事越來越少。

經歷如出一轍

作爲隔壁名校校辦企業的北大方正,日子同樣也不好過。它的“苦果”,要比清華紫光集團早一年“自食”。

2020年2月18日,方正集團債權人北京銀行以方正集團未能清償到期債務,申請法院對其進行重整。

事實上,北大方正的“隕落”與紫光集團有着相似之處。

北大方正背靠北京大學這塊金字招牌,成了中國最大校辦企業。它是北京大學於1986年投資創辦的大型國有控股企業集團,目前由北大資產經營和北京招潤投資管理分別持股70%和30%。

截至2018年底,方正集團總資產3606億元,旗下有6家上市公司,包括北大資源、方正科技、中國高科方正控股方正證券及北大醫藥,行業橫跨信息科技、地產、金融、醫藥等。

但可惜,在李友入主北方方正後,這家企業日益走向下坡路。表面上,北大方正迅速膨脹成爲資產3000多億的“中國校企巨無霸”,但實際上瘋狂的擴張下,危機日漸埋下伏筆。

當然,方正集團的問題,不僅僅是經營業務過於多元分散,管理能力不強這一重要原因,還有衆所周知的“派系”、“內耗”等問題,可謂是積重難返。

2019年12月,方正集團一隻20億規模的“19方正SCP002”不能按期足額償付本息,成爲方正集團首隻違約的債券。隨後,評級機構同時下調其多筆債券評級。

截至2019年前三季度,在方正集團的負債中,非流動負債合計1122.22億元(含應付債券872.37億元),流動負債合計1907.30億元,負債合計3029.51億元。公司總資產爲3657.12億元,資產負債率增至82.84%。

2020年,方正集團又有兩隻債券出現違約。當年2月,20億規模的“19方正SCP002”違約,票面年利率4.94%;同年9月,“19方正CP001”違約,規模30億,票面年利率6.3%。

截至2021年1月18日,方正集團、方正產控、北大醫療、北大信產、北大資源(重整主體)的債權人共有725家,申報了736筆債權,申報債權金額合計高達2347.34億元。

而在地產業務佈局上,北大方正旗下地產業務平臺——北大資源在地產圈的名氣,顯然高於紫光科服。

北大資源1992年創立於北京。2013年前,它以數碼產品的分銷和服務爲主營業務;2013年,方正數碼正式更名爲北大資源,同時,北大資源推進業務多元化的發展戰略,逐步進入房地產開發和商業地產運營領域。

如今,北大資源資產規模超過1000億,深耕城市20餘個,開發面積達2000萬平米。

但由於近兩年,大股東北大方正陷入債務重組泥潭,北大資源也“不能獨善其身”。

據其2020年年報顯示,北大資源總營收規模90.85億元,上年爲241.32億元,同比下降62.35%;近兩年,淨利潤均爲虧損狀態,分別是-24.22億元和-20.25億元。

淺析原因許是因配合重整所致,北大資源年內主動削減物業開發項目面積約2/3,導致收入下調。

在重整背景下,也直接致使了北大資源的資金使用嚴重受限,從而造成了因延遲償還銀行及其他借款的索償罰款增加。財報顯示,2020年北大資源其他費用及虧損淨額爲4.85億元。

另一邊,負債也節節攀升。2020年,北大資源總負債388.99億元,超過總資產,負債率創歷史新高至101.85%。

反觀紫光集團、北大方正同屬於高負債企業,紫光集團2020年中報數據顯示其總負債超2000億元,而北大方正總負債更是超3000億元。

今年4月30日,一紙《關於參與方正集團重整進展的公告》,最終確定平安人壽、華髮集團、深超科技組成的聯合體爲方正破產重整投資者。近日,有消息指出,保利發展已與平安在洽談收購北大資源資產事宜。

眼看着“方正系”有了“白衣騎士”,紫光集團的出路又在何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