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超越中信證券成2021可轉債之王:國泰君安爲何如此“吸金”? 

作者|武麗娟

來源 | 獨角金融

隨着資本市場改革加速,註冊制等政策的落地,券商投行業務保持穩健態勢。

2021年已過半,券商投行業務成績單也浮出水面。Wind數據顯示,上半年,券商在股權和債權兩端累計承銷5.75萬億元,股債承銷額雙增,行業集中度持續提升。其中,國泰君安(601211.SH)可轉債承銷業務表現頗爲亮眼,超越“券業一哥”中信證券(600030.SH)、中信建投(601066.SH),躍居榜首。

1

2021國泰君安可轉債承銷拔頭籌

去年,國泰君安可轉債承銷金額爲229億元,排名行業第三。2021年上半年,國泰君安這一數據爲559億元,位居榜單第一,比上季度增長1076%。排名第二和第三的是中金公司(601995.SH)和中信建投,可轉債承銷額分別爲330億元和148億元。

國泰君安在這一業務的“吸金”能力明顯提升,比排名第二的中金公司,承銷總額多出229億元,恰好是其去年一年的承銷總金額之數。

從這半年各家券商完成的可轉債項目數量來看,中信證券以15家可轉債承銷項目居首,其次爲中信建投、國泰君安和中金公司,承銷家數分別爲7家、6家和6家。國泰君安項目數量雖不及中信證券一半,但涉及的項目金額顯然都是“重量級”

可轉債,是指發行人依法發行、在一定期間內依據約定的條件可以轉換成股票的公司債券。

相對股權融資和債權融資,可轉債是一種具有多重性質的混合型融資工具,有融資成本相對較低、避免公司股本短期急劇擴張等獨特的優勢。可轉債即便失去轉換意義後,作爲一種低息債券,仍然會有固定的利息收入,保障投資者獲得固定的本金與利息收益。

可轉債利率低,可以降低融資成本,申請難度比新股低,所以是比較划算的一種融資方式,其優勢逐漸被上市公司熟知和認可。

1992年11月,中國寶安(000009.SZ)發行我國首支A股可轉債“寶安轉券”。

2010年6月2日,中國銀行(601988.SH)發行了400億可轉債“中行轉債”。此後,百億規模的可轉債紛至沓來,可轉債市場開啓第一次存量規模井噴。

自2017年9月8日證監會發布《證券發行與承銷管理辦法》後,“全民打新債”一度掀起熱潮。隨着可轉債市場不斷的發展和各項制度的不斷完善,可轉債融資已成爲資本市場中一種較爲重要的融資方式

2

可轉債發行火熱

助力券商承銷規模大增

作爲券商投行業務的重要一環,股權承銷包括IPO、增發、配股、可轉債、可交換債等業務。

Wind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滬深一級市場股權融資總金額7793億元,同比提高20%。

融資方式來看,增發最爲廣泛,IPO融資和可轉債表現也較爲亮眼,兩項融資比重分別爲27%和21%。

隨着股權融資比重進一步提高,2021年各家券商也在加緊投行業務的佈局

Wind數據顯示,2021年前半年,券商分別在股權和債權兩端累計承銷5.75萬億元。股權承銷類別來看,IPO、增發、可轉債承銷金額比重較大

從券商股權承銷項目募資總額來看,位居承銷金額榜首位置的依然是中信證券,募資額達1319億元,第二、第三分別是中金公司和國泰君安,承銷金額分別爲858億元和779億元。其次是華泰聯合證券,承銷金額爲730億元。

上述排名看出,國泰君安發力投行業務,排名上升2個名次,超越中信建投,緊追中金公司

據中國證券業協會2020年券商排名,國泰君安的營收和淨利潤僅次於中信證券,位列行業第二。不過,在主要業務指標中,投行業務、自營業務等少數項目沒有進入前五名。

今年4月,國泰君安曾在組織架構進行大幅調整,涉及財富管理、研究與機構業務和投行業務等部門。國泰君安此前也曾指出,投資銀行業務推行事業部制改革、優化運營機制,深耕重點客戶、重點產業和重點區域,着力推進IPO業務,承銷規模快速增長,項目儲備顯著增加,行業地位穩步提升。

3

500多億承銷金額,收入7000萬?

股權承銷收入排行方面,2021年以來,頭部競爭激烈,前五座次爲中信證券、海通證券、華泰聯合證券、中信建投、國泰君安,國泰君安較去年排名上升一個名次。中信建投、中金公司、光大證券、國金證券的股權承銷收入有所下滑。

據Wind數據,上半年投行股權主承銷收入(含IPO、增發、配股、優先股、可轉債)爲131.8億元,較去年同期81.91億元增長61%,其中IPO、增發、可轉債的承銷收入分別爲114.91億元、11.24億元和5.68億元。

獨角金融梳理發現,受益於市場改革紅利推動,券商股權承銷收入增量主要來源於IPO業務的推動。以國泰君安爲例,主承銷合計收入7.28億元,其中,首發承銷收入爲5.85億元,而可轉債承銷收入僅0.73億元,市場份額11.72%,排名行業第二。

對比500多億的可轉債承銷金額,不到一個億的收入,“收入產出比”有些意外

其實,券商開展通道戰、佣金戰已經由來已久。近年來,投行之間的競爭越發激烈,這種價格戰不斷在保薦承銷業務蔓延。

2019年4月10日,中國核電(601985.SH)擬募集可轉債資金78億元,而對應的承銷費率僅爲萬分之三,共248.04萬元,並且還要由中信證券和中金公司兩家共享。

去年12月18日,國泰君安獨家保薦承銷,大秦鐵路(601006.SH)公開發行的320億元可轉債,成爲A股市場有史以來獨家保薦承銷最大規模公開發行股權融資項目,備受市場關注。

看上去並不是很賺錢的買賣,但各大券商爲何紛紛搶食?

證券資深人士王先生認爲,券商承銷低報價並不是新鮮事,承銷僅僅是諸多服務中的一類產品,是爲客戶提供多層次服務的一個小項目,不會報價太高。其次,不需要單獨關注承銷費用,後續券商會在債券銷售等方面提高整體收入

據中證協正在修訂的《公司債券承銷業務規範》,券商想要獲得公司債主承銷商資格,標準之一就是公司債承銷金額在行業排名進入前20名,或者分類監管評級結果至少一年在A級以上(含A級)。

因此,各大券商都在努力搶佔市場份額,多家採取“薄利多銷”策略,甚至“倒貼”承接項目的券商不在少數。2021投行地板價承銷第一單,就有頭部券商中金公司1萬塊承接銀行債券項目。其實,這並非個例,更有甚者零元承銷。

新時代證券投資顧問申睿表示:“此前,證券經紀業務經歷了價格戰,近年一級市場承銷費用也開始有此現象。不過,價格戰打到一定程度還要靠服務來吸引客戶,服務戰壓倒價格戰是必然趨勢。券商需要自我提升和不斷創新,提供更高的服務,提高賣方研究能力,等待航母券商出現給市場帶來變革清風,去年券業開始嘗試投顧業務突破,就是一個方向。”

責任編輯:張恆星 SF14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