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水困郑州城:“天像开了窟窿”

救援仍十分艰难,救援仍丝毫未敢停歇

树木被拦腰“斩”断,庄稼地和道路上的水面连成了片,从窗外望去中原腹地仿佛成了泽国。

车过河北邯郸,一路向南,7月21日早上从北京出发的中国新闻周刊感受越来越强烈。

从7月17日开始,河南省出现历史罕见的持续性强降水天气过程,全省各地市均出现暴雨,北中部出现大暴雨特大暴雨。据官方最新消息,强降水已导致全省超过300万人受灾,33人遇难,失踪8人。

在暴雨的“风暴眼”郑州,高铁站还没有完全恢复正常,周边的交通处于瘫痪状态,岔路口的轿车、自行车和行人杂乱穿梭,路上抛锚或被冲的车辆随处可见。

夜晚的东三环总是灯火通明。然而,不少当地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1小时降水超过历史极值的7月20日晚上,整个城市一片漆黑,没有光亮,没有网络,“天像开了窟窿一样。”

孤独的被困者

中国新闻周刊抵达郑州东站后,这里仍有不少被困者以及滞留人员。铁路网的“停摆”,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影响还在持续。

至21日中午,李梅和三个孩子已经在郑州东站滞留了超过20个小时,他们从邯郸前往杭州探亲,在郑州中转时遇上暴雨,不得已困在高铁站。

母子四人是头天下午三点多到达郑州的,后被告知前往杭州的高铁取消。李梅说,她在郑州没有亲戚,附近酒店基本满员,几个人只能挤在车站里。

多位旅客向中国新闻周刊讲述,20日晚上,车站周边出现大量积水,最深处接近脖子,车站天花板也出现漏水,交通停运后,站内滞留的乘客几乎是人挤人,一些人直接在地上铺开衣服,枕着行李休息。

从拼凑的信息,不难看出旅客们当时的焦虑和处境。凌晨两点二十,有人发出信息:东站滞留人员多,需要现场疏导维持秩序,需要支援饮用水;凌晨三点多,一位孕妇身体不适,请求志愿者送去衣服和食物;凌晨四点半,一个小女孩发烧厉害,家长没带药,手机也快没电,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

车站能开的小卖部里,商品几乎是售空状态。好在李梅随身带了水果饼干,可以当做早午饭,她跑了一圈车站,才问工作人员讨到一杯热水,几个孩子轮流喝,“一瓶水十五块,一个肉卷十六块,太贵了。”

21日清晨,车站周围的积水慢慢退去,滞留人员也逐渐散开。一位环卫工老人说,暴雨之后,很多商场、地铁口都有市民滞留,昨晚他也被困在商场的台阶上。大水过腰,他说很多人几乎一夜没睡。

郑州东站之外,路口的红绿灯“歇业”,周边的交通也处于瘫痪状态,岔路口的轿车、自行车和行人杂乱穿梭,路上抛锚或被冲的车辆随处可见,环卫工们的清淤工作变得异常艰难。

21日下午三点多,郑州东三环附近金水路上的积水还未退去,在此滞留一晚的小陈还没能回到紫荆路附近的家中。他头天晚上去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看望姥姥,车刚出来就遇到暴雨,前挡风玻璃外的视线完全模糊,不得已只能临时停车。

原以为大雨很快过去,没想到“天像开了窟窿”。实质上,从7月19日晚上开始,当天气象部门就发布了多条暴雨红色预警,内容大致为:目前郑州市区局部降水量已达50毫米以上,预计未来3小时内降水持续,累计降水量将达100毫米以上;预计未来3小时内,郑州市区及所辖六县(市)降水量将达100毫米以上,请注意防范。

但北方少雨的惯性思维,让很多人并没有引起足够警惕。数百辆车往东、往西、上不了高架桥,最后困在东三环附近,司机们也只能蜷在驾驶位上凑合一晚上。

为了透风,小陈将车窗摇下来,但雨水和蚊子总是钻进来。他一晚上都不敢大意,每半个小时就下车查看一下水位。

像小陈一样,天亮了,雨势稍停,坚持了一晚的司机们才有所放松。然而,道路还没有完全通,他们只能睡一会醒一会,间或不断刷手机,看看有没有网络。

21日下午一两点,小陈终于在附近小卖部排队买到了一桶泡面,而面钱还是从车上搜刮一圈才找出来的——手机没了网,商家也断了电,只能现金结账。干嚼面块,这是他18个小时里的第一口口粮。

在往常,夜晚的的东三环总是灯火通明,站到高处还能看到郑州的地标性建筑——大玉米。但多位市民说,20日整个城市一片漆黑,没有光亮,没有网络。

那一晚,在小陈看来是又孤独又无助,“从没想过会以这种方式感受与世隔绝。”他向中国新闻周刊说。

无私的救援者

暴雨过后,“泡在水中”的这座千万人口大城市一刻也没有松懈。

郑州东站附近的一位交警说,他从最初降雨开始,就和同事们全部上岗,并被要求不得离开自己的执勤范围。

郑大一附院的护士小力几乎一夜没休息。20日下午,医院进水停电,重症病人需要人工呼吸维持、车辆不够无法转移病人、医患人员缺少食物饮用水、发电机无法及时送到……所有医护人员忙得不可开交。

与此同时,市民也自觉投入志愿者工作。当滞留或遇困人员、单位发出求救后,有人自愿整理对接信息,有人开车接送被困人员,也有人免费提供线上医疗指导、酒店、发电机、沙袋等等。各类救援信息群里的消息不断,没有人会吝啬一个转发。

90后小颜已经忙了一天一夜。20日早上收到暴雨预警后,他开始留意室内路况和群里求助信息,后来遇困求救的声音越来越多,小颜和一些越野人自发组成越野车队,上路帮忙拖车、送人、送物资。

小颜的越野车能吃水。那一晚,他接到了两位孕妇,其中一位被困车上十多个小时,已经出现不适。他还在路边“捡”到一对70多岁的夫妻,交通中断后,两位老人步行了四个小时。

小颜粗略统计,这一天他接了大概三四百个电话。直到21日下午,他在和中国新闻周刊交流时,才发现自己的车牌早被水冲走了。

“越靠近郑州雨越大,路边有很多泡水车,还有车辆已经被水带着漂走了。”27岁的退役军人马先生与两位好友携带皮划艇,连夜驱车从焦作赶赴郑州加入义务救援。

在市区的一个养老院,雨水已经漫过了床沿,有10余名老人在等待救助。他们和养老院的一名工作人员合力,前后用了一个半小时,总算把老人们转移到了附近的安全场所。

官方救援队伍也迅速集结,解放军来了、武警来了、专业的救援队伍来了。驻豫火箭军某部近200人携带皮划艇、救生衣、锹、镐等必要救生器材完成集结,奔赴郑州抢险救灾。

一位负责的官兵说,他们从21日凌晨1点就开始准备物资,10点到达郑州。他们先是转移了福利院上百名孩子,又接到转移阜外华中心血管医院患者的任务。

中国新闻周刊跟随官兵们去医院的路上遇到了难题,尽管换了多条路线,依旧还是堵塞或积水,只好一边清障,一边尝试接近医院。

21日下午三点多,他们终于得空休息,分到了压缩饼干等物资。得知路边滞留一天的市民还没吃东西,几位官兵将自己的食物分了出去。

夜深了,从东三环前往医院的路上仍然大水漫灌。车辆行驶中,一位官兵用竹竿测量水位,估算得知水深超过1.5米。

救援仍十分艰难,救援仍丝毫未敢停歇。

责任编辑:朱学森 SN24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