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時間]二手市場升溫 我國二手閒置市場滲透率僅10%

作者/劉美琳 實習生/廖元植

編輯/週上祺

買東西之前先上閒魚看看,已經成爲李清(化名)的常規購物習慣。

“家裏的咖啡機、電磁爐、貓糧,這些都是在閒魚上買的,當然我也賣出過不少東西。”李清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上閒魚交易她已經輕車熟路,至今買賣過幾十件商品,從二手傢俱到火鍋代金券再到上門喂貓服務,李清的訂單內容五花八門。“這個(二手交易)很需要耐心,辨別貨源真假和討價還價都比較花精力。”

以李清爲代表的二手消費用戶背後,是正在以井噴速度擴張的中國二手交易市場。MobData研究院的數據顯示,中國二手閒置年交易額在2018年爲7420億元,2019年爲9646億元,2020年則上升到了12540億元,已經達到萬億規模。

今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在《關於印發“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的通知》(下稱:《通知》)中提出規範發展二手商品市場。完善二手商品流通法規,建立完善車輛、家電、手機等二手商品鑑定、評估、分級等標準,規範二手商品流通秩序和交易行爲。

“在國外,二手店最初是線下興起的,比如在英國,既有慈善基金會主導的二手商店,也有純商業化的二手商店。”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學會消費社會學專業委員會祕書長朱迪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相比之下,中國二手市場更像一個“壓縮式”的發展模式,“線下二手店沒來得及鋪開,已經被線上二手市場覆蓋。”

如其所言,二手電商正迎來“高光時刻”。今年6月18日,專注於二手3C產品交易的愛回收以首家IPO二手電商姿態出現,更名萬物新生登陸紐交所。上市當天,萬物新生股票報17.21美元,上漲22.93%,總市值37.93億美元。不過,在市場越來越火爆的同時,二手交易也暴露出交易過程問題頻發的弊病,亟待監管新規出臺。

二手經濟迎來春天

從“跳蚤市場”演化而來的二手經濟,如今已站上風口。

阿里發佈的2020財年年報顯示,閒魚GMV超過2000億元,同比上年增長超過100%。轉轉集團近期發佈的《2020年度二手交易服務白皮書》則顯示,轉轉平臺的“自由市場”中,每天有幾十萬件閒置物品流轉,覆蓋手機、3C數碼、傢俱家電等30多個品類。

在朱迪看來,二手經濟漸成氣候的原因有諸多方面,包括經濟壓力(比如大城市的高生活成本)和消費主義(比如對過度消費的補救),此外很重要的還有消費觀念的轉變。

事實上,“衣不如新”“喜新厭舊”的傳統思想已發生扭轉。如今,傢俱、電子產品、中古包、潮玩盲盒……萬物皆可閒置和交易。以潮玩盲盒爲例,作爲國內最大的盲盒二級市場,閒魚2020年匯聚了超44萬盲盒玩家進行交易,盲盒交易額接近泡泡瑪特一年營收。

“首先,對於二手商品的接受、盤活可用資源等可持續消費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尤其對於某些特殊消費品來講,生命週期非常短,比如嬰兒圍欄、嬰兒牀、玩具繪本等母嬰用品,常常沒到損壞就已經用不上了。所以在消費觀念轉變的大環境下,出售和購買二手母嬰用品成爲一件性價比極高又環保的流行消費。”

與此同時,伴隨人們對消費的認識日漸成熟,消費的目的不僅僅在於商品的使用價值,而是延伸到整個消費過程。“比如很多年輕人同樣價錢更願意買一張舊貨市場淘來的書桌,新桌子僅僅滿足使用需求,但舊貨市場的書桌則增添了許多個性化的體驗,提升了消費的意義感。”朱迪說。

從購買場景來看,中國二手市場主要在線上實現爆發。朱迪認爲,不同於服務經濟、體驗經濟,二手經濟未必需要線下體驗,除了少部分耐用品比如汽車、家電和稀缺品比如收藏品、奢侈品需要驗貨,絕大多數二手消費品的同質性較強,二手消費電商更能促進二手消費的低成本和便捷性。

風口之下,衆多二手電商平臺發展已駛入快車道。據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二手電商交易規模達到3745.5億元,用戶規模超過1.8億人,二手電商市場仍處於持續高速增長狀態。

與直播跨界“聯姻”

不同的品類進一步催生了細分市場。萬物新生集團創始人兼CEO陳雪峯指出,當前除了以閒⻥爲代表的C2C平臺之外,很難存在全品類平臺的機會。從市場規模、產業鏈厚度、供給穩定等⻆度分析,只有三個半垂直品類的機會:二手房,二手車,二手手機3C,二手奢侈品(半個)。

其中,二手3C由於其剛需性更強、交易頻次更高、全球化特點更明顯,尤其具有代表性。萬物新生集團(愛回收)相關負責人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市場潛力來看,二手3C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CIC(灼識諮詢)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二手消費電子交易量達1.886億臺次,未來五年將保持23.7%的年複合增長率,至2025年有望達到5.458億臺次。2020年中國二手消費電子總成交GMV達2522億元,“預計未來五年將保持30.8%的年複合增長率,至2025年有望接近萬億市場。”該負責人說。

從商業模式上看,目前的二手電商平臺以C2C模式和C2B2C模式爲主。朱迪認爲,隨着人們的消費需求越來越細分、越來越個性化,閒置共享的C2B2C模式更可能滿足這些消費需求。

前述負責人認同這一觀點,他從二手3C行業出發,認爲C2B2C更有利於解決交易過程中的信任問題。“C2C是撮合平臺,提供交易信息,不提供質量和售後保障。C2BC模式中,商家介入交易,爲交易提供保障,平臺的貨源、質檢、標準、售後、風控等方面的能力,爲二手商品從C端流通另一個C端之間搭建信任關係,客觀上也提高了流通效率。”

“在供給驅動的行業中,供應鏈能力是核心能力。”該負責人進一步指出,萬物新生的核心能力正是供應鏈能力和線上線下融合的場景能力以及。近年來,萬物新生投入大量的資金資源構建供應鏈能力,逐漸形成了以渠道,標準,定價,質檢,質量,售後爲特徵的能力。

圍繞消費場景方面,截至2021年3月31日,愛回收線下門店達753家,線上有京東精準流量。通過精準流量的轉化和線下門店專業服務,形成線上線下融合的場景能力。

“對於消費者來說,手機回收是典型的需求精準度高和使用頻率低的服務,單一的靠燒錢買流量的模式並不適用。”該負責人說。

需要指出的是,直播和二手商品銷售“聯姻”也成爲備受矚目的新動向。今年3月,拍拍與快手聯手直播帶貨,拿下不俗成績。2021年5月,快手更是參與投資了萬物新生。

二手商品市場和直播帶貨之間,究竟存在哪些契合之處?前述負責人認爲,這種“聯姻”將產生互利共贏的效果,加速優質二手產品流通。“相對新機市場,二手手機的SKU更復雜。通過主播線上互動答疑的方式,向消費者介紹專業的挑貨知識,可以讓用戶更簡單直接地瞭解商品。”

呼喚監管新規

二手交易最令買賣雙方不安的,仍是信息不對稱帶來的信任問題。

雖然已經是閒魚老玩家,李清也曾有過被騙的經歷。那一次,李清掛了兩張從秀動平臺購買的演出門票,對方在私聊中誘使她發送購買短信憑證。後來李清才發現,短信裏的鏈接就是進場出示的二維碼,而在網上經歷過相同被騙經歷的人比比皆是。“那一次被騙了800塊錢,我被對方拉黑了,在閒魚上的投訴也被駁回。”

中國二手交易平臺起步時間較晚,亂象與糾紛叢生。21經濟報道記者在閒魚投訴平臺上看到,欺詐騙錢、信息泄露、買到假貨、誘導私下交易等,都是投訴的重點。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發佈的《數字時代閒置資源優化利用模式研究》報告中曾指出,閒置資源交易平臺以普通消費者之間二手物品的低頻交易爲主,較難完全參照《電子商務法》中的七天無理由退貨、繳納保證金等規定進行管理,在維護公平、控制風險、落實平臺責任的前提下,建議國家以平臺信用治理體系爲依託,出臺二手交易平臺監管要求,創新優化閒置資源交易平臺的監管方式。

針對行業問題,此次《通知》亦有提及。《通知》強調,將鼓勵“互聯網+二手”模式發展,強化互聯網交易平臺管理責任,加強交易行爲監管,爲二手商品交易提供標準化、規範化服務,鼓勵平臺企業引入第三方二手商品專業經營商戶,提高二手商品交易效率。

在朱迪看來,當前的中國二手市場正在呼籲一場供給側和消費側的創新改革。具體而言,供給側不斷創新改革,鼓勵支持二手消費業態創新,支持二手交易電商發展,平臺自身要努力完善健全消費者服務體系,包括售前、售中、售後,探索促進和保障二手交易的創新服務模式。消費側需要大力普及可持續消費、綠色環保消費,建設資源友好型社會,使二手交易逐漸成爲社會新風尚。

技術創新是否可以爲信任問題帶來解決方案?前述萬物新生集團(愛回收)相關負責人指出,信任對於交易、尤其對於非標品的二手市場而言尤爲重要。技術創新一定程度上幫助解決信任問題,“共享經濟、移動支付等都有這方面的商業實踐,二手行業也是一樣。”

以二手3C領域爲例,供應鏈能力正是搭建信任能力的基礎設施。而從服務能力來說,線上線下融合的交易場景使得店員和顧客完成充分的溝通,更利於雙方溝通上的信息對稱,達到對產品成色認知上的一致。

“用戶隱私安全也是一個重要問題。在回收時,爲用戶的產品進行深度隱私清除,並採取實名制回收制度,一定程度上杜絕了來路不明的機器。這些服務能力都對解決信任問題都有一定的作用。”該負責人補充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