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美國司法部對中國網絡竊密的指控難以成立

2021年7月19日,美國司法部公開了其在2021年5月28日向美國南加州聯邦地區法院提交的一份起訴書,指控四名與中國政府機構有關聯的中國人於2011年至2018年期間實施了非法侵入美國公司、大學和政府機構的計算機系統的活動,竊取了美國知識產權和保密的商業信息,並指控稱該活動的目的在於爲中國的公司和商業機構提供商業祕密信息和獲得競爭優勢。雖然美國司法部在刑事起訴書中將指控的對象確定爲中國公民個人,但是,美國司法部在其公開發布的新聞稿中卻將矛頭指向了中國政府,其意在對中國政府進行污名化的政治傾向非常明顯。即使從法律的角度來看,美國司法部的上述指控也是難以成立的。

首先,從刑事訴訟的角度來看,無論是指控四名被告非法入侵美國機構的計算機系統以及獲取保密數據,還是指控其行爲的主觀目的在於幫助中國公司獲得商業競爭優勢,都需要有確實、充分、可公開質證的證據進行支撐,並且,需要達成可排除合理懷疑的程度,然而,美國司法部門並沒有披露,因此,其相關指控能否成立,是令人懷疑的。

其次,從國際法的角度來看,要求一國政府來對網絡竊密行爲承擔國家責任更應慎重,其不僅需要充分的技術上的溯源證據,亦需要法律上的歸責根據。聯合國政府專家組於2021年5月公開發布的《關於國際安全背景下促進網絡空間中負責國家行爲》的報告中明確指出,網絡事件的歸因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需要考慮多種技術、法律和政治因素,指控他國組織和實施國際不法行爲應當能夠被證實。顯然,美國政府在對中國政府進行指控時並沒有盡到上述義務。

第三,美國司法部在指控四名被告從事網絡入侵和竊密活動時,刻意強調被告行爲的目的在於幫助中國企業獲得商業祕密和獲取商業競爭優勢,其真實目的在於爲美國政府所實施的大規模網絡監控行爲開脫責任,避免引火燒身。公所周知,長期以來,美國政府一直對世界各國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公民實施大規模網絡監控而倍受國際社會的批評和質疑,爲此,美國政府對外聲稱其是基於國家安全目的而實施的網絡監控,同時將所指控的其他國家實施的網絡行動稱爲基於商業目的網絡竊密或攻擊,並進而聲稱自己實施的行爲可以不受任何國際法規則約束,而他國實施的網絡行爲則應被禁止。美國政府的上述主張旨在確立“雙重標準”,其既缺乏公認的法理依據,亦欠缺正當性,無論其採取何種說辭,都無法掩飾其虛僞性。

當前,網絡攻擊、網絡竊密和大規模網絡監控現已成爲國際社會的公害,需要國際社會共同合作,就網絡空間中的國家行爲規範達成共識並認真遵守,建立網絡事件溯源和歸責的國際機制,而不是憑空地對他國進行無端指責。

(周學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網絡空間國際治理研究基地)

責任編輯:武曉東 SN24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