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領域的BAT會是誰?丨專訪雲從科技曾曦

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Han

來源:BT財經(ID:btcjv1)

7月20日上交所公示,以CV(計算機視覺)起家、隨後晉身“中國AI四小龍”的雲從科技IPO申請已通過科創板審覈,這意味着公司上市進程有了實質性進展,雲從有望成爲AI四小龍中率先登陸資本市場的“第一股”。

AI一度是科技和資本市場最炙手可熱的關鍵詞,在炒作褪去後回看,所謂“人工智能企業”的經營暴露出不少問題,盈利困局是表象,深層的痛點仍是難將AI與醫療、物流、金融、芯片等產業結合落地、進而產生經濟價值。

雲從IPO的盈利難題

早在2020年12月,雲從就披露了上市文件,七個多月後的2021年7月底方纔“過會”。

爲什麼是雲從摘得AI四小龍第一股?

在AI四小龍乃至全中國的人工智能企業中,雲從核心創業團隊中科院的出身可謂獨樹一幟,“孵化自中國科學院”、“國家隊”也是公司自我宣傳的亮點,在官網介紹中被多次提及。此次招股書中披露,雲從科技的兩大主營業務是人機協同操作系統和人工智能解決方案。

詳細來說,公司在招股書內介紹已經爲多家金融機構提供技術和服務、爲學校景區等場景提供智慧治理服務、爲機場提供智慧出行解決方案。

不過“國家隊”也面臨盈利難題。從2018年到2020年,公司營收分別錄得4.84億元、8.07億元、7.55億元,虧損額錄得2億元、17.63億元和7.21億元,尤其是2019年的虧損額較大,背後原因公司實施股權激勵。另外在招股書中提到了客戶集中度較高的風險。

從股東結構來看,雲從科技的創始人周曦實控公司股本約23.32%,融資歷程中“國家隊”身影頻現,包括上海國企改革發展股權投資基金、中國國新、廣州產業投資基金等。

AI技術如何從實驗室落地到生產實踐,是雲從乃至全行業的痛點所在。人工智能概念開發成本高昂,以雲從爲例從2015年3月的天使輪算起,已經累計獲得超過35億元融資。此次IPO公司計劃募資37.5億元。必須正面的問題是,如果不能結合生產帶來切實經濟效應,這些鉅額資金或要打水漂。

AI四小龍各自艱難

被譽爲AI四小龍的商湯、曠視、依圖和雲從都是從CV(計算機視覺)技術起家,並在融資路上獲得鉅額資金加持,被視爲人工智能行業領軍的四家頭部企業。

雖然同在AI領域開疆擴土,但是四家企業的重點發展方向已經出現分化,呈現在不同的細分領域各自深耕。比如依圖在“AI+醫療影像分析”方面所有突破,雲從在金融領域的AI學習和數據分析方面領先,曠視科技圍繞AI核心的行業物聯解決方案是優勢,商湯在監控分析等方面與政府和企業達成了不少合作。

雖然各自風光,AI四小龍也面臨同一個艱難問題:盈利。截至目前四家企業都沒有擺脫虧損,年虧損額少則10億元上下,多者超過66億元。

正因如此,AI四小龍在登陸二級市場時都不太順利。曠視科技2019年曾經衝擊港股上市,2020年赴港上市計劃擱淺,後來又在2021年3月衝擊科創板上市,目前仍在排隊狀態。依圖科技也曾經衝擊科創板,後於2021年6月撤銷上市申請。

在二級市場失意陰霾不僅籠罩着AI頭部四小龍,更困擾着整個AI行業。在知乎上已經有答主指出AI就業前景越來越嚴峻了,也有消息稱亞馬遜等巨頭正在裁減AI人員;亦有反對觀點稱資本市場的信心波動不能代表AI技術衰落,它正在細枝末節中紮根。

上市之路多舛,四小龍背後投資方情緒如何?BT財經發現,雲從背靠“國家隊”身份,曠視曾經獲得國資背景的企業領投,依圖曾經獲得工銀國際、浦銀國際、高瓴資本等機構的投資,商湯獲得過阿里軟銀的投資。

從目前消息來看,沒有投資人意願強烈退出的消息釋出,不過在全世界範圍內已經倒下一片AI企業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2020胡潤全球獨角獸榜》顯示,AI四小龍估值排名由高到低爲商湯科技、曠視科技、雲從科技、依圖科技,分別爲500億元、300億元、200億元和140億元。此次“老三”雲從率先上市,或將爲整個行業估值“定調”,水深水淺,蹚蹚便知,答案即將揭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