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商务部:海运供需失衡直接影响全球贸易,海运企业应着眼长远

贸易环境的变化恰恰是中国外贸产业链、供应链更好适应国际市场需求,提升竞争力的机会和动力。

后疫情时代,我国外贸的增长势头能否维持?

7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商务部综合司司长郭婷婷介绍,总的看,上半年商务运行快中趋稳、稳中向好,商务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新贡献。其中,对外贸易快速增长。上半年,货物进出口18.1万亿元,进出口、出口、进口同比分别增长27.1%、28.1%、25.9%,两年平均增长10.8%、11.3%、10.3%。

但随着全球疫情防控逐渐进入常态化,疫情相关物品的贸易需求减弱,许多制造业国家重新启动生产,是否会对我国外贸出口形成结构调整压力?

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李兴干表示,今年以来,随着疫苗接种进度加快,部分国家已经出现经济回暖,生产逐步恢复,这对中国外贸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

一方面,我国出口会面临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另一方面,各国恢复生产也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和生产设备,对我资本品、中间品需求明显提升。今年前6个月,消费品出口占比有所回落,但是资本品、中间品出口占比达到了76.7%。这个比重高于去年全年2.5个百分点。”李兴干说,贸易环境的变化恰恰是中国外贸产业链、供应链更好适应国际市场需求,提升竞争力的机会和动力。

李兴干表示,我们期待世界各国尽快回归正常生产秩序,密切贸易往来,共同为世界经济注入活力。

上半年外贸表现优异是需求牵引供给

郭婷婷介绍,今年上半年,我国外贸市场主体活力明显增强。有进出口实绩企业47.9万家,增长8.1%。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35.1%,高于外贸整体增速8个百分点。 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培育。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28.6%,市场采购出口增长49.1%,海外仓超1900个。

对主要贸易伙伴也实现较快增长。对东盟、欧盟、美国进出口分别增长27.8%、26.7%、34.6%。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27.5%。商品结构更趋优化。机电产品出口增长29.5%,占比提高到59.2%,其中,汽车、机床、家电出口分别增长101.4%、39.6%、35.8%。服务贸易创新发展。1~5月服务进出口1.9万亿元,增长3.7%。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占比提升至46.4%。

李兴干说,以人民币计,1~6月中国外贸进出口增长27.1%,规模创历史新高,这是全球范围内供给与需求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最关键的,是需求牵引供给。“全球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外贸在服务保障各国人民生产生活的创造性实践中,综合竞争力得到进一步锤炼和成长。疫情导致国际市场出现了巨大的供需缺口,中国外贸供应链体系能够快速适应国际市场需求变化,及时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满足各国各地区防疫和生产生活需要。”李兴干称。

据李兴干介绍,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已累计向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超过3000亿只口罩、37亿件防护服、48亿人份检测试剂盒,对外提供的疫苗也已经超过6亿剂,为全球抗疫斗争持续作出重要贡献。同时,服务于各国民众居家办公和生活需要,中国外贸企业充分调动生产资源,提高研发设计水平,加强产品质量监控,出口了大量的优质消费品。

“从我们近期监测的情况看,约40%的外贸企业新签出口订单同比增长。预计外部需求回暖、国内经济稳中向好将继续支撑我国外贸发展。”李兴干称:“但随着去年同期基数逐步抬高,下半年外贸增速将有所回落,外贸发展仍面临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全球疫情起伏反复、世界经济脆弱复苏。原材料价格高企、海运物流不畅等问题进一步挤压外贸企业利润空间,也影响企业接单意愿。”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也对第一财经记者称:“如果下半年全球需求不能持续扩张,尤其是疫情相关物资的需求减弱,我国出口会面临一种结构上的调整压力。从供给侧来说,如果海外疫情有所好转,比如一些从事低端制造业的国家能够重新启动生产,那么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也会对我国的同类产品形成一定挤压作用。”

李兴干称,目前,我们正在密切跟踪外贸形势变化,下半年将重点围绕企业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会同相关部门和地方研究出台更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切实降低外贸企业综合成本。我们将以创新为动力,坚定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增强外贸综合竞争力,让外贸产业基础更加稳固、发展动能更加强劲、循环渠道更加畅通,更好地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海运物流不畅如何解决?

对于近一年来外贸海运市场出现愈演愈烈的“货柜荒”,海运价屡创新高的现象,李兴干认为,当前,“箱思”“箱愁”是中国外贸企业共同的心病,已经成为制约国际贸易正常开展的瓶颈问题。在全球疫情持续蔓延的背景下,中国外贸积极服务各国抗疫工作、保障生产生活需求,有力支持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增强了各国战胜疫情、恢复经济的信心,在国际贸易领域发挥着“稳定器”作用。最近一年多来,国际海运领域供需紧张的局面一直持续,近期集装箱运力、运价问题依然严峻。地方反映,订舱难、运费高,外贸企业的经营成本大幅增加。广大外贸企业意见强烈,特别是中小外贸企业负担尤为沉重。

刘向东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外贸物流通关的确仍存在一些梗阻,比如集装箱“一箱难求”的情况现在虽然有所缓解,但各个港口间的联动合作仍因为疫情产生很大不便,这就会造成外贸物流企业在运送货物的过程当中增加成本和时间。到下半年,如果这些情况不能得到有效改善,整个外贸的形势肯定会受到一定压力。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稳外贸面临的实际困难。商务部会同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等相关部门一直在密切跟踪海运问题,在推动提升集装箱产量、保障运力以及加强价格监管等方面开展了系列工作,指导各地出台相应举措积极应对。急企业之所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部门协作,共同做好海运领域相关工作,助力外贸企业应对当前困难。”

李兴干表示,我们注意到,海运供需失衡问题直接影响全球贸易,最终影响各国消费者切身利益,而船公司高额利润已经引发多方关注。作为开放经济体,我们坚定支持各国各类企业“生意兴隆通四海”,同时提倡做生意必须讲诚信,互利共赢是贸易之本。我们希望,海运企业应着眼长远,珍视亚洲市场机遇,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外贸企业建立长期稳定、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共克时艰,更好畅通国际贸易循环。我们提示海运、货代等领域商协会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督促行业内企业合法合规经营。同时,呼吁各国加强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携手维护国际物流秩序、促进国际供应链畅通运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