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手握2.6萬億巨資!基金經理規模榜單來了,一哥還是他!這55人影響A股投資方向,重倉股來了 

在資產管理行業,往往準則是“噸位決定地位”。

目前基金行業正走向“大基金”時代,頭部基金經理管理規模越來越多,百億基金經理數量已經非常龐大,湧現出一批“地位高企”的基金經理,這些人的持倉對市場影響越來越重要。

隨着基金2021年二季報披露,所揭示出的基金經理管理規模不斷刷新歷史紀錄。目前管理規模超千億的主動權益基金經理達到2位,更有55位主動權益基金經理管理規模超300億,而資金越來越多的湧向具備知名度的基金經理,這成爲基金行業歷史上罕見的現象級事件。

不過,今年市場震盪之下,“大塊頭”基金的業績明顯不如規模較小、風格靈活的基金,如何激活“大塊頭”的“大能量”正考驗着基金行業。投資者選擇基金經理佈局之際,需要理性,不要盲目從過往業績來追捧基金經理。

這55人管了2.65萬億主動權益基金

“決定”A股投資風向

因過去兩年的基金“好收成”——業績燃爆引發投資者追捧、新基金爆款不斷,這讓基金經理管理規模出現較大變化,不僅“百億級”基金經理紛紛湧現,更出現明顯的“頭部效應”,頂端的基金經理管理規模越來越大。

按照WIND資訊數據統計,在2019年底管理百億級資金的權益類基金經理(含擅長混合型和股票型基金兩類,股票型含指數型),當時達到113位,而2020年6月底這一數據達到159位。

到今年一季度末,擅長混合型和股票型兩類的基金經理中(含指數型基金),有高達255位進入“百億俱樂部”。在今年二季度末,這一數據更是高達289人,顯然這一俱樂部的人數在快速攀升。

若僅看主動權益基金,目前管理規模超300億的基金經理達到55位,合計管理規模已經超過2.65萬億。相較今年二季度末主動權益基金6.5萬億的總規模,佔比超四成。這也意味着,這些基金經理在市場上具有極高話語權,頭部基金經理對個股的定價權持續提升。

其中易方達張坤以管理4只基金規模達到1344.79億位列行業首位,管理規模較一季度末增加13.7億元。景順長城基金劉彥春管理規模達到1163.01億元,較一季度末1015.8億元一口氣又差不多增加了150億,目前位居第二。而中歐基金葛蘭在二季度所管理規模一口氣增加了143億,目前整體管理規模達到848.54億元,位居第三。

此外,廣發基金劉格崧、興證全球謝治宇、匯添富基金胡昕煒所管理規模位居700億至800億區間,分別爲755.79億、739.2億、722.03億。

匯添富楊瑨、中歐周應波、興證全球董承非、前海開源曲揚、易方達蕭楠、易方達馮波、華夏基金蔡向陽、招商基金王景、匯添富劉江等管理規模也超過550億。

從基金公司來看,這些三百億級別以上的基金經理仍然主要分佈在易方達、廣發、匯添富、嘉實、興證全球、中歐、銀華等實力強勁的頭部基金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這兩年行業趨勢是增量資金湧向這些知名基金經理。數據顯示,在納入統計的1742位權益類基金經理中,高達52.67%的基金經理管理規模在20億元以下,和“百億俱樂部”形成鮮明對比。

一方面,知名基金經理依靠亮眼業績、個人號召力吸金增量資金源源不斷流入其管理的老產品和新發基金。另一方面,在政策支持、財富效應突出等因素加持下,主動權益基金是公募持續發力佈局的重頭戲。

目前各大基金公司還在積極佈局主動權益基金,若按照目前速度進一步發展,“百億俱樂部”將持續擴容。

目前管理規模超千億的非貨基金經理

達到四位

一位基金經理所管理規模破千億,曾一度是基金行業的一個夢想,而目前已經不斷出現。

Wind資訊數據顯示,剔除掉貨幣基金,目前管理規模超過千億的基金經理(非貨幣基金)達到四位,分別爲易方達張清華、張坤,華夏張弘弢,以及景順長城的劉彥春。

張清華擁有14年投研經驗、9年投資經驗,其投資風格主要是通過資產配置來進行,信奉不追求大風險,儘量無差錯來進行投資,積小勝來換取大勝。他擅長偏債混合,更追求絕對收益,因爲管理基金業績出色也成爲市場頂流基金經理之一。

其實張清華在一季度所管理規模1557.45億元,顯然在二季度之內這一規模又增加了156.4億。

同樣是易方達的張坤,也被稱爲“公募基金行業一哥”,是首位主動權益基金管理規模超千億的基金經理,目前所管理的規模在所有主動權益基金經理中也位居第一。

此次二季報中,張坤在報告中也袒露心聲,不斷反思自己的投資,也值得投資者去看一看。

華夏基金在的指數投資上在行業內位居領先地位,張弘弢目前管理指數基金較多,他2000年加入華夏基金,目前管理9只基金,其中有華夏滬深300ETF及其聯接基金、華夏上證50ETF、華夏上證科創板50ETF及其聯接基金等,還管理華夏網購精選等基金。

被市場成爲“春春”的劉彥春是市場上絕對的頂流基金經理,他用中長期優秀業績證明自己實力,也因此在一季度末成爲行業極少的管理規模破千億的主動權益基金經理。而在二季度他管理規模繼續上升,達到1163億元。

頂流基金經理的重倉股

Wind統計做了一些知名基金經理的重倉股,也值得投資者看一看。

張坤:二季末重倉貴州茅臺、五糧液、香港交易所

劉彥春:重倉中國中免、五糧液、貴州茅臺

葛蘭:重倉愛爾眼科、藥明康德通策醫療

劉格菘:重倉隆基股份、億緯鋰能、京東方A

謝治宇:海爾智家、海康威視、平安銀行

胡昕煒:重倉山西汾酒、李寧、五糧液

董承非:重倉三安光電、紫金礦業、海康威視

曲揚:重倉寧德時代、貴州茅臺、中國中免

理性看待基金經理“明星效應”

當下信息流動非常迅速,在互聯網時代,很容易形成贏家通喫的局面,資金迅速向有長期業績的基金經理及頭部公司集中。不少人士認爲,目前主動權益基金髮展上“大基金”正成爲趨勢。

未來隨着績優基金收益表現優異帶來的投資體驗提升,投資者粘性將愈發凸顯,績優基金經理的集中度也將有所提升。而未來還將不斷出現資金湧現明星基金經理,從而形成“爆款”現象。

這是因爲第一、隨着投資者投資理念逐漸成熟,向價值化、基本面方向轉變,他們會更願意將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機構管理;第二、機構投資者佔比提升。從公募基金的長期業績來看,優秀基金的業績表現亮眼,因此投資者對機構的投資能力認同也越來越高。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這一行情就是“大巨頭”難以起舞,不少規模較大的明星基金經理管理產品業績平淡。這有市場的原因,也和基金規模過大調倉成本高企有關,在行業高速發展過程中,確實出現了這一問題。不管是基金經理還是基金公司,都需要逐步提升,使得研究投資能力和規模相匹配。

投資者也需要更爲理性,要注意基金經理能力圈和目前市場環境、以及他管理規模相匹配,不要盲目去佈局某位“基金大佬”等。

同時,基金公司也應該從投資者利益出發,從長期出發,不要盲目追求規模,要重視投資者教育,爲投資者輸出正確的投資價值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