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的延安是一片歌的海洋、一个诗的王国,诗人公木和作曲家郑律成一同奔赴延安,在抗日军政大学这个火热的大熔炉里共同生活和工作。在抗大政治部宣传科,公木任时事政策教育干事,郑律成则是音乐指导,他们同住一口窑洞,情同手足。

左为郑律成,右为公木(人民网)

这年夏天,郑律成在公木的笔记本中发现了一首名为《子夜岗兵颂》的诗。于是很快将其谱成了一首歌并唱给公木听,公木第一次听到自己的歌词变成歌曲,非常兴奋。

之后,郑律成受《黄河大合唱》的启发提出创作《八路军大合唱》的想法约公木写词。公木陆续创作了《八路军军歌》《八路军进行曲》等几首歌词。至8月,《八路军大合唱》歌词完成。

10月,郑律成谱写完成了由《八路军军歌》《八路军进行曲》《快乐的八路军》《子夜岗兵颂》《骑兵歌》《炮兵歌》《军民一家》《八路军和新四军》8首歌组成的大合唱。

这部作品集中表现了八路军的英雄形象和战斗精神。1939年底,由作曲家郑律成本人指挥,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首演获得了广泛赞誉。

2005年9月8日,陕西延安,杨家岭大礼堂(视觉中国)

不久,《八路军大合唱》被油印成了小册子传遍延安,传遍全军。

在《八路军大合唱》中,最成功的就是这首《八路军进行曲》: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我们是善战的健儿,我们是人民的武装。从不畏惧,绝不屈服,坚决抵抗。直到把日寇逐出国境,自由的旗帜高高飘扬。听!风在呼啸军号响。听!抗战歌声多嘹亮。同志们整齐步伐奔赴解放的疆场,同志们整齐步伐奔赴敌人的后方。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向华北的原野,向塞外的山岗。

《八路军进行曲》手稿(哈尔滨日报)

关于《八路军进行曲》,公木曾说:“创作这首歌曲的1939年,尚是敌强我弱,只能以游击战为主,还不具备大兵团作战的条件和能力,但这首歌曲却是大兵团的形象,有着排山倒海的力量,写出了战略反攻的感觉。”

1939年11月,河北省涞源县黄土岭围歼战(视觉中国)

解放战争时期,这首歌曲被改写成《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新中国成立后,这首歌曲也一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形象标识是天安门阅兵第一用曲。

1988年7月25日,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邓小平签署命名,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正式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编. 中国共产党简史[M]. 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 2021.02.

[2]李诗原编著. 军歌史话[M]. 解放军出版社, 2009.09.

[3]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编著.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八十年[M]. 军事科学出版社;2007.12.

[4]《中国人民解放军通鉴》编辑委员会编. 中国人民解放军 通鉴[M].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7.07.

供稿:前线杂志社

统稿:李诗原(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中国红色音乐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原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

版式:小林

责任编辑:刘卫东

图片来源:哈尔滨日报、人民网、视觉中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