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全媒体 杨铌紫 实习生 封美如

“小朋友们,看看这是什么动物?”“这个图案是什么形状和颜色的?”......7月20日,在重庆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老师正在为残疾孩子们上听力语言康复训练课,孩子们接收老师的指令,认真完成每一个训练动作。

这是市残联扎实做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具体举措之一。瞄准身体康复、就业技能、行动的无障碍这三大残疾人群体最为迫切的需求,全市残联系统以“一问二帮三送”为抓手,为残疾人朋友办实事、解难事。

由“被动”变“主动” 针对性为残疾人服务

何为“一问二帮三送”?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解释, “一问”是向残疾群众广泛“问需求”——“全系统问”“全覆盖问”“全方位问”,全面掌握各类残疾人现实需求,为制定各类惠残助残政策提供支撑。

“二帮”是帮就业、帮创业。坚持以为残疾人增收为目标,开展“参谋项目帮”“资金扶持帮”“对接岗位帮”。

“三送”是针对残疾人普遍存在的身体功能障碍需要康复、就业能力较弱需要技能、参与社会活动较少需要便利等实际需求,主动开展“送康复”“送技能”“送便利”服务。

市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从今年3月开始,一万多名残疾人工作者,对全市90.6万持证残疾人进行走访询问和蹲点调研,根据他们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康复、就业、增收。“一问二帮三送”实现了变“等残疾人上门找”为“走下去主动问”,变“让残疾人自谋生计”为“帮残疾人找出路”,变“让残疾人等服务”为“为残疾人送服务”。

解决就业难题 让残疾人真正融入社会

就业,是残疾人融入社会并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

“你好,我是重庆移动爱心通的客服,请问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每天早9点到晚6点,陈亚星都会守在电话前耐心为前来咨询的残疾人朋友解答问题。

陈亚星今年22岁,长相乖巧、声音甜美,但患有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肢体残疾四级。去年,她从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专科毕业后,做过文员,后来受疫情影响回老家待业。

由于身体原因,陈亚星虽然有知识有文化,但要真正融入社会还是困难重重。转机出现在今年6月,一次偶然,陈亚星了解到重庆移动为残疾人打造的“爱心通”电话卡,并通过每周六晚“爱心通”直播间知道了“职有爱”残疾人求职平台,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陈亚星投递了简历。“我在上面看到了招爱心通客服,就想试试,没想到投了简历三天后工作人员就让我过来面试,最后被录用了,当时真的太高兴了。”

据了解,“职有爱”是市残联和重庆移动联合打造、专门针对残疾人就业求职的微信公众号,平台集残疾人快捷求职登记、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发布、残疾人职业技能线上培训为一体,上线以来受到广大残疾人的关注。

除了陈亚星,在重庆移动爱心通还有几位残疾人,他们都是通过“职有爱”平台找到了现在的工作。今年33岁的张建,双脚需要靠手杖或轮椅来支撑行动,肢体残疾二级,目前除了为重庆移动爱心通客户提供问题咨询,同时也在爱心通“直播间”负责惠残政策宣传。作为残疾人,他对残疾人的不易感同身受,每次接到残友的电话咨询,张建总是认真记录,耐心解答,他说,“残疾人不容易,大家要互相帮助。”

由于张建腿脚不便,公司特别关照允许他在家办公,如果临时要回单位,公司还安排同事开车去家里接他。“同事之间不会因为我是残疾人而戴有色眼镜,大家真诚交往、互相关心,有时下班后还会跟同事聚餐,让我感觉真正融入了社会,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职有爱”项目负责人石林介绍,与普通求职平台不同,“职有爱”上面的招聘信息是高度匹配残疾人的,目前有上千家企业在平台发布了招工信息,据统计,自5月底平台上线以来已经有3000多关注量,求职登记量达600多条,用户满意度达到98%。

除了积极打造线上求职平台,市残联还在线下举办了各级各类专场招聘会80多场,累计提供工作岗位6000多个,已达成就业意向3000余人,助力残疾人就业。

为让残疾人掌握技能方便就业,全市各级残联还广泛开展给残疾人送技术、送技能。今年,市残联制定印发了《重庆市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项目实施方案(2021-2025年)》,并迅速实施。

截至目前,全市残联系统已针对不同残疾类别、学历层次和就业需求,开展了咖啡制作、插花、刺绣、盲人保健按摩(初级、中级)、汽车美容等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765人,种植、养殖、家庭手工业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预计今年将完成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5000人次。

针对残疾人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市残联对全市生源地高校696名应届残疾人毕业生进行梳理比对,制定了“一人一案、一人一策”的帮扶方案,今年已累计帮助108名残疾人大学生就业。

实现康复期望 已为4299人(次)残疾儿童送去康复救助

身体康复,是残疾人群体最为迫切的三大需求之一。

来自梁平区屏锦镇的丹丹(化名)是一名听障儿童,由于家庭困难,听力一直得不到有效治疗。得知她的情况后,市区两级残联为她植入了人工耳蜗,还安排她到重庆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进行康复训练,一万余元的手术费和每年两万元的康复费用也全部减免。

丹丹的母亲陆芳说,以前没做手术的时候,丹丹一点都不会说话。做了手术之后,就开始有些听力了。

现在,经过半年多的康复训练,丹丹已经能听懂简单的语句,进行日常基本交流对话及执行简单的指令,也能唱一些简单的儿歌。

“丹丹的康复效果较好,她自己很努力,也很聪明。”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听力语言康复中心主任冷明蓉介绍,孩子做手术后,康复中心会提供集体课和个训课的训练。像丹丹这个年龄的集体课是学前教育部分,结合普通幼儿园的艺术、社会、科学、健康、语言五大领域课程进行基础性训练,个训课的训练包括听力、语言、言语、认知、沟通以及五大领域的综合性训练。老师会尽量把课程融入到孩子的生活和康复训练中,以便孩子后期到普通幼儿园能够更快融合到集体中。

据了解,今年以来,各级残联已为4299人(次)残疾儿童,送去了手术、辅助器具适配和康复训练等康复救助服务。

家庭无障碍改造让残疾人生活更方便

行动难,是残疾人最盼望解决的一件难事。渝北区大盛镇天险洞村的廖有勤、王光丽夫妇均为视力残疾人,在家里的行动都不方便。当地残联为他家进行了家庭无障碍改造,家里的厨房,按照残疾人的需求,进行了灶台降低等改造。干净整洁的操作台面、安全稳固的L型扶手给这个一户多残的家庭带来了诸多方便,让夫妻俩能够自己方便地做饭,也方便了生活。

同样在大盛镇大盛村肢体残疾人张贵花的家里,由区残联为她修建的厕所不仅干净整洁,还安装了马桶、抓杆,地面也做了防滑处理。“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我们才过上了现在的好日子!”看着眼前经过改造的房子,张贵花激动不已。

据悉,在为残疾人办实事中,残联协调各级相关部门,加快家庭无障碍改造工程的进行,今年将为2000户有需求的残疾人家庭提供居家无障碍改造服务,让残疾人生活便利。

来源:重庆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