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用核技术无害化处理抗生素菌,中国首个相关示范项目投运

记者 | 江帆

核技术能利用处理抗生素菌渣了。

界面新闻自中国广核集团(下称中广核)获悉,7月23日,中国首个电子束无害化处理抗生素菌渣示范项目,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建成投运。

该项目是国家原子能机构的核能开发科研资助项目,由中广核下属中广核核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广核技,000881.SZ)建设,日处理抗生素菌渣100-120吨,处理后的菌渣可制成肥料实现资源化再利用。

根据中国《危险废物名录》,抗生素菌渣为危险废物。据中广核介绍,中国每年产生抗生素菌渣近千万吨,菌渣中含有大量的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以及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但菌渣中残留的抗生素会诱导生成抗性基因,引起耐药菌的传播和扩散,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因此,抗生素菌渣的安全处置和有效利用,已成为制药企业及相关监管部门亟待解决的难题。

中广核上述项目于2018年7月启动,由中广核技联合清华大学核研院、国家菌渣工程技术中心,在新疆伊宁伊犁川宁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川宁生物)启动建设。

2020年7月,该项目完成电子加速器主体设备及束下辐照反应器安装,进入运行调试阶段。

据中广核介绍,该项目采用1台电子加速器,通过高能电子束的直接辐射作用,以及激发水分子原位产生羟基自由基(•OH)、水合电子(eaq−)和氢自由基(•H)等活性粒子的氧化-还原作用,能有效去除抗生素残留,杀灭耐药菌、消除抗性基因污染,同时还能保留菌渣中的蛋白质、多等营养物质。

处理后的菌渣经过环境风险评估后可制成肥料,用于工业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的定向种植,收获后能够作为原料回用于抗生素的发酵生产过程。

清华大学核研院副院长王建龙指出,当前国内处理抗生素菌渣普遍采用焚烧和填埋的方式,不仅处理费用高昂、占用土地资源,且易产生有害气体,造成环境二次污染。电子束无害化处理抗生素菌渣技术具有安全、高效、经济、适用面广、不产生二次污染物等特点,为抗生素菌渣处理提供了一种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全新技术手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中广核技党委书记、总经理胡冬明表示,电子束无害化处理抗生素菌渣技术,是继电子束处理工业废水、医疗污水技术实现产业化应用后,中广核技在环境治理领域的又一高新技术成果。

目前,中广核技已牵头承研五项国家原子能机构核能开发科研资助项目,并获批成立“国家原子能机构核技术(电子束技术环境应用)研发中心”。

国家原子能机构秘书长邓戈指出,上述项目是国家原子能机构重点支持的核技术应用项目,利用电子束处理抗生素菌渣,是核技术在工业领域应用的典型体现。

对于后续工作,邓戈提出建议,一是继续做好项目总体建设,同时做好技术总结,抓紧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二是以该项目建成投运为契机,以点带面,不断壮大核技术在国民经济领域的产业规模;三是将核技术应用产业积极融入地方经济发展主战场,与相关互联产业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局面。

中广核称,自2008年以来,其在新疆累计投资近110亿元,业务涉及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铀资源勘探开采、生物能源开发及民用非动力核技术应用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