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他们虽然不喜欢中国,但这次也看不下去了

今年7月以来,德国与我国河南先后出现了严重洪灾,引发了全球媒体的关注。但许多国内外网友发现,在谈到这两场类型一样、时间相近的灾害时,有些西方媒体的两幅面孔让许多西方网民也看不下去了。

如上图所示,英国《卫报》在6天前报道德国发生的水灾时,以“气象学家表示震惊”为主线,把灾害起因归结到“老天”头上。但在短短几天后报道中国的水灾时,这家报纸则认为郑州等地水灾造成的破坏,是由于“基建落后”、“政府准备不足”。

至于两地水灾的具体成因、严重程度,还有两国政府及民众的应对情况,《卫报》都没有做出严格的考证。

很有默契的是,另一家中国网友熟悉的“双标”媒体BBC,也是这么报道中德两国水灾的。一边对前者喊着“神话破灭”,一边是强调“德国水灾数十年不遇”。

这个明显的“双标”,很快被常年在推特发布有关中国新闻的一个网友揪住,他在推特把同一家媒体的这两条新闻标题拉出来调侃。很快,评论区就出现了不少网友纷纷响应,表示自己也见过很多类似的情况。

有网友指出德国和中国遇到雨灾的强度差距很大,中国遭遇的降雨量是德国的许多倍,拿中德对比本就不合理。(备注:具体数据以权威机构发布为准)

而另一位网友则举了自己身边的例子表示,西方媒体在报道她来自的越南时,也喜欢一上来就套用“邪恶的社会主义”、“善良的西方世界”的偏见。

其他网友则在评论区贡献了不少类似的“双标”例子,比如《卫报》同一个作者在谈到“艺术创作和欣赏”时,一边说要反对带有革命色彩的俄罗斯艺术,称之为“野蛮的宣传”,一边又认为艺术,哪怕是“极右翼作品”,也应该尊重自由。

相比这些一开始就遭遇西方媒体双标、对之深恶痛绝的网友,这次中德洪水事件也让不少对中国无感、甚至不太支持的西方网民觉得,哪怕是从“洗脑”的技术层面看,西方媒体的操作也显得越发露怯、简单粗暴。

比如下面这个美国网民就表示,西方的宣传机器真是“崩溃”了,夹带私货居然都这么明显了。另一个网友则无奈地回复:“但西方大多数人就是对这种内容买账啊!”

总的来说,西方媒体的语言和覆盖优势,意味着他们还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在大多数的话题上能把持主流舆论的走向。但从近些年一次次的具体事件里我们也能看出,类似上面这些过于直接、不加掩盖的双标,已经引起了包括西方网民在内许多人的反感。

而对中国媒体来说,我们就应该抓住更多这样微观、具体的话题,把这些西方媒体常用的抹黑手段一个个摆出来分析明白,一点一点地在西方把持的舆论场上夺回我们的“阵地”。这也意味着,我们将面对一场舆论上的“持久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