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生物基材料聚丁內酰胺的創制與應用:

讓生物發酵從“喫”到“用”

從可以喫的食品到食品用的包裝,中間的跨度有多大?7月18日,在2020年度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發明獎頒獎現場,華東理工大學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院長趙黎明給出了答案。

對於致力於食品生物工程領域的趙黎明而言,生物原料的用途是可以拓展的,比如穀氨酸、賴氨酸等氨基酸,既可以作爲食品或飼料原料,也可以經過生物轉化,成爲可用於化妝品原料的聚合物,亦或是生物基的新型包裝材料。

此次大會上,由華東理工大學、恆天纖維集團有限公司、恆天生物基材料工程技術(寧波)有限公司、福建安溪茶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完成的《新型生物基材料聚丁內酰胺的創制與應用》獲得了2020年度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據趙黎明介紹,該項目主要立足於利用生物基原料穀氨酸經生物轉化生產丁內酰胺,再進一步合成可降解的“綠色”尼龍品種聚丁內酰胺(尼龍4,PA4)。

PA4是一種新型可降解尼龍產品,應用範圍十分廣泛,可以用作絲、棉、皮革的替代品,也可用於醫藥、食品、服裝等多個行業。該項目通過技術攻關,將解決制約PA4大規模生產的原料問題。同時,利用生物轉化工藝取代化學高溫高壓過程,也將大大降低PA4的生產成本,使其大規模應用成爲可能。不久的將來,生物基尼龍4將廣泛應用於工業。

1991年1月,國家經貿委發佈了《淘汰落後生產能力、工藝和產品的目錄(第一批)》,是我國第一個限制塑料製品使用的政策;2007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標誌着我國“限塑令”正式出臺。

2020年1月,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被稱爲我國“禁塑令”;同年6月,國家發改委等9部門聯合發佈《關於紮實推進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推進了“禁塑令”的順利實施,該政策的其中一個方面就是禁止或限制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製品的使用。

在趙黎明看來,用環境友好的可降解材料取代不可降解材料是應對上述國家政策的有效途徑。

“生物基可降解塑料市場前景廣闊,依託現有循環經濟產業鏈積累的管理、技術和人才優勢,立足於可降解材料領域,一方面可以進一步鞏固和擴大現有產業鏈條的綜合競爭優勢,另一方面通過技術創新和產品鏈融合,可把生物發酵產業鏈延長,開發出可在特殊場景下發揮出不可替代作用的新材料,彌補行業空白點。”趙黎明表示。

來源:消費日報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