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报

财政政策将如何助力绿色发展?碳市场建设需要考虑哪些方面?绿色金融支持经济绿色复苏的动能要如何发挥?7月24日,多位监管部门人士齐聚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1北京峰会,共同探讨中国绿色金融未来发展方向。

邹加怡:绿色发展

需要财政政策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财政部副部长邹加怡说,中国多层次、多元化绿色金融体系逐步形成,绿色融资渠道不断拓展,绿色金融服务效率得到提升。截至2020年末,中国绿色贷款余额约12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一。绿色债券存量8132亿元,位居世界第二。“绿色金融资产质量较高,绿色贷款不良率低于平均值,目前为止,绿色债券还没有过违约案例。”

“当前,财政部积极出台一系列财税支持政策,大力支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为中国经济绿色复苏创造良好环境。”邹加怡称,具体来看,一是发挥税收调节作用;二是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三是引导金融支持绿色发展;四是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五是加强绿色发展国际合作。

邹加怡表示,当前,国际社会把主要关注点放在碳定价上面,实际上发展低碳技术更加重要。引导社会资源投向清洁发展从根本上要靠新能源技术的突破。因此,金融机构应该把更多的资源放在促进技术进步上面。

范一飞:引导养老金、保险、社保等

长期资金进入ESG投资市场

“在既有减排方式中,碳市场是最为有效的方式。”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指出,从国内外实践来看,碳市场建设要考虑以下几方面。

第一,为形成有效碳价格,要严格遵循市场规律开展碳交易。金融机构要逐步参与碳市场交易,碳配额一级市场是拍卖型市场,政府可用拍卖配额收入支持高碳行业和地区进行转型。

第二,封顶总量是形成有效碳价格的前提。中国能源结构与其他国家有差异,煤炭石油占比较大,地区之间很不平衡,必须结合中国能源结构确定未来各时期的碳峰值及配额分配。

第三,处理好拍卖档期的激励信号与潜在增长通胀之间的关系。碳配额拍卖价格过低,不能形成很好的激励信号;拍卖价格过高,可能会抬升生产生活成本,甚至引发通胀或衰退。这需要把握好其中的平衡。

第四,完善市场配套建设。积极发展远期、掉期、期权、期货等衍生品,提高透明度,加强投资者保护等金融市场监管规则也应该适用于碳市场。

谈及中国绿色金融未来发展方向,范一飞表示,要实现政策措施与机制建设多措并举,培育ESG投资人。丰富ESG投资运用领域,引导养老金、保险、社保等具有一定社会属性的长期资金进入ESG投资市场,并纳入考评体系,丰富绿色债券市场资金来源。

此外,要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推动与国际标准对接;完善信息披露要求,强化市场约束机制;加强市场生态建设,发挥好中间机构的桥梁作用。

梁涛:不可简单地对传统高碳行业

采取冒进式地抽贷、断贷措施

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表示,加快发展绿色金融具有重要意义。绿色金融是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力量;绿色金融是金融机构完善公司治理,妥善应对转型风险的有效方式;绿色金融也是深化金融行业对外开放,参与国际金融合作的主要手段。

梁涛认为,要在服务新发展格局中积极作为,探索金融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的新路径、新机制,构建与ESG投资相互促进的绿色金融新特色、新优势,不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全面绿色低碳转型。

他强调,金融机构应充分考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各行业发展的阶段性和转型难度等因素,紧密跟随有关部门制定的碳减排政策,不可简单地对传统高碳行业采取踩踏式、冒进式地抽贷、断贷、到期不续作等措施。要在确保自身业务可持续性、积极支持相关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基础上,对传统业务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避免谈碳色变。同时,要加强与其他行业的协调配合,形成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强大合力。

在践行责任投资理念、防范金融风险方面,梁涛表示,要引导银行保险机构从战略、任务和流程、管理等各个方面,践行ESG责任投资理念,鼓励金融机构在授信决策、贷款审批、资金价格、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资产组合中,将环境气候和社会风险作为参数予以重点考量。加强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注重ESG责任投资理念运用的系统性、整体性、动态性,协调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提升金融机构核心竞争力。

编辑:亚文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