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海交響樂團2021-22團廳音樂季公佈團樂季陣容,包括樂隊音樂會、上交室內樂、音樂地圖課堂、晚高峯音樂會四大系列共計47套節目。在國內大循環的背景下,新樂季仍將目光聚焦在中國年輕音樂力量的挖掘和推出上,左章、陳銳、陸軼文、孫一凡、王雅倫等“80後”到“00後”的青年音樂家將成爲舞臺上的絕對主角,向觀衆展示他們不負衆望的實力和水準。而一批在國際比賽中獲獎的音樂家,及在國際舞臺上屢獲殊榮的精品佳作也都將在新樂季中精彩亮相。值得關注的是,各類音樂會將在新樂季中進一步升級擴容,增設音樂廳戶外演藝空間,打造“駐場季”新概念,目前102場演出已經排定,蓄勢待發。

上海古典音樂市場的熱情和成熟增強了城市軟實力

如今,到“餛飩皮”聽一場音樂會已經成了不少市民的一個習慣,更有樂迷不遠千里,專程從全國各地,甚至是海外“打飛的”趕來,只爲在捷豹上海交響音樂廳感受一場酣暢的交響體驗。事實上,自2014年“駐廳”以來,在上海交響樂團連年呈現高質量團廳樂季、精細打磨“上交之聲”的同時,來自全球的名家名團也紛紛選擇將來滬演出落戶在上海交響音樂廳。七年來,2000餘場演出及各類活動在“餛飩皮”留下無數個難忘的精彩瞬間,使得捷豹上海交響音樂廳名副其實地成爲樂迷心中聽交響的首選之地。

從音樂會到大師班,從藝教活動到音樂集市,上海交響樂團七年駐廳深耕,打造出全品類的演藝新空間,讓不同人羣都可以找到自己走近古典音樂的參與方式。而捷豹上海交響音樂廳,與一街之隔的第三空間、毗鄰的上海音樂學院和上海交響音樂博物館一起,也在復興中路不到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構建起了這座城市最富音樂氣息的音樂街區,成爲上海打造亞洲演藝之都的重要一環。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發,全球演出行業停擺,上海交響樂團突破重重阻礙,從線上率先“復甦”,逐步復演,成爲《紐約時報》《BBC音樂雜誌》《國際藝術管理者》等海外媒體報道中的“範本”。而在上個樂季中,在疫情逐步向好的情況下,上海交響樂團相繼上演了貝多芬、聖-桑、馬勒等全集或系列作品,有口皆碑。

上海四重奏擔綱駐新樂季駐團藝術家

作爲上交的老傳統,誰是駐團藝術家已經是每個新樂季觀衆的期待之一,全新組合陣容出發的上海四重奏成爲今年的驚喜,擔任2021-22音樂季的駐團藝術家。他們將在新樂季中奉獻兩套精彩的室內樂作品並領銜多場樂季音樂會。第一小提琴李偉綱首次以獨奏身份與樂隊合作巴伯的小提琴協奏曲,而曾獲得梅紐因國際小提琴比賽青年組第一名的演奏家於翔將擔任組合的第二小提琴。

從古到今從西到東,唐詩宋詞中的音樂時空之旅

9月4日,音樂總監餘隆將執棒樂團以葉小綱和馬勒的《大地之歌》爲新樂季開幕,重現第二張DG唱片中的詩意對話,兩部《大地之歌》雖均以唐詩爲文本,但馬勒“以進爲退”,表達對精神幻滅的痛苦與失望,而葉小綱“以退爲進”,滿懷對人生的積極的態度,雙戲同臺卻有截然不同的音樂表達,讓觀衆在相互對照中體驗悲喜無常。

而同樣取材自中國古代文學的還有以宋詞爲靈感,用交響套曲寫成的《宋詞·音詩》,這部作品原計劃在作曲家周天擔任駐團藝術家的2019-20音樂季上演,後因疫情取消,如今終於可以呈現於觀衆面前,探索宋詞在世界文化中的美學高度和對自由精神的崇尚。

新樂季中還將由余隆執棒巴伯的《小提琴協奏曲》和陳其鋼的二胡協奏曲《逝去的時光》,展現西方小提琴和中國二胡上奏響的弓弦奇蹟。

《浪子的歷程》《白蛇傳》《七日》 呈現中西歌劇魅力

沿襲2020-21樂季馬勒紀念主題,2021-22音樂季中計劃還將由指揮大師迪圖瓦、艾申巴赫,以及港樂駐團指揮廖國敏、杭州愛樂藝術總監楊洋和英國青年指揮鄧肯·沃德,分別執棒演繹各自心中的馬勒,讓觀衆在一個音樂季裏聆聽到不同性格的馬勒。

除了馬勒,今年還是斯特拉文斯基逝世50週年,上海交響將聯合北京國際音樂節共同製作這位被稱爲“音樂畢加索”的英文歌劇《浪子的歷程》,並由駐團指揮張潔敏執棒、鄒爽導演該作的中國首演。這也是上海交響在近年接連推出諸如《古雷之歌》《伊萊克特拉》《切膚之痛》《莎樂美》音樂會版歌劇後的又一歌劇力作。斯特拉文斯基的芭蕾舞音樂《彼得魯什卡》和寫於二戰期間的四首挪威風格作品也將上演,展示作曲家漫長的新古典主義道路上所保持的簡潔、剋制和反思。

除西方經典歌劇,新樂季中還將有兩部中國當代歌劇亮相。首位獲得普利策音樂獎的華人作曲家周龍將帶來其獲獎作品《白蛇傳》,這部調和了傳統和現代色彩的作品,融合了京劇唸白和西方唱腔,展現出貨其巨大的戲劇張力。而作曲家郝維亞以科幻爲題材的新歌劇《七日》,則藉助未來科技與人類關係的討論,來探討東方人本主義精神,值得一提的是這兩部製作將全部啓用國內年輕歌唱家。

樂團把關替你挑選 “該聽未聽”凸顯藝術品位

樂季中上海交響樂團還將精心挑選一批“該聽而未聽”的作品,其中不乏樂團歷史上從未演出過的首演之作。其中有拉威爾描述了小丑演員悲傷的心路歷程的《丑角的早晨》,該作是作曲家《鏡子》組曲中的一首;還有在俄羅斯音樂史上極具思辨性和先鋒意識的作曲家斯克里亞賓的《狂喜之詩》;澤姆林斯基根據安徒生童話改編的交響詩《小美人魚》,以其高超的配器和絢麗的色彩,配以作曲家備受關注的愛情故事,好像印證着“藝術家的生活中發生了什麼事情……而結果是災難性的。”

2021-22音樂季將在下半樂季力邀衆多久違的藝術家,如奧古斯丁·杜梅、謝爾蓋·納卡里亞科夫、列奧尼達斯·卡瓦克斯加盟樂季。李沛、柳鳴、黃北星、朱琳等樂隊首席及聲部首席將作爲獨奏登臺演出。

在國內外衆多優秀指揮的帶領下,一支由廖昌永、黃英、袁晨野、郭森、夏侯金旭、朱慧玲、李晶晶、周正中、張璋、張亞潔、陳大帥、張玫瑰等人組成的前所未有的美聲勁旅也將全力投入到多臺頗具分量的聲樂製作中。

民樂、戲曲與交響的碰撞也是每年不可或缺的亮色——趙聰、陸軼文、劉雯雯等民樂演奏家和來自京昆屆的四位年輕演員將在新樂季中展現中國傳統樂器與西方交響樂隊的融合美。

上交室內樂探索重奏組合的多種可能

作爲上海交響樂團的經典品牌,創辦於1984年的“上交室內樂”已經深入人心。該系列充分展露出上海交響演奏家的獨特個性和審美趣味,所有演出均由演奏家們自發報名、自主策劃。新樂季中將有兩位樂隊首席和九位聲部首席領銜,超過40名演奏家參與其中。除了北極星四重奏、東海岸四重奏等老牌組合,還有上交長號聲部、大管重奏、圓號重奏、單簧管重奏等管樂組合,更有絃樂和長笛、豎琴和長笛,單簧管與絃樂四重奏等多種重奏形式,這些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的重奏組合歷經篩選,在室內樂舞臺上充分釋放自己的藝術熱情,爲樂團的演藝新空間提供了豐富的內容。

新一季的曲目單展示了上交室內樂在拓展曲目庫上的努力,在上演主流作曲家的冷門作品的同時,也充分挖掘推廣“該識未識”的作曲家遺珠作品,比如既有紀念皮亞佐拉誕辰100週年音樂會、恩斯特、伊薩伊、舒伯特等作曲家的紀念專場,還有包括帕維爾·哈斯, 儒利奧·梅達利亞,安東尼·赫奇斯等作曲家的多部作品中國首演,拓寬了樂迷對於室內樂演出的認知。

音樂晚高峯+音樂地圖課堂,打造城市生活精神“自留地”

除了繼續呈現古典音樂的極致美,新樂季仍致力於音樂的公益普及,頗受市民好評的“晚高峯音樂會”和“音樂地圖課堂”爲都市白領的下班時間和家庭的週末休閒開闢了一小塊“精神自留地”,把常規音樂會從體量到內容都變到便攜可親。新樂季全新推出的八大“晚高峯”主題和四期“音樂地圖課堂”,從“鬥琴”、“4GUYS”、“幽默”到“海頓爸爸的生日派對”“養心殿音樂坐彈會”這些標題就能感受到節目的親民感和設計性。

而固定的演出時間、專業的聲場效果,加之通俗易懂的導賞和與演奏家的近距離溝通,讓古典音樂以更加平易近人的方式走進大衆心中。

作者:姜方

編輯:童薇菁

責任編輯:衛中

*上海交響樂團供圖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