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隻小盤股吸引7只基金“抱團”殺入有何光環?調研紀要匿名高喊500億市值迷人眼

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麻曉超 陳鋒 北京報道

新能源賽道愈發矚目,機構選股“紅海”式競爭。如何在公認的龍頭外,挖掘出具有中長期增長潛力的標的,成爲不少公募基金經理們“奮鬥”的方向。

正如創金合信數字經濟主題股票基金經理王浩冰、曹春林在二季報中所言,展望未來,儘管不認爲市場過去兩年的估值擴張可以一直持續,但市場上仍有很多成長性較好、且估值合理的標的值得挖掘。他們在二季度新進買入了一隻市值不到百億的小盤股。

王勁松、鍾帥管理的華夏行業景氣混合,高喊着“高景氣細分賽道、業績同比增速加速、相對低估值”的三大選股原則,也新進殺入了同一只股票。

隨着基金二季報披露落幕,《華夏時報》記者發現,新進買入這隻股票的基金數增加到7只。次新、增發、主業擴增、諸多明星車企客戶、大量機構調研……表面上看,這隻小盤股身上套着諸多成長光環,多到開始令敏感者懷疑,自己是否已不知不覺身陷炒作謎團。

東方阿爾法3只基金重倉同一標的

王勁松、鍾帥認爲,在經歷連續兩年的大幅上漲後,“核心資產”的估值已經無法與業績增速相匹配,在所謂“核心資產”上躺贏的時代可能已經結束了。

未來兩大類標的在結構上相對佔優。一是受益於經濟復甦的低估值板塊;二是高景氣行業中的相對低估值優質成長股。

華夏行業景氣混合二季度規模得到了較大幅度的增長,雖然以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爲核心投資方向,但並沒有簡單複製之前已經大幅上漲的持倉個股,而是堅持了“左側投資理念”,擇機佈局了更多底部投資標的,造成了基金前十大重倉股出現了比較明顯的變化。

“這種操作雖然可能會造成本基金短期損失部分相對收益,但是我們認爲從中長期看這是一種對全體持有人更負責任的做法,也希望本基金的持有人能夠與我們一樣以更長期的視角進行基金投資。 ”王、鍾二人在二季報中表示。

Wind數據顯示,若不考慮季報不披露全部持倉的因素,華夏行業景氣混合在二季度新進買入阿爾特(300825.SH)109.21萬股。

一同新進買入的還有另外6只基金。它們分別是泰信國策驅動混合(25.04萬股)、創金合信數字經濟主題股票(23.97萬股)、匯添富科技創新混合(398.53萬股)、申萬菱信價值精選混合(8.7475萬股)、東方阿爾法招陽混合(177.15萬股)、東方阿爾法優選混合(75.29萬股)。

東方阿爾法招陽混合和東方阿爾法優選混合兩隻基金,都是基金經理劉明管理。他管理的另一隻東方阿爾法精選混合,比前述6只基金都快了一步,在一季度末時就將倉位填至了301萬股,二季度末時反而減倉至262萬股。

如果阿爾特真的是一隻相對低估值的優質成長股,劉明可謂是這些基金經理中最先慧眼識珠的。

雖然旗下三隻基金均重倉了一隻新能源賽道的小盤股,但劉明在二季報的總結中並沒有用大量篇幅表達對新能源的偏愛。展望下半年的部分,他僅表示,投資機會仍然是存在於結構當中,未來看好軍工、計 算機、新能源等科技領域,以及部分低估的傳統行業的龍頭公司。

7月22日,記者給上述幾家基金髮去了採訪函,詢問基金公司對阿爾特的調研情況,對多隻基金新進“抱團”同一只小盤股的看法。

申萬菱信並未正面回覆《華夏時報》記者採訪,僅稱:“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規定,上市公司調研相關信息不便對外披露。我司在基金運作過程中,本着投資者利益優先的原則,依法合規進行投資管理,基金相關持倉均有足夠的投資研究支持,不存在所謂的’抱團’買入的情況。”

調研紀要匿名高喊500億市值

阿爾特當前市值不足百億,但二季度獲得多隻基金持倉此前並非全無跡象。

Wind數據顯示,該公司今年發佈了四次機構調研紀要,通報幾十家大大小小機構曾去上市公司調研,機構類型涵蓋了頭部券商、頭部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外資機構等等。

阿爾特2020年3月上市,去年全年未披露過任何機構調研紀要,爲何2021年有這麼多機構前去調研?

阿爾特董祕辦工作人員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在她看來,一個是因爲公司正在做定增,可能感興趣的機構比較多,再加上公司剛上市不久,以及投資者對於公司所處行業不是很瞭解;二是類似調研活動既有上市公司主動邀請調研,也有機構主動提出調研的情況。

調研紀要顯示,阿爾特是一家主營業務爲整車研發設計的公司,其自稱擁有全產業鏈的整車開發服務,包括了產品企劃、造型創意、模型製作、工程開發、樣車試製、試驗、性能調教、以及新能源車所特有的三電,還有最後小批量產品的製造,“我們都能提供比較成熟的服務”。

只設計,不造車,是其特色。公司在回答機構提問時稱,核心競爭力之一是,阿爾特擁有非常龐大的客戶羣體,覆蓋了國企整車廠、民營整車廠、國際品牌整車廠、合資整車廠、造車新勢力等。

在7月15日披露的調研紀要中,該公司還點了很多明星客戶的名字:“阿爾特的客戶分佈比較均勻,覆蓋面比較廣,既有合資公司,如本田等,也有自主品牌,如一汽、廣汽、江鈴等,還有造車新勢力公司,理想、小鵬、威馬等都是公司的客戶,且與公司保持着長期的合作關係。”

4月28日的調研紀要顯示,曾有機構提出了一個關鍵問題:爲何汽車廠商要把核心的設計關鍵交給第三方設計?

這相當於問阿爾特的商業模式是否具有持續性、增長性。對此,上市公司回答:“在技術能力方面,獨立第三方企業(比如阿爾特)開發車型數量衆多,積累了豐富的整車設計和項目管理經驗,形成了豐富的數據庫資源;獨立第三方企業自主性、獨立性較強,能更好地從產品本身和整車角度制定技術方案。在市場化方面,獨立第三方企業的機制更靈活,響應速度更快,爲客戶服務意識較強,市場化程度較高。”

據本報記者梳理,阿爾特今年披露的4份調研紀要中,3份都發生在二季度,即大量機構都是在二季度調研了上市公司。這與前述7只基金(6家基金公司)“抱團”新進的時間重合。

從機構名單上看,華夏基金、東方阿爾法基金兩家公司實名出現在了4月9日發佈的調研機構名單中。

另外4家基金公司,泰信國策、創金合信、匯添富、申萬菱信則沒有出現。

但一個令外界難以忽視的點是,Wind數據顯示,阿爾特4月28日披露的機構調研紀要,只公佈了機構提問、上市公司回答的內容,沒有披露哪些機構參與了這次調研。

更令人感到驚訝的是,這份無名氏調研紀要有着下面這樣一個在炒作邊緣遊走的問答記錄。

“問:我相信貴公司會有很好的發展,市值500億沒有問題!”

“答:謝謝您對公司的信任!我們有很多小目標,也有很多願景,但最重要的還是要腳踏實地的走好每一步。期待您的持續關注!謝謝!”

對於沒有披露參與這次調研的投資者身份一事,阿爾特董祕辦工作人員僅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只是沒有像之前披露的那麼細,可能“也是保護投資者吧”,有的參與調研的投資者會提出不要披露他們的身份。

受疫情和行業低迷影響,2020年營收(8.2億元)、淨利(1.1億元)雙降的阿爾特,在調研紀要中稱,在繼續聚焦整車研發設計之外,正在嘗試進入下游零部件製造領域。7月20日,公司募集不超過7.888億元的定增項目獲得證監會通過。

編輯:嚴暉    主編:夏申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