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孟會緣 編/陳鄧新

來源/鋅刻度(ID:znkedu)

“最快二季度申請赴美上市”、“4月底將向SEC遞交招股書,最快7月IPO”、“美國IPO最高募資5億美元”、“小規模路演”......自2021年伊始,就被種種看起來正極度渴望赴美上市新聞纏身的Keep,最近在媒體口中又有了新動態。

這段時間,“Keep取消赴美上市”的傳聞甚囂塵上。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運動社交平臺Keep目前已取消赴美IPO計劃。不過,當鋅刻度向Keep公關人員確認此事時,其對鋅刻度表示“不予置評”。

這不是Keep在談及IPO時第一次三緘其口。此前有快要上市傳聞時,Keep也有“目前暫時還沒有收到上市消息”等類似回覆傳出。但不論其上市是否爲既定事實,我們從中更應該關注到的是,爲什麼市場的期待和Keep的反應,會呈現如此割裂的兩極分化態勢?

資本不斷加碼,keep當下何去何從

關於市場上的諸多IPO傳聞,鋅刻度在詢問Keep公關人員時,其給出的答案是,“其他公司取消了,他們都有遞交招股書,我們什麼也沒說過,一直都是媒體在那傳。”

這個回覆略讓人感到意外,因爲Keep將要赴美上市的傳聞一直不斷,但與其說這是媒體透出的口風,不如說這其實是市場對Keep的期待——在不少行業人士看來,作爲運動健身垂類領域的獨角獸,Keep上市只是時間問題,而越早上市,Keep和投資者就能越快拿到資本市場給予的資金回報。

作爲突破100萬用戶只用了105天的健身APP界“黑馬”,Keep自2015年2月上線起,經歷過不少高光時刻。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3月,Keep累積3億用戶,會員數量突破1000萬人。日活躍用戶數量達600萬,月活躍用戶數量達4000萬。

用數據爲自己加冕的Keep,自然藉此吸引到不少投資人的矚目。

有數據表明,Keep在上線至今的6年時間裏已累計進行了8輪融資,共獲得超6億美元的融資。其中,最大的一筆是在2021年初,Keep獲得了由軟銀願景基金牽頭的最新一輪高達3.6億美元的融資,其的估值也來到了20億美元,當時彭博社就曾報道Keep考慮最快今年IPO。

資本不會無條件、無期限爲企業輸血,端看這幾年將目光反覆放在Keep身上的投資人,五源資本、貝塔斯曼亞洲投資基金的不斷加註,無疑是爲了得到更多利益回報。投注越重,期待越高。那麼,留給Keep證明自己價值的時間還有多少?

而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不少企業將美股視作上市首選,因爲其資金充沛,同時門檻也相對較低。再加上,今年又遇上赴美上市潮,相關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在美股上市的中概股數量已經超過30只,其中,僅6月以來,就有包括每日優鮮、叮咚買菜、愛回收、滿幫集團等國內衆多知名企業選擇美股上市。紐約交易所的數據則披露,預計2021年會有約60家中國企業赴美上市,包括正在排隊的小紅書、喜馬拉雅、松果出行、作業幫等。

市場傳聞屢屢將Keep與之掛鉤,有一定的道理。畢竟比起通過各種商業化手段不斷試錯實現自我造血,謀求赴美IPO可以說是Keep證明自己價值、寄予幕後投資者現金回報,一個最簡單也最快捷的選擇。

努力出圈,卻跳不出工具屬性

不過,Keep的否認態度或許與之現實發展狀況息息相關。盲從投資人的期待貿然上市,未必能得到一個好結果。

數據挖掘和數據分析專業機構艾媒諮詢的CEO張毅曾指出,Keep這一類產品的商業化天花板較低,未來可能不會有一個好的表現。因而,被收購的價值會大於獨立上市的價值。

因爲Keep單靠內容產出還做不到實現引流與用戶留存的體量,雖然其也在產出精品健身課程內容,但對比實體健身房課程,線上和線下的互動性不在一個量級。而對比B站、微博等社交平臺上免費的線上課程,可替代項還有很多,用戶選擇Keep很大程度仍是將之劃定在了健身工具類產品上。

對此,張毅表示,“一方面,這個行業門檻不高,‘大廠’們其實都在做,工具型的產品都會有這個短板。另一方面,這個模式本身變現比較難,通常是廣告和電商。”

關鍵是,Keep還在上個月被曝出了違規收集用戶信息的醜聞:在6月11日,國家網信辦通報對運動健身、新聞資訊、網絡直播、應用商店、女性健康等常見類型公衆大量使用的部分App的個人信息收集使用情況檢測的結果,其顯示,Keep等129款App 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被督促整改。

這對可替代性較強的工具類產品來說極爲致命,或將使被激怒的會員用戶逐漸背離平臺,讓Keep喪失自己最大的用戶優勢。

壞消息遠不止於此。在一向令Keep傲視同行的用戶數據方面,也有了不好的變化。在虎嗅“Keep不懂自律”一文中,曾點明Keep活躍用戶數據在上升,但是用戶使用時長已經跌回到2016年的水平,2017年是數據尖峯,後來就呈下降狀態了。

不過疫情的到來讓Keep鬆了一口氣,線上健身浪潮讓Keep喫到了一大波流量紅利,但隨着國內疫情形勢一片大好,流量重新迴歸現實之後,用戶數量和使用時長必然隨之有所回落。借勢的Keep若能最大化實現用戶留存,也不會錯過這個機遇,然而從部分用戶的反饋而言,很難說Keep做得有多好。鋅刻度在黑貓投訴平臺就看到了大量關於Keep的投訴,包括強行續費、不退課、退款不到賬等問題。

綜合來看,有一定發展局限還狀況頻出的Keep是否能打動資本市場,得先打一個問號。

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信息。在7月6日之後,中國企業於美股上市的融資渠道將會迎來嚴峻挑戰。因爲就在這一天,中辦、國辦印發了《關於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活動的意見》,要求完善數據安全、跨境數據流動、涉密信息管理等相關法律法規。同時,該意見還明確表態將加強中概股監管,切實採取措施做好中概股公司風險及突發情況應對,推進相關監管制度體系建設。

也就是說,融資監管趨嚴過後,孤注一擲以“流血上市”賭一個未來的可能,多半也難以實現了。

上市擱淺,keep的商業化道路條條都走不通?

赴美IPO的“捷徑”暫時走不通了,那麼Keep只能借頭部健身平臺龐大的用戶數據之力,用業務成績說話表明自己的實力。當然,這也是外界看到Keep在近幾年一直都在做的事情。

可以看出,爲了實現商業化變現,Keep的試探之舉不少。

最早是在2017年,其推出了智能硬件產品跑步機,隨即又推出了瑜伽墊、智能手環等健身器械及相關產品。儘管此舉帶來的營收表現不錯,但做智能硬件產品毛利率不高,也非常依賴渠道,且還面臨與小米、華爲等品牌在產品製造,與淘寶、京東等在電商渠道方面的激烈競爭,難以成爲其營收長久護城河。

之後,Keep又做起了線下健身房。在2018年3月21日,keep首家線下健身房北京華貿Keepland正式營業。可基於高端健身房的定位,開店和運營成本耗資巨大,再加上很快又遭遇疫情這隻“黑天鵝”的突襲,沒能翻出太大的水花。

接下來,Keep進軍餐飲在2019年上線了小程序,主打輕食沙拉外賣,結果因爲無實體店涉嫌違規,又是一次無疾而終的嘗試。

彼時,Keep商業化的頻繁失利還引發了內部的一場風波。據相關媒體報道,2019年10月,Keep一位員工匿名發表文章,透露Keep程序員節大裁員300人,並揭露公司面臨的兩大核心問題:業務增長遭遇瓶頸,商業化變現面臨挑戰。雖然Keep否認了文章的真實性,但當時媒體還是證實了公司正在進行人員優化,涉及總員工數800人的10%-15%。

最新的動態顯示,Keep又盯上了一個新領域。據報道,Keep從輕卡主食、健康零食、營養調理三方面開始佈局健康食品賽道,推出了代餐奶昔、即食雞肉、即食牛肉等產品。但有健身人士告訴鋅刻度,“一旦明白了營養元素單邊值攝入過多時也會對身體產生不利影響,代餐食品就會被她們慢慢捨棄。”

那些看上去和“健身”息息相關的代餐食品,實際上卻與健身圈有着較遠的距離。健身和健康的標籤往往是代餐食品主打的優勢,但Keep已有的健身用戶實際卻並不是其能夠輕易瞄準的核心羣體。這意味着需要對外拓客,能做出幾分成績尚且不好說。

除了上述行業,Keep還聯合教練做了直播帶貨;做精品內容準備實現連知乎、小紅書等前輩都還沒成功的知識付費;也找明星聯名代言推廣自己智能硬件......遺憾的是,縱使智計百出,頻繁做出改變,可Keep找到的這些商業化變現道路,似乎一條都還沒走通。

“Keep需要解決如何把流量變成收入的問題。”北京京商戰略研究院院長賴陽此前曾對媒體表示,“Keep擴展了很多盈利的方式,但是最終能否讓消費者自願買單?這是需要解決的。”但時至今日,這個問題依然沒有找到答案。

遲遲找不到清晰的商業化變現模式,Keep的未來還能“keep住”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