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位降至接近“零”,左手加倉右手減倉……這些基金經理的“神奇”操作爲哪般?

隨着基金二季報披露完畢,基金經理們的操作也浮出水面。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有基金經理直接“清倉式大減倉”,將基金股票倉位殺到不足1%;還有同樣的基金經理管理兩隻基金,其中一隻基金大舉加倉,另一隻卻迅猛減倉,倉位策略大相徑庭。

爲何會出現這些“神奇”操作?

另外,熱衷於寫“小作文”的基金經理越來越多了,有人在季報中洋洋灑灑數千字闡述投資思路,有人直接向持有人表達歉意,還有人直呼“迷茫”。

“清倉式”大減倉

不少基金經理都在二季度降低了倉位,有些基金甚至一鍵式“清倉”。

截至目前,混合型基金中,倉位最低的是易基配售,倉位從一季度末的17.41%,直接降低至二季度末的0.02%。此外,九泰久元量化、招商配售、華安安華靈活配置混合、北信瑞豐興瑞混合的股票倉位也不足2%。

這其中,易基配售、招商配售爲CDR基金。而九泰久元量化、華安安華靈活配置混合、北信瑞豐興瑞混合的規模則普遍不足2億元,其中一隻基金規模已不足1500萬雲,有很大的清盤壓力。事實上,部分主動偏股型基金因股票倉位過低,淨值曲線直接走成一條“橫線”。

整體來看,這些基金降低倉位主要還是爲了應對流動性需求。

有些基金在二季報中提到,“出現超過連續60個工作日基金資產淨值低於5000萬元的情形,已向中國證監會報告並提出解決方案”。還有些提到,“報告期內出現單一投資者持有基金份額比例達到或超過20%的情形。如該單一投資者大額贖回,將可能導致基金份額淨值波動風險、基金流動性風險等特定風險”。

此外,還有17只主動偏股型基金在二季度降低了50%以上的倉位,最高降低倉位超80%。但降低倉位是否就能爲投資者帶來不錯收益,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一位基金經理在二季報中坦言,由於在二季度維持藍籌權重股的配置,但降低了組合倉位,加上網下申購限售股解禁衝擊,組合表現差強人意。“下半年我們將積極調整倉位,爭取爲持有人提高收益。”

同一基金經理倉位操作大相徑庭

還有同一基金經理管理的兩隻產品,在倉位操作上卻截然相反。

曹春林、何媛共同管理兩隻基金,其中創金合信匯悅一年定開混合加倉幅度達到58.33個百分點,而創金合信匯融一年定開混合減倉幅度達到54.22個百分點,操作節奏完全相反。

從這兩隻基金的投資策略來看,其主要投資策略爲定增以及事件驅動策略。

在創金合信匯悅一年定開混合的二季報中,兩位基金經理表示,綜合國際國內宏觀環境,判斷今年的股票市場相較於去年結構性的板塊性的行情,差異將會加大,因此在一季度選擇了較低倉位運作,二季度在市場調整後,集中配置在高成長、景氣度較高、競爭格局較好的板塊和行業。

兩隻基金二季報都表示,對於已經處於解禁期的個股,進行了擇機減持,以求能夠將收益實現。定增策略決定了基金的大部分資產流動性受到限制,所以在市場回調大的情況下,大部分資產的收益也同步調整。在回調後,定增資產的減持變現將是基金未來一段時間運作的主要策略。繼續維持定增資產減持變現策略,擇機選擇表現較好的行業標的進行減持。

迷茫反思的基金經理們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基金經理直接在二季報中表達了或反思、或迷茫的情緒。

銀華基金焦巍提到,更多迷惑來自於希望拓展自身能力圈時候的迭代錯亂:比如當習慣用商業模式和終局思維去看公司競爭格局時,會錯過很多高增長低壁壘行業的投資機會。用同樣的模式思維,可以在芯片設計領域找到投資對象,但對新能源領域的機會全部失之交臂。

但焦巍同樣認爲,相對於這種投資方法之所失,對大多數平庸機會的拒絕更爲重要。“我們始終認爲,只有拒絕平庸,纔是接近正確公司的手段。”

交銀施羅德基金王崇則在二季報中向投資者道歉。他表示:“從二季度來看,基金組合整體表現不佳,組合內個別重倉股跌幅較大,我們向基金份額持有人表示深深歉意。”

王崇提到,其錯過了如新能源(車)等高成長高估值股票的大幅上漲行情,一直在深刻反思,到底是是自己的研究和認知沒有到位,還是市場的定價水平遠超過自己固守的投資框架內的買入持有標準。

通過分析後,王崇表示,2021年三季度將繼續堅守能力圈,謹慎看待市場熱門景氣行業的高增長高估值股票趨勢加強的投資範式,在製造業和服務業領域精選未來三四年企業競爭力強、中長期發展相對清晰、未來估值處於合理或偏低的優質公司股票做中期佈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