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年的世界盃上,中國男籃在分別不敵波蘭以及尼日利亞之後,正式與東京奧運會無緣。籃協爲了挽回臉面,準備在3v3的項目上動心思,爭取拿個獎牌回來,臉上也好掛的住。於是換掉了之前爲國家隊立下汗馬功勞的草根球員,取而代之的是聯賽當中數一數二的國手。卸磨殺驢的方式看起來有些殘忍,但只有能夠得到想要的結果,流言蜚語也會煙飛雲散。

隊伍踏上了東京奧運會的旅程,他們信心滿滿,這次的獎牌可謂是勢在必得,然而等待中國男籃的卻是一敗塗地的絕境。第1天的戰鬥就被塞爾維亞以及俄羅斯按在地上摩擦。毫無反手的餘地,球迷分析是對方的實力更強,更何況中國隊還沒有熟悉這個場地,認爲還有調整狀態的機會。然而在對陣實力最弱的拉脫維亞時,他們再次以一分的劣勢惜敗。

作爲這次中國男籃的首發後衛高詩巖,在賽後被球迷推上了風口浪尖,因爲這三場比賽,他給隊伍帶來的幫助十分有限。進攻端,並沒有持球單打能力在面對對方更高更快的球員時,高詩巖只能通過擋拆之後,調給內線胡金秋。當後者遭遇包夾防守時,高詩巖也無法在外線作出回應,防守端的態度固然積極,但是身高卻是抹不去的劣勢。對方的身高普遍在1米9左右,面對高詩巖就是天然的錯位,後者望洋興嘆,也是無可奈何。

很多球迷甚至在賽後中嘲諷:"王霜一場的進球數量比高詩巖三場都多"。足籃球是完全不一樣的體育運動,其進球難度大相徑庭,一場90分鐘的足球比賽,能夠踢進3個球,已經是發揮到極致。而在對陣贊比亞的對決中,王霜一人就完成了大四喜,相比之下,高詩巖卻在打鐵中無法自拔。

相關文章